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他们,却按下了追风的快进键。后方的家人朋友为前线日夜担忧,前线也时时报送平安。
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是的,600余公里的距离,让一切牵挂变得刺骨绵长。一封封含泪写下的家书,往返于双城之间,寄出和拆信的一瞬,是彼此的爱在循环流转。
●妈妈不是不要我了,妈妈是去打怪兽了●
包涵,是浙大二院肿瘤内科护士,2月14日驰援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在支援的18天里,她写下数篇日志,讲述前线照护病人的场景以及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念及日志,泪流满面。
亲爱的包涵:
你写的援鄂抗疫日记,我们都读了数遍。你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原谅我的自私。”你知道吗?每读到这里,你妈妈就泪流满面,她一遍遍说着不怪你的话。虽说年前已商定,春节回漯河你要多停几天。做几顿拿手的饭菜,给刚做过大手术、身体虚弱的妈妈调养身体,弥补一天也没有照顾妈妈的遗憾,也让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的老爸歇上几天,他实在累得够呛。可谁料到,美丽的约定,被疫情打乱。你满眼含泪,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写下请战书,冲进黑暗,冲向无论生死的前线。
涵儿,你知道吗?在你两岁儿子米豆的心中,你是打怪兽的大侠。你刚走的前两天,孩子一直哭喊着找妈妈,小手指儿抠着门边,脸蛋贴在冰凉的铁门上,任凭谁说什么,他就不肯挪动地方。哭累了睡,睡醒还是哭,可愁坏了一家人。你95岁的奶奶,不知道你去哪儿了,干啥去了,就训斥你爸妈:“看你们把小外孙儿憋坏了!快给涵涵打电话!”你想,能打电话吗?你妈就说:“米豆,妈妈打怪兽去了,把怪兽打跑就回来了。”米豆不哭了,不闹了,很乖地坐下来看电视,找打怪兽的动画片,时不时还冒出一句“妈妈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去打怪兽了。”
涵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你救治患者的时候,你张开热情的双臂,像拥抱米豆,拥抱父母一样,为患者筑起温暖的港湾,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让他们在最痛苦最难熬的日子里,感受亲人般的幸福。
愿你在救助病患同时,做好安全防护,休息好,一定要吃好,吃饱,等疫情结束,凯旋之日,我们陪你一起减肥,将美丽进行到底,绝无食言。
婶婶:翠琴 2020年2月25日
●你一直想养的猫,我们已经找到了●
金琪,是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国际医学部护士长,是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的护士长。她和医疗队队员们一起,承担着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2月29日,是她12岁儿子四年一次的大生日,家中先生和孩子却像是在为她过生日。她先生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在家里,我们都喊她为“领导”,因为我们敬她、爱她。
我们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三个普通人,普通到爱美的领导死活不肯理个平头再出发,爱玩的臭小子因为大人都要理行李没人陪他玩大富翁发脾气,而小气的我一度很认真的思索要不把年前就有的咳嗽确诊成新冠吧,领导就得跟我一起隔离——那就不用去武汉了。
2月14日,情人节,一早,我送她去集合。想着她这一去,以身涉险;但心里又明白这个事情是正确的,忍不住为她自豪。被这些彼此冲突的复杂情绪折磨的,不止我一个人。清晨的浙二急诊中心门口,有171个送别的家庭,人们挥手,相拥,动不动就红了眼眶,潸然泪下。那个现场真的太好哭了,我一点都不想再经历一遍,绷不住的。
这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牵挂。这真不是肉麻话,是确确实实每天在微信上追着问,“睡得好吗?饭吃了吗?工作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寄过来?”因为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我又去不了,去了也帮不上忙。
现在就希望领导能早点回家。她一直想养的猫,我已经找到了。想买的包,回来就去买。据说你在病房里呆了几天,已经轻了好几斤了,减肥大计也提早实现了,只要能一根毫毛不少地回来,就是人生赢家了。
●一半为你骄傲,一半为你祈祷●
周家祥,是浙大二院烧伤科的男护士。酷爱跑步的他多次参加各地马拉松长跑,如今,他带着同事和家人的爱,奔跑在武汉抗疫最前线。
他主要负责上“主班”,处理医嘱以及协调医、护、患、后勤等相关工作。他和同事们一起,创新性地手工制作工作小挎包,方便了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
在后方一致默默支持的同事们,也寄送家书一封,希望他早日凯旋。
亲爱的家祥:
今天是你援汉的第十天,不知你剪短的头发是否长出;也不知你脸上的压痕是否和其他人印的一样好看。但是无论如何,请你时时刻刻披好自己的“战衣",用自己的安好带给患者安心。此时的你们是重症监护室里患者的堡垒,只能越来越坚固!但也希望如你所说的那般,在自己的房间内摆满了花束,因为带着花香的堡垒像一个家。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和政府有效管控下,近日连续好转。国家力量在托举,社会力量在汇集,前线的你们在挥剑战“疫”。手机里每天推送着疫情消息我们没有错过一条,最想看到的是你所在医院的消息,也最怕看到医务人员倒下的新闻。
