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汉记② | 浙二勇士在武汉的一周,到底经历了什么?
你们,风尘仆仆
你们,践行使命
你们,心系患者
你们,托起生命
你们,医院之骄
你们,济人楷模
——王建安院长
为陆群主任等我院7名赴武汉医疗队员而作
这是美丽而勇敢的逆行
1月25日14时许,浙大二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常务副主任、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陆群,在国家卫健委的紧急召唤下,只身乘坐高铁抵达武汉,并投入到当地医院感染管理的指导工作中。
1月26日凌晨2时,在浙江省卫健委的号召下,第一批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抵达武汉,成员中包括浙大二院颜伏归、吴学杰、陈城洋、卢燕、赵伟5名医护人员。
1月28日19时许,第二批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抵达武汉,其中包括浙大二院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蔡菁。
武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源地、核心区;武汉的医院,是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一线里的一线。然而,在党和国家的召唤下,在武汉人民需要医疗救助时,浙大二院7名党员专家、医护骨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驰援武汉抗疫的征程。他们,以不畏艰险勇担当的精神,生动诠释了党员和医者的初心。
转眼间,一周时间已悄然流逝。但我们深知,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抗争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了危险和艰难。
那么,这些冲锋在疫情最前线的“浙二人”,他们过得还好吗?每天都经历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需要后方援助的?每天,我们都在通过微信群,跟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他们,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也用一篇篇《援汉记》,向我们述说了不平凡的每一天。
援汉第3日
卢燕(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
疫情的面前,我不曾哭泣
你们的关爱,让我哽咽落泪
从接到任务到抵达武汉,期间,一直有领导、家人亲友和同学朋友等来关心、问候、支持我。有人问我:“家里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忙的”;有人说:“我家离你爸妈家很近,你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去你家帮忙”;有人问:“你家里缺不缺口罩,我可以给他们送去”;有老师关心我孩子开学后的读书问题,让我可以安心在前线抗疫;甚至有朋友告诉自己的孩子,有位阿姨去前线了,小朋友还把我的故事,写进他的作文里。这样的温暖,太多太多……我没有因为害怕疫情而流泪,却因为他们的关爱,忍不住哭了。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唯有在奋战的同时,尽力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平安归来。
长得不一样
此时却都是一个模样
做好防护
共战病毒
蔡菁(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湖北人独有的“倔强”令我感触
车辆正在跨越长江,突然,邻座的几个女士叫了起来:“快看快看!”寂静的城市里,两岸的灯光依然璀璨。2019年全国危重症年会召开时,我曾有幸参会,并来过武汉,泛舟长江,欣赏过武汉人为共和国生日所装点的灯光秀。当时变幻的彩灯和拥挤的人群,烘托出了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
如今,武汉寂静了不少。但尽管面对严峻的疫情,他们仍然以五彩的灯光秀,表达自己作为湖北人那种独有的“倔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地知道,这场疫情,不仅仅只是守卫一城一地的问题,更是千万名党员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座“倔强”的城市里,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战场
我来了
援汉第4日
颜伏归(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我深刻体会到了
武汉市第四医院,是我的抗疫战场。今天,是我到武汉后,首次进入隔离病房查房。尽管自己已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呼吸内科医生,但在传染病专科领域,还只是个新人。在随队医院感染防控人员的指导下,我穿好全套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查房。幸运的是,大多患者病情较轻,只是少部分高龄患者,出现并发症,病情较重。当患者得知,我们是来自浙江的医疗支援队时,都非常感动并感谢我们的付出。我们按照最新版的新冠肺炎指南,对部分患者的治疗进行了调整及规范化。
这场驰援武汉之战,让我深深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当地病人不仅能因我们的紧急支援而得到及时救治,而且,所有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全免,还可以免费享受一日三餐。
我相信,会像钟南山院士所讲,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一定度过这个难关!唯愿患者一天天好转,唯愿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你的背影
是最美的风景
陈城洋(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
有时候,治病也得治心
