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二条命!又一名2岁女童成功肝移植!浙大儿院肝移植手术破20例!
5月11日,2岁多的小女孩妮妮从浙大儿院滨江院区普外科顺利出院。她是浙大儿院第20名肝移植患者,从手术到出院,仅仅用了22天。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没几天孩子就恢复了正常饮食,也能下地快行,以后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实现自己的灿烂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开心地表示。
妮妮出院当天与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右四)、副院长高志刚(右三)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合影
妮妮一家出院前与浙大儿院普外科管理小组人员合影
高志刚副院长表示,此次手术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肝移植专家郑树森的全程指导,在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带领下由普外科、麻醉科、监护室、超声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全力协作完成,无论是在理念还是技术上都实现了新的提升,对于医院而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说明浙大儿院的肝移植技术更加成熟,肝移植经验更加丰富,肝移植团队更加强大,未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有肝脏移植需要的患儿。
肝移植术时照片
“两年多了,终于等来这一天。感谢你们一路相随,感谢你们救了孩子!”现场,孩子家长多次鞠躬、满是感激。
妮妮究竟得的什么病,为什么需要肝移植?浙大儿院强大的医护团队又是如何帮到她的?
出生3天确诊胆道闭锁 ,2岁多肝脏硬得像石块
妈妈怀妮妮的时候一直比较顺利,产检未发现异常。然而,等到妮妮出生后三天,全家人都紧张起来: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黄?俨然已经是个小黄人。
妇产科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严重的黄疸,建议立即送医浙大儿院。于是,一家人匆匆忙忙带着孩子来到浙大儿院新生儿科,确诊胆道闭锁。
对于胆道闭锁,很多不了解的人并不会觉得这种病有多么严重:闭锁不就是说不通吗,治疗一下不就行了。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胆道闭锁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即使在相关治疗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浙大儿院,5年自肝生存率也止于55%。
为了延长孩子的生命,以及给予孩子更高的生活质量,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主任钭金法为孩子成功开展葛西手术。术后,孩子一直在钭主任规律随访,后来还是不可避免地因为胆汁蓄积在肝内无法排出,出现胆汁性肝硬化。淤滞的胆汁还会反流入血液,损坏大脑、肾脏等器官,导致患儿因肝脏衰竭和多脏器衰竭死亡。医生隔着肚皮就能摸到她的肝已经成为一个很硬的包块,摸起来甚至接近硬硬的石头。
这意味着,等待孩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在半年到一年内实现肝移植。钭主任把孩子的信息登记到了COTRS系统等待器官分配。
幸运等来肝源 ,5个小时极致手术后小女孩成功换肝
左一为郑树森院士,中间为舒强教授,右一为高志刚副院长
肝移植固然能救命,肝源又从哪里来呢?
妮妮的爸爸妈妈非常疼爱她,希望抓住每一丝能够治好她的机会。如果等不到肝源,血型与妮妮匹配的妈妈甚至已经做好了亲体移植的准备。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这个多病多难的小姑娘,器官捐献组织电话通知有匹配的肝源,而且捐赠者与孩子体重相当,十分有利。
在接到电话后,爸爸妈妈半夜就带着孩子赶到了浙大儿院滨江院区。
4月19日,手术如期举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此次手术还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肝移植专家郑树森到现场进行指导。郑树森长期从事肝胰及多器官联合移植和肝胆胰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肝移植经验,是中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的到来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
手术台上,郑树森院士带领浙大儿院副院长高志刚、普外科副主任陈青江一丝不苟地进行手术。捐赠的肝脏在经过灌洗等处理后,被快速植入自身肝脏已经完全切除的妮妮体内。
“一共要接三条血管和一个胆道。”高志刚副院长介绍说,将供体的肝静脉与受体的下腔静脉吻合,是手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必须十分注意口径和角度,否则极易扭曲堵塞,造成植入的肝脏淤血,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手术对技术要求很高,必须做到十分精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障患儿术后长期健康生存。
手术现场
为了保障手术质量,特检科副主任俞劲在现场做了四次超声,在接好静脉、动脉,关闭腹腔之前和之后,都用超声来观察血流情况,判断手术效果。
孩子才2岁多,各个器官、血管都很细,身体相比成人更加脆弱,不仅对手术的挑战更大,对生命保障的要求也更高。“麻醉团队、护理团队都功不可没。”高志刚说。
手术现场
手术从下午五点开始,在晚上十点顺利结束。在经历五个小时的极致手术后,妮妮成功实现换肝。新植入的肝脏色泽鲜嫩,质感柔软,将伴随她一路成长。而摘下的肝脏,肉眼下已经边缘萎缩,摸起来硬得像块石头。