此刻,我们的心像极了诗句描写那般,一半为你骄傲,一半为你祈祷。今天杭城的太阳温暖地照耀着每一寸土地,科室楼下对面的小花园柳树已经抽芽。想必你回来时,它已经脱去冬藏的旧衣,以满眼生机的春色迎接你;想必你回来时,你已经脱下当初义无反顾的战衣,大大咧咧地拥抱我们;想必你回来时,这里和那里犹如你的名字一般,万家祥和。
不知归期何时,盼凯旋。
浙大二院烧伤科
二0二0年二月二十四日
●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第一封家书●
邱中泉,是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男护士。在医疗队中,他是会照顾人的大哥哥担当,更是守护患者的专业男护士担当。这个1米8的山东大汉也有着细腻的情感,他在前线写下了给将要出生的孩子第一封家书。
我的小豆豆,距离你来到这个世界,还有60几天的时间,这是爸爸从遥远的武汉给你写来的第一封信。你肯定会疑惑武汉在哪?武汉跟咱们杭州一样,以往的它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但是就在几个月前,它病了......爸爸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党员,爸爸理所应当奔赴第一时间这里,守护这个美丽的城市,如同守护你和妈妈一样!
最近你胎动频繁,爸爸有几句话想嘱咐你,因为工作和交通关系,妈妈独自一个人在家住,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没办法照顾她,你妈妈是个很能干的人,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总是自己一个人扛着,白天要上班,工作压力大,爸爸希望你可以体谅妈妈的辛苦,踢她的时候温柔点,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折腾她,让她睡个好觉,这是你跟爸爸的君子之约,要做到噢!爸爸下班的时候,我的豆豆已经睡着了,想跟你说说话,都变得很奢侈,记得离开家的那天,爸爸给你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一个星期没给你讲,其实爸爸有点害怕,怕你不记得爸爸的声音了,我和你妈妈想了个办法,在爸爸休息的时候尽量多给你录故事音频,每晚让妈妈放给你听......
豆豆,爸爸又要出发打怪兽了,你乖乖的,等爸爸回来,爸爸特别希望听到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
爸爸 邱中泉
2月22日 武汉
●我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医二代”●
施芳,是浙大二院长兴院区呼吸内科的护士长,也是此次医疗队护理责任组长。曾参与过非典抗疫,也曾护理过禽流感患者,如今再赴武汉抗疫。在那个距离生死最近的ICU里,她和医疗同道,昼夜奋战,共击病魔。在家中一直惦念着妈妈的女儿,用笔写下这爱的领悟。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医二代”,我的妈妈是一名白衣天使!正是因为和妈妈一样的白衣天使们坚守在抵抗病毒病魔的第一线,才能把那么多鲜活的生命从鬼门关拉回来。
那天夜晚一点钟,我被妈妈房间的电话声吵醒,朦朦胧胧听到了几个关键词,武汉,疫情,支援。我当时也想没那么多,就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就看到门口的那两个大行礼箱,我疑惑的说道,这不是妈妈的行李箱吗?我便问道:“妈妈,你这是要去哪里啊?”妈妈说现在疫情很严重,妈妈要去支援武汉,我惊叹道:“去武汉”,“嗯”妈妈再次确认,我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又反反复复的跟妈妈确认了好几次才确定了这是个事实,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担心妈妈的安全,鼻子有一点酸,我曾经很讨厌白衣天使这个词儿,因为这个词让我的妈妈始终属于她的病人。平常妈妈早上七点不到就出门上班,晚上经常加班到八九点才下班。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看到妈妈所在的浙二医疗队出发前宣誓的视频,当看到评论里有那么多人在为他们加油打气,为中国为武汉加油时,我突然明白了,医护人员这份职业的伟大,他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为了大家才暂时舍弃小家,此刻我觉得我妈妈妈无比的伟大,令我骄傲。
自从妈妈去了武汉,爸爸还给我看妈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照片,我都在想穿这个衣服,不会被闷坏吗?问了妈妈,她说的确闷的透不过气来。医护人员真的不容易。去武汉前,妈妈理了个头发,把她心爱的长发都剃了,后面几乎都理成光头了了,原来这是为了穿防护服容易些,不容易被感染,每天我们都要和妈妈视频聊天边了解她在那边的情况,我看着妈妈发来的照片上穿着防护服只露出一双眼睛的样子,我发现我心中的这些白衣天使是如此的耀眼,优秀。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全家等着您平安归来!
长兴一小613班 周施妤
编辑监制 | 浙大二院 宣传中心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