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19最后一弹 | 请收下这份医疗健康产业年度报道图谱

原创 2019-12-31 21:42 量宝 / 健康界

2019年医疗健康产业的这些事儿,以及我们这一年的报道。

据说,2019年的年度词汇是“南”。我太南了,你太南了,我们都太南了。

难不难不知道,冷却是真的。2019年的最后一天,是北京今年最冷的一天。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叫人灰心丧气的事,叫人扼腕叹息的事,也有令人为之一振的事,也有叫人心存希望的事。

无论如何,勉力前行就好。

企业医院改制延期第一年,再难也在前行

企业医院改制是真难,以至于国务院国资委不得不在时间节点上做出让步,把企业医院的剥离大限从原定的2018年年底延后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缓冲期”。

2019年是缓冲期第一年,也意味着企业医院从此“断奶”,独自求生。

虽然缓冲三年,但134号文给出的企业医院四条剥离之路依旧不变:关闭撤销;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公立医疗体系;接受社会资本的重组改制;在以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

所谓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六家国有资本托底平台,分别是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六家“国字号”企业,支持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

另一类是由地方国资委搭建的托管平台,如陕西、辽宁、浙江等地成立了省级健康医疗产业集团。

经健康界调研和梳理,六家平台承接企业医院的布局和努力一一浮现。

这一年度,企业医院改制领域事件频出,一波三折。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的中国,企业医院最终注销解散的毕竟是少数,更像“涅槃”——选对路,阵痛之后走出新局面;如若不然,或将面临多轮改制的命运。

资本积极参与企业医院改制分享国运红利,多种资本背景的医疗集团将会浮现和逐渐成熟。企业医院而言,从昔日国企的护翼之下,跳进市场大潮,改制后的企业医院,能否拥抱不确定性,汇入时代潮流,能否与旧思维断舍离,真正去拥抱市场,为民众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还须依靠医院及管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弄潮儿勇立潮头,参与其中、击水中流的企业医院管理者、投资人和每一个医院员工,都在书写着自己未完的答卷。

企业医院改制大限延期 六大国资布局“兜底”

辽宁33家企业医院纳入华润 社会办医的天要变了?

女院长怒了!江汉油田总医院改制被指多处违规

跨年说丨见之于未萌,当局者不迷:企业医院改制潮中,他们何以击水中流?

多方挤压药品价格 各方利益博弈

当医保总额增长有限,同时人口构成变化造成医疗费用逐年增高,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总额控制成了控费的主要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无效支出首要选项就是压缩相关的费用,药品供应的价格水分便成为主要压制的对象。

上半年,随着“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落地,抗癌药、慢病要药等,在试点城市开始降价了,而部分药企在不试点地区也主动降价,其中既有中标药品,也有不中标的药品。

9月,带量采购扩面的25个中标品种药品在上海开标。本轮扩面被认为是带量采购全面推行的预演,扩品种带量采购最快将在明年上半年推行,有可能覆盖所有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医保品种。

除了国内企业混战,一直传言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药企也参与了此次竞标。多方合力下,药价降低,甚至于出现了7分钱的药片。

而带量采购试点和扩围带来的冲击,无疑促使医药行业的各方参与者,无论是药企转换战略,还是个人重新选择赛道,已成为必要。

作为医疗改革和医药变局的政策推手之一,两轮带量采购,直接作用就是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于时代的药企,也促使一批有能力的药企转型,推动尚未成熟的中国医药产业向前发展。

特稿 | 抗癌药价格何以一降再降?

糖尿病患者老张的账本 背后是中国医保和产业风云

多方挤压药品价格 “倒逼”药企突围

带量采购全面扩容,仿制药降价到位,1000家药企或被淘汰出局

带量采购扩围 全行业4000家药企或消失1/3

7分钱的药片敢买吗?国内外多家药企表态: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低价不低质

社会办医 理想照进现实

不断降低社会资本办医门槛,加速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减化医疗机构的审批资质:这些政策在高歌数年后,随着2019年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颁发,社会办医在政策环境方面前所未有的利好,再次让社会资本大规模涌入医疗市场这个政策加速实现。

然而,现实并未完全如人们所料,行百里路半九十,道路且阻且长。

医联体大潮下,社会办医被边缘化?非公医疗机构“绑定”医联体必知两大路径

穿透“互联网+”进医保的来龙去脉 谁是最大受益方 哪类企业可分享这波政策红利

“收放”和睦家背后的资本局

三问西安“超级医院”为何要长这么大?

小诊所折射社会办医大时代

科创板 年少有为

从2018年11月5日提出,到如今的69家企业成功上市,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儿,科创板诞生的时间虽短,但也可称得上是“年少有为”。

科创板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庞大的A股市场第一次向未盈利企业、红筹架构企业张开了怀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无一不欢欣鼓舞。在家门口上市,用资本市场哺育优质企业发展、推动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做大做强,成了这些企业的共同心声。

生物医药类企业由于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成本大,风险大,高风险伴随高回报的特性使得其长久以来对资本市场存在极大渴望。

科创板的提出,对于那些亟需融资的公司以及渴望退出的投资人来说有着极大吸引力,为生物药企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科创板生物科技企业增至21家 六大维度尽览“内幕”

科创板首批过会企业出炉 带你一图读懂重要指标

首家“H+科创板”生物药企 业绩下滑能否撑起“玻尿酸第一股”

科创板开市释放新信号 医械企业要回到技术提升上来

跨年说丨科创板2019关键词:坚守和质疑 “谁不是拼了命走到结尾”

变革时代 药企寻找出路

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强力推进下,据估计国内1/3的药企会被淘汰,这场生死战役中,有药企开始谋划新的出路,建立丰富的产品梯队,向更高附加值的创新药转型。

无论是医药行业内部,还是外部咨询公司及投资机构,公认中国医药产业到了开启黄金时代的关键时期。百济神州创始人之一欧雷强就表示,当下中国已经具有孕育出全球性大药企的条件:一是市场空间足够大。二是市场环境渐趋成熟。

“做创新药”,无论是从顶层设计、业界倡导,还是到药企转型,乃至医药人个体用脚投票,已成热潮。

创新就是盯着FDA标准做?本土药企还有哪些捷径可走

16家营收超百亿 9家净利润超10亿丨229家药企半年成绩单揭晓

逐鹿万亿级市场,中国创新药企迈向全球巨头,须三大挑战、四大考量

折戟医保,估值下挫,本土创新药企亟需另辟新路

健康产业小报告

小报告丨6000亿美元“长生不老药”市场 引李嘉诚、巴菲特先后“入伙

小报告丨上市公司争相进入,逐鹿千亿干细胞市场,必知的五大趋势

小报告丨十万亿“蓝海”的盈利困局

小报告丨频繁并购整合,剑指千亿市场,谁才是眼科最大玩家?

小报告丨320亿美元的艾滋病药市场:一家企业独占过半销量,国产企业已实现“零”的突破

小报告丨成人用品市场:都说“千亿江湖”,为何盈利困难重重?

小报告丨“暴雷”一年后,保健品行业变好了吗,4000亿市场迎来哪些新机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图谱,医疗,产业,药企,企业,资本,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