上为切除的病肝 下为新植入的健康肝脏
监护团队助孩子一路过关斩将,术后8日转普通病房
“手术非常成功!”晚上十点,当医护人员把成功换肝后的妮妮推出手术室大门,在那焦急等待的父母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谢谢医生,谢谢捐赠者,谢谢捐肝孩子的伟大父母,你们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妮妮爸爸动情地说。
术后,妮妮被送进了浙大儿院外科监护病房(SICU),由科主任谈林华、副主任胡蕾带领医疗团队,护士长盛美君带领护理团队进行诊治和护理。
SICU团队查房讨论,为患儿制定严密的术后管理方案
由于手术十分成功、监护十分到位,孩子在手术4-5个小时后就苏醒了,在手术8个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撤离呼吸机。
“孩子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都不错,术后4天肝功能就显示正常了。孩子术后三四天就开始恢复吃奶,在术后一周就恢复辅食。孩子吃奶很好,好几次都向我们喊饿,说明恢复得很好。”胡蕾说。
患儿在监护室,医疗团队前去探望,右起分别为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副院长高志刚和监护室医护人员。
在监护团队的帮助下,孩子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好起来。4月27日,妮妮转到普外科病房。在普外科病房得到15天的精心医治和护理后,妮妮身体总体恢复,顺利出院回家。妮妮回到家后,每天早晚需各服两顿药物,定期到医院复诊,抽血化验。
高志刚副院长表示,儿童肝移植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疾病,其中接近80%的孩子是胆道闭锁,通过肝移植,孩子能够获得正常的肝脏,包括健康的胆管,可以实现治愈,长期存活。根据2015年的中国儿童肝移植报告,中国儿童肝移植的一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91%。
“胆道闭锁-葛西手术-肝脏移植”,“儿童终末期肝病”,浙大儿院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左起分别为舒强教授、郑树森院士、熊启星主任医师
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表示,浙大儿院的肝脏移植手术已经突破20例,由于资质的原因,前期我们和兄弟医院合作在成人医院协作开展,这个病例是我们取得移植资质后完全在浙大儿院开展的手术,应该说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手术的开展也意味着浙大儿院的服务更加健全。相比于以往只能诊断和延缓,如今患儿到浙大儿院已能得到“专业诊断-葛西手术-肝脏移植”一站式、全周期服务,也就是从疾病诊断到最终得到根治,都可以在浙大儿院实现,避免了在不同医院之间不断辗转。目前,能够实现一站式、全周期服务的医院屈指可数。
“与此同时,在儿童医院移植肝脏,还具有多点优势。首先是,目前大部分儿童器官移植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方面难以充分体现小儿与成人各个系统的差异性,若儿童器官移植能够在儿童医院开展,将比较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其次,浙大儿院对患儿进行全周期管理,对孩子的病情更加了解,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更加深厚,也为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第三,移植手术特别需要人文关怀,术中要确认患儿的保温、支撑设备,保证患儿不会受到环境温度过大的影响,娇嫩的皮肤不会受到挤压等,在这方面儿童医院都具有自己的优势。”舒强教授说。
他表示,作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大儿院已经取得心脏、肝脏、肾脏3项人体器官移植资质。接下来,将尝试以器官移植为突破口开展重点技术创新,为儿童生命健康提供更强保障。
图为手术画面
备受信赖的浙大儿院肝移植团队
浙大儿院儿童肝移植学科团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浙江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委员高志刚为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高志刚、主任医师熊启星、副主任医师陈青江分别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期1年的培训或进修,拥有移植资质。外科医生团队共计23人,床位数共计89张,手术室共计18间,其中一体化手术室2间,达芬奇机器人专用手术室1间。近5年完成胆总管囊肿作为最复杂的微创重建手术总量已经超过600例,包括170余例的达芬奇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为国内微创完成该手术的第二大中心;胆道闭锁作为儿童肝移植的主要病种,正规随访病人200余例,也是国内最大的中心之一。团队还以麻醉医生团队、ICU团队、B超及放射等影像学团队、药剂科团队、病理科团队、输血科团队等为支撑。
为成功开展肝脏移植手术,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临床试验和准备工作,完成15kg左右香樟猪肝移植动物实验20例,高频次参与病肝切除、亲体供肝植入、DCD供肝植入等各种儿童肝移植手术;受邀参加各种儿童肝移植会议和学习班;积极参加器官捐献工作,策划器官捐献正能量事例报道多次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推送,阅读量超过一个亿,上微博热搜;积极拍摄拍摄拍摄器官捐献宣传片,面向公众普及器官捐献知识,获得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等。
郑树森院士与浙大儿院肝移植团队术后合影
作者 / 木玉
排版 / 陈西瓜
图片 / 王囤囤、叶子
审核 / 高志刚主任医师、陈青江副主任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