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Q2持仓暴增,TOP4药企花落谁家
来源:药渡Daily
近日,公募基金二季报密集披露,从披露的情况看,Q2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暴增的前四家药企分别是:益方生物-U(45只增至129只,增加84只)、信立泰(37只增至78只,增加41只)、百利天恒(72只增至108只,增加36只)、热景生物(47只增至75只,增加28只)。那么,这四家药企凭什么深受资本青睐?
1、益方生物
志在FIC、BIC,市值或被严重低估
益方生物成立于2013年,产品主要聚焦于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2022年7月,益方生物登陆A股,发行价为18.12元/股。2025年以来,益方生物股价累计涨幅已达242.11%,成为二级市场上的明星股。这背后除了创新药板块持续火爆的大环境,还有市场对益方生物创新产品的期待。
益方生物主要有5款核心产品,分别是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KRAS G12C抑制剂D-1553、口服SERD降解剂D-0502、URAT1抑制剂D-0120和TYK2抑制剂D-2570。
而益方生物最初一战成名是在2018年,当时成立仅5年的益方生物向贝达药业BD其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的中国大陆权益。贝达药业作为在EGFR-TKI深耕多年的老牌药企,向益方生物BD产品,足以证明益方生物的创新能力。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贝福替尼打破了三代EGFR-TKI最长无进展生存期(PFS)纪录。目前,贝福替尼已在国内先后获批二线、一线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益方生物另一款重磅BD产品是D-1553(格索雷塞),这是国内最早进入临床的KRAS G12C抑制剂。2023年8月,正大天晴和益方生物就D-1553达成合作,正大天晴获得在中国大陆进行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D-1553的独家许可权。
在一项关键II期临床研究中,在入组的123例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D-1553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50%,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8个月。2024年11月,NMPA附条件批准D-1553上市,成为第二款获批上市的国产KRAS G12C抑制剂。
凭借贝福替尼和D-1553两款产品的授权收入及销售提成,益方生物在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86亿元、1.69亿元。不过由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仍未扭亏。
在研产品方面,D-0502是新一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在SERD竞争性抑制剂赛道,阿斯利康的氟维司群是经典药物,该药于2002年获FDA批准上市;2018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可见市场潜力之大。
D-0502作为雌激素受体降解剂,延续了氟维司群的优点,但比氟维司群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受体降解能力更强。目前已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是国内进度最快的国产SERD。
益方生物另一款备受关注的在研产品D-0120是一款URAT1抑制剂,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在国内已完成临床IIa期试验,位于国内第二梯队。
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的痛风药物市场规模为26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77亿美元。2020年中国的痛风药物市场规模28亿元,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108亿元。截至目前,痛风用药市场仍存在极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我国超级大药赛道。
D-2570是益方生物的一款靶向TYK2的新型口服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D-2570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结果显示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且优于同类已上市产品,包括TYK2、IL-23、IL-17靶点在内的多款银屑病治疗药物。益方生物正计划推进该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等适应症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益方生物目前的市值,只是计价了公司商业化阶段成熟管线的价值,而并未将公司在研潜力管线的价值反馈在内,随着这些在研潜力管线后续价值的兑现,届时公司的市值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信立泰
五年涅槃,成果渐现
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业务主要聚焦心脑血管领域,是该领域龙头企业。信立泰以仿制药起家。2000年,信立泰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泰嘉)在国内获批上市,该药原研为赛诺菲/BMS,信立泰抢先原研在国内上市,凭借先发优势,泰嘉成为信立泰的核心现金流支柱,一度占总营收近七成。
然而2019年的全国集采,泰嘉丢标出局,导致次年营收和净利润断崖式下跌。集采失利让信立泰决定转型创新药,并且继续押注心血管赛道,其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35%,期间砍掉至少20余个低价值仿制药项目。经过五年涅槃后,信立泰开始收获创新成果。
2023年6月,信立泰的恩那度司他(商品名:恩那罗)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非透析慢性肾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恩那度司他是国产首家HIF-PHI药物,打破了罗沙司他在国内的市场垄断,市场预估恩那度司他销售峰值18亿人民币。
2024年5月,信立泰的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复立坦)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ARB类复方降压药物,其凭借独特的降尿酸作用和心肾保护功能,快速获得高血压指南推荐并进入医保,目前已成为信立泰营收贡献最大的单品。
