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阿姨体检查肺却发现“癌王”,医护用这种方法陪她闯过最难熬的关
癌症、化疗、手术……这些词语无情地带来恐惧和绝望,让一个家庭陷入无助、无力和无望之中。然而,在这片黑暗中,温柔的安慰、暖心的治疗和真诚的护理,宛如一道阳光划破乌云,照亮了他们的心灵。
“你相信光吗?” 医生温柔地问道。
“我相信!” 莫阿姨(化名)坚定地回答。
绍兴的莫阿姨,今年60岁。因患“癌王”胰腺癌,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四)接受了系统治疗。如今,她在新辅助化疗后成功接受了手术,在术后的辅助化疗中,这个家庭感到无比的庆幸和感激。
前不久,莫阿姨一家人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肿瘤内科(四)。这封信充满了对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展现了医患之间的深深守望与相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体检发现肺部问题意外查出胰腺癌
莫阿姨退休后在家做做家务,打理家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怎么也想不到2022年会成为人生的分界岭。
2022年8月初,莫阿姨在参加完社区组织的退休人员体检后,体检报告提示肺部有增殖灶,建议专科进一步随访。儿子小刘(化名)担心母亲的健康,拿着体检结果来到当地医院咨询,医生非常细心地观察了片子,并提醒小刘可能存在胰腺问题。小刘听从医生的建议,带着母亲进行了腹部增强CT和磁共振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情况。
检查结果出乎意料地显示为胰腺肿瘤。莫阿姨和家人顿时感到天都快要塌了下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这让莫阿姨一度感到绝望和恐惧。她觉得自己已经被命运判了死刑,甚至连去医院咨询的勇气都没有。
然而,家人不愿放弃,他们拿着媒体报道告诉她,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是全国知名的胰腺病治疗中心,去那里再找找治疗希望。百般劝说下,莫阿姨“不情不愿”地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浙大一院。
接诊的是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沈岩主任医师,在仔细了解病情后,组织了一场汇聚了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专家们从各自的领域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仔细评估莫阿姨的病情,认为她的胰腺肿瘤发现还算及时,综合的治疗可以带来治愈的希望。
莫阿姨一家人对会诊结果充满信心,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决定接受"三步走"的治疗方案——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再进行手术,并在手术后进行化疗巩固减少复发概率。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深知这意味着莫阿姨将要面临艰辛的治疗过程和未知的挑战。
难熬的化疗、医护携手共同闯关
根据多学科会诊的意见,莫阿姨来到肿瘤内科(四)主任单建贞主任医师的团队,迈出了抗癌的第一步。
“我当时完全没有主见了,反正全听我老公和儿子的安排。” 莫阿姨说,最初的时候她非常焦虑,面对化疗这段漫长而辛苦的道路,心中充满了困惑和恐惧:“化疗会不会掉头发?效果是否真的明显?会不会因此耽误病情?我会不会一直住在医院里回不了家?”
耐心倾听完她的诉求和顾虑后,单建贞主任就带着她“参观”了肿瘤内科(四)病房。这个科室的日间化疗病房和普通病房让莫阿姨感到意外,她发现大部分治疗的患者表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病友们相互交流,就像一个抗癌社区一样,相互鼓励和交流。患者按照预约时段来院治疗,叫号就诊、护理、输液治疗,最后取药当天就可以回家休养,整个过程高效而便捷。而回家后,患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等渠道继续与主管医生沟通,得到指导和支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单建贞主任团队始终关注患者的治疗感受。他们详细解释化疗可能发生的小概率副作用,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让莫阿姨逐渐放下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可即便是“信心满满”做好了化疗准备,但莫阿姨也没想到整个过程还是有点“难熬”。她经历了全身发红瘙痒、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恶心呕吐、大把脱发等副作用。然而,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肿瘤内科(四)的医生都能及时给她很好的治疗,以尽快缓解她的不适症状,减轻痛苦。病房护士们更是细心关怀,不断与她保持联系,耐心询问她的感受,并提供精准指导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医护团队的严谨与关注落在每一个细节上,让整个家庭深受感动。莫阿姨至今记得有一次化疗后,医护人员千叮咛万嘱咐她不能碰冰冷的东西,甚至回到家后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叮嘱。
莫阿姨一家深深感受到了日间化疗模式的便捷性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最小化。她们在医护团队的支持下渡过了难熬的化疗期,莫阿姨感觉越来越好,体重增加了,走路也精神了,希望与未来在她面前愈发明亮。
经过几个周期的化疗后,莫阿姨顺利接受了胰腺肿瘤根治性手术,术后她再次来到肿瘤内科(四)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来减少复发,再过两个月她就可以完成化疗,接受每三个月一次的定期复查了。
从最初不愿踏入医院大门,到重获新生,莫阿姨庆幸自己选择了浙大一院,也深深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这既体现了浙大一院胰腺肿瘤多学科讨论的模式,也是医患相互信任、克服困难的缩影。”单建贞主任表示,莫阿姨的这封感谢信也让医生护士们备受鼓舞,患者的好评便是最好的鼓励!
肿瘤治疗这点很重要
当前,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谈癌色变的感觉依旧在,但肿瘤早诊早治就有治愈的希望。
肿瘤的治疗有化疗、手术、靶向、免疫、放疗等方式,其中化疗依然是胰腺肿瘤患者治疗的基石。浙大一院胰腺肿瘤多学科团队的精准评估,日间化疗模式的便捷和温暖,医护团队的专业关怀,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让化疗不再是一段孤独和痛苦的旅程,而是一段充满希望和温暖的抗癌之路。
“就像这个患者在感谢信里所说的,每一个肿瘤患者都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尽管路途艰难,但只要努力和坚持,总有翻过山顶的那一天。” 单建贞主任动情地说到。化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虽然其药物属性决定了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但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的推动下,化疗的毒副作用已经明显减少。尤其是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抗击病魔的新武器,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中,科室实施“一人一策”,在多学科理念的指导下,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全流程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和暖心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他们深知,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下常常陷入低落和焦虑的情绪中。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细致沟通和贴心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倾听患者的需求,缓解他们的不安和恐惧,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
医生提醒,随着肿瘤治疗的发展,一些患者来了就说要进行靶向和免疫治疗而抗拒化疗。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念,化疗是治疗和拯救生命的重要武器之一,现代肿瘤治疗也越来越强调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一旦确诊患有肿瘤,务必寻求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关键在于患者要拥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正如莫阿姨所经历的,化疗虽然艰苦,但通过努力和坚持,我们可以战胜肿瘤,重获健康和幸福。
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浙大一院发生,通过不同领域专家多学科合作的共同努力,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莫阿姨的胜利不仅属于她个人,更属于整个医疗团队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这个故事也将继续激励着医生们不断努力,精进医术,人文关怀,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和健康。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通讯员:肿瘤内科(四)何丽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