昨今两天,我都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很快,我们就进入状态,与病区医生一起查房。来到病情最重的患者床边,我仔细观察了他的状态。昨日,我们给他使用了氧疗新武器——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今天,这位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人也感觉舒坦了很多。他对我们连声表示感谢。他已发病10天,我们非常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尽早脱离氧疗。还有一个病人,一直特别紧张。昨天肺部CT复查后,我们告诉他,病情明显好转了。结果,今天他乏力、胃口差的症状都好转了。有时候,治病还得治心。希望武汉人民早点如同今天灿烂的阳光一样,一扫心中的阴霾。
此刻最勇敢的话语
就是
我在武汉
赵伟(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师)
“谢谢”两字重千斤
今天起,我跟随着老师,一起进入病房,开始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很多,而且现在的工作流程,也有别于平时,但在她的指导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熟悉和开展起来。下班后,我们将一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归总,以便尽早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这样更有助于我们适应新的岗位,完美地做好这次支援工作。
谈及今日最大的收获,我想是这两个字——“谢谢”。在接触患者时,他们会说: “你们是来支援的吧,谢谢你们!”几乎给病人做好每项治疗操作后,我都会收到“谢谢”二字,简单的一句感谢,重于千斤。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的这份信任和感恩,使得我们更有信心去战胜这次疫情。
每处门口
寥寥几语
紧张严肃扑面而来
生命面前
用专业说话
援汉第6日
陆群(医院感染管理科常务副主任)
用脚丈量每个高风险科室和区域
连日奔波,感触很深。今天,我了解了武汉协和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的感染防控措施,他们前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且有序的工作。同时也看到了同仁们眼里的疲惫,看到了他们的不安与焦虑。
今天,是我抵达武汉的第6日。这几天,我在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吴艳艳副主任的陪同下,与其他同仁们进行了交流,并与该院孙书记、医务部负责人等进行了讨论。我从第三双眼睛的视角去发现,用脚去丈量每个高风险的科室与区域:急诊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普通病房隔离间、CT室、检验科、被服收集与存放处、医疗垃圾处置与存放处等,还进行现场追踪走访、询问、了解、交流,帮助医院发现潜在的风险点。29日,我完成了整体综合改进报告,并实地协助医院因地制宜地实施每个计划。我也实地巡查了西院院区,那里将改建成定点医院。我协助设计与规划发热门诊、隔离病房、CT、药房以及动线布局等工作。
我们用专业的技术、崇高的责任感,战斗在抗疫一线。我相信,我们会战胜病魔。同志们,加油、加油!
排查每个环节
摸索每条线路
让病毒
无孔可入
援汉第7日
吴学杰(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
我要当好你们的守护神
今天晚上,再次轮到我值夜班了。我知道,将又有一场硬仗等着我去打,但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出发前,浙江省医疗队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保健药品,包括生灵芝孢子粉等。这几日,灵芝孢子粉,我都冲两袋喝的,今天特意冲了三袋。虽然特别难喝,但我还是全部喝完了。我觉得这更多的,是给我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而这种积极的暗示,会给我勇敢和力量。
清晨坐在窗前吃早餐的时候,听到楼下有洒水车的声音,我急忙走到窗口向楼下看去,只见一辆洒水车正在路上缓缓地前行。虽然在杭州时也能经常看到洒水车,听到它反复歌唱的声音,但今天却感觉很不一样。这是我来武汉这么多天,第一次听到洒水车的声音,让人感觉到,这座城市又要重新焕发活力了。更让我们开心的是,我们王建安院长还在百忙之中,向我们发来问候和祝福,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我们深受感动,也肯定会迎难而上、不辱使命。
傍晚,和白班医生交接班后,我在电脑前认真仔细地把所有患者的信息看了一遍。对患者的信息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迅速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和鞋套。一起值班的战友帮我反复确认防护服穿戴没有异常后,我安心地进入病房,投入到疫情战斗的最前线。
很多老患者看到我再次来查房,非常感动地说:“你们真好,谢谢你们。”我会评估他们的身体状况,耐心听他们倾诉,鼓励他们要有信心,不放弃希望。有些患者已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也有不少患者病情开始好转。让我欣喜的是,有几位患者明天就可以顺利出院了,我真为他们感到开心,也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在查房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位危重患者的情况。这些患者呼吸急促,说话费力,但当他们看到医生时,眼里满是期盼。那眼神让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我知道,这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我一定拼尽全力,当好他们的守护神,让他们平安度过每个夜晚!
静悄悄的午夜
你,在安睡
我,在守护
抗疫勇士前方奋战
全国人民后方祈福
在浙大二院公众号后台,我们看到了许多网友牵挂他们、期盼他们安全归来的留言:
……
……
一字字,一句句
都暖在抗疫勇士的心里
暖在每个守护生命的医务人员心里
我们在此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的关心与支持
让我们团结一心
防护自我
共同期待疫情早日烟消云散
期待抗疫勇士全部安全凯旋!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