2024年7月,信立泰的1类创新药苯甲酸福格列汀片(商品名:信立汀)上市,这是一款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适应症为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包括单药治疗,以及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的联合治疗)。
2025年5月,信立泰的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商品名:信超妥)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信超妥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ARNI),也是全球第二款ARNI类药物,对标诺华的诺欣妥。国泰海通证券预计信超妥的销售峰值有望超35亿元。
在研产品方面,信立泰的ARB/利尿剂类复方制剂SAL0108(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已进入申报上市阶段,适用于脑卒中病史患者。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的醛固酮合酶抑制剂SAL0140,用于治疗未控制高血压(含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SAL0140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有望在降压同时减轻传统药物导致的终末器官损伤。
信立泰目前构建了涵盖ARB类单药复方制剂、新型ANRI、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等品类的产品矩阵。这家传统心血管药企,正尝试重塑"慢病创新药龙头"的身份。
3、百利天恒
十年韬光养晦,ADC交易一鸣惊人
百利天恒成立于1996年,和当时很多中国药企一样,靠仿制药起家,当时抗病毒仿制药利巴韦林(商品名:新博林)是公司核心业务。2011年,公司前瞻性布局创新生物药,并且选择了难度更大、壁垒更高的双抗、ADC、四抗药物领域,以此避开竞争激烈的单克隆抗体。
2014年,百利天恒美国西雅图成立了子公司SystImmune,组建了包括双抗、多抗、双抗ADC和融合蛋白在内的研发平台。后又陆续建立中国多特生物(Baili-Bio)/百利药业(Baili Pharmaceutical)研发中心。形成了美国前端发现-中国后端开发的世界级"端到端"ADC及多特异性抗体创新研发体系。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积累,百利天恒正在迎来收获期。2023年12月,百利天恒迎来关键一战,与BMS达成合作,BMS以84亿美元的潜在总交易金额,引进百利天恒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产品BL-B01D1。该交易创造了国产ADC新药预付款新纪录,还刷新了全球ADC领域最大BD交易额。目前BL-B01D1治疗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在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
迄今,百利天恒已构建起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ADC),创新多特异性抗体平台(GNC)、特异性增强双特异性抗体平台(SEBA)和创新ARC(核药)研发平台(HIRE-ARC)。基于这些平台,百利天恒另一款自主研发的HER2 ADC BL-M07D1,用于HER2低表达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以及在新辅助治疗后存在浸润癌残留的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均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百利天恒从中国创新药还处于荒芜时代开始,便锚定原始创新,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如今已迎来收获期。
4、热景生物
创新药成为新的"财富密码"
热景生物成立于2005年,以IVD(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业务起家。产品应用于肝炎肝癌、炎症感染、心脑血管、骨代谢、肿瘤等疾病的检测。自2022年以来,热景生物通过参股舜景医药、尧景基因、禹景药业、智源生物等创新药公司,来入局创新药赛道。
舜景医药研发进度最快的,是一款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球首创抗体药物SGC001,这是一款单克隆抗体药物,可阻断靶分子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抑制下游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SGC001已先后获得FDA及国内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目前正在全国多个中心开展Ib期临床试验。
尧景基因则主要研发siRNA小核酸药物、突破性肝外靶向递送技术平台。智源生物则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生物创新药和诊断试剂研发,公司核心产品AA001是一款单克隆抗体药物,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及轻中度AD患者的治疗,目前正开展I期临床试验。
热景生物在疫情期间也算是吃到了红利:2021年净利润22亿,2022年净利润9.25亿。但是疫情结束后,其利润转而为负。如今通过孵化参股的方式,转型创新药研发,热景生物应该说走了一步不错的棋。资本市场对这步棋也是极力支持,2025年8月1日,热景生物盘中涨超18%,股价最高达231元/股。自去年9月19日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热景生物股价累计涨超840%。
中国传统药企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仿制药红利消退和集采阵痛,如今在政策驱赶下,正以一系列系统性布局,从"仿制药驱动"转型为"创新药驱动"。从以上这些资本市场宠儿可以看出,唯有专注创新,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才能穿越周期洗礼。
参考来源
1.《20张图表详解2025Q2公募基金医药持仓背后的变化》,国盛医药。
2.《小核酸剑指千亿降压市场!国内已有6款靶向AGT siRNA进入临床》,猎药人俱乐部。3.Yuankai Shi et.al, Glecirasib in KRASG12C-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2b trial, Nature Medicine, Volume 31, March 2025, 894-900
4.各公司官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