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都得穿尿不湿,妙龄女子怎么了?专家巧手解决
28岁的廖倩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俞建军教授的诊室,低着头,轻声嘟囔:“医生,我实在受不了了,你能帮我吗?”
ICU抢救出来后小便不受控、不得不一天24小时穿尿不湿
看着眼前这位情绪低落的姑娘,俞建军教授让她在诊间坐下,安慰她:“别着急,慢慢说。”
在俞教授的鼓励下,廖倩鼓起勇气,将过去十年遭遇的苦痛经历一一道出。
十年前,廖倩18岁,突然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还便血。去当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廖倩家人带她看了不少医生,但病情始终没能很好地控制。最严重时,因为感染,她曾被送入ICU抢救,经过免疫治疗后情况才逐渐稳定。
出了ICU,拔掉导尿管,另一个麻烦接踵而至。廖倩发现自己的尿液不受控制地会从阴道流出来。
“刚开始漏一点点,但后来越来越多,到最后所有的尿液都往阴道出来,完全不受控制,只能一天24小时穿尿不湿。”说到这,廖倩有些哽咽。
膀胱阴道之间烂出一个洞、尿道完全闭锁
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这些年,家人带着廖倩跑过不少医院,检查后,面对棘手的病情和未知的风险,医生都摇摇头,婉拒手术。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上面连接着输尿管,下面连接尿道。膀胱充盈时,会有排尿的感觉,尿液通过尿道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一天会排出约2000ml尿液,白天小便一般在6-8次。
但廖倩的尿液全部从阴道排出,且无法控尿,只能一天24小时穿尿不湿兜着,对于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廖倩来说,痛苦和折磨可想而知。尤其到了夏天,尿液浸透尿不湿发出的阵阵异味,让她坐立不安。
她为此失去了婚姻、辞掉了工作、切断了一切社交,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足不出户,敏感又自卑。
去年底,一次偶然机会,廖倩在网上查阅到浙大一院泌尿外科俞建军教授做这方面的修复手术有一招,她重新燃起了治疗的希望。这两年,她的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得到控制,病情稳定,身体其他各项指标也挺好。她想再搏一搏,唯一的念想:“甩掉尿不湿!”
去年11月,怀揣着希望,廖倩来到浙大一院,找到俞教授。听完廖倩这十年的痛苦遭遇,俞教授和廖倩说,“我们一起努力试一试。”
随后,俞教授安排廖倩做了系统检查,检查结果让经验丰富的他都大吃一惊:“经过膀胱镜检查,患者膀胱颈口及尿道已经完全闭锁。膀胱和阴道之间形成了膀胱阴道瘘,瘘口直径约3cm。”
俞教授解释,膀胱和阴道本是互不相通的,但长期炎症和慢性糜烂刺激,患者的膀胱和阴道之间慢慢形成了一个瘘,并且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为炎症感染,尿道溃烂闭锁,失去尿道功能,尿液只能从阴道流出。
“不幸中的万幸,检查中,我们发现患者的膀胱容量还可以,膀胱没有萎缩。如果把膀胱阴道瘘口补好,重建尿道,她的排尿功能还能保留。” 俞教授说。
终于甩掉尿不湿!两次手术解决患者十年痛苦
膀胱阴道瘘合并全尿道闭锁是非常复杂罕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女性尿道狭窄闭锁更是少见,修补处理难度相当大。术前,俞教授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分期手术方案,手术分两步走,一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二期再进行尿道重建。
去年11月,俞教授为廖倩进行了一期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凭借手术机器人视野更广、操作更精细、缝合更精准、创伤更小的优点,顺利完成缝合和修补,同时膀胱造瘘,辅助小便排出。
一个月后复查,膀胱阴道瘘口已完全愈合,膀胱造瘘排尿状态下,廖倩终于可以脱离尿不湿了。
但又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重建尿道?经过周密设计,2023年3月,俞教授通过游离带蒂的长条阴道前壁皮瓣为廖倩重建尿道。
尿道重建完成后,由于尿道及膀胱颈部处于完全闭锁的状态,膀胱颈部括约肌定位相当困难,如果不能把重建的尿道,对接于原来的括约肌的解剖位置,则术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完全的尿失禁。为解决这个困难,俞教授采用会师法,一边使用尿道扩张棒从膀胱造瘘口定位膀胱颈口,一边使用手指轻触阴道前壁深部,通过触觉感知括约肌的环状轮廓,与尿道扩张棒的尖端位置是否一致,从而准确定位尿道括约肌。
术后一个月,廖倩终于可以自由控制小便,尿道排尿通畅。“这一路太难太难,这一刻我盼了十年。”廖倩说。
如今,廖倩的生活正慢慢发生改变,她开始约朋友逛街,参加同学聚会,出门会给自己画个美美的妆。“过段时间打算找工作了,希望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都市快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