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8岁小伙双肺变“石头”命悬一线!看浙大一院“终极疗法”

2023-05-08 10:03   浙大一院

专家介绍,肺移植术手术主要风险在围手术期,术后近期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感染,急性排异,气道病变,原发性移植物失功,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慢性排异。

头被按进水里你能撑几秒?

那种憋到无法忍受的窒息感袭来,即使水下憋气时间最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最长时间也不过22分钟,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有那么一群人常年遭受着“喘不过气”的煎熬,正常人的一呼一吸是他们不可获得的奢望,尤其是中招新冠肺炎之后即便已经“阳康”,“变质”的肺也像一颗不定期引爆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终结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命换肺,成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开年以来浙大一院肺移植及普胸外科团队已经成功开展14例,新冠后肺病患者的“换肺”手术 一场场肺移植的生命接力,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嘱托,更是这个团队的汗水与努力。

双肺变“石头”之后又“阳”了 28岁小伙命悬一线

28岁,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

乐观开朗的小伙大华(化名)没想到自己还能用新肺畅快呼吸、重启人生。

就在几个月前,24小时都得吸氧的他,因呼吸困难被送医抢救,在ICU里与死神擦肩而过。

大华是陕西人,从19岁起,他就在工地上切割大理石,一切就整7年。两年前,一向强壮的他开始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吸困难的情况越来越重,躺下就会憋得无法呼吸,只能整夜靠在墙上休息,稍微睡一会儿就会被突如其来的咳嗽或憋气惊醒。

家里人听着他“噗哧噗哧”的喘气声,焦急地带着他辗转上海、广州求医。“尘肺三期,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纸诊断像是为他的生命判了刑,大华这才知道,数年前就被吸入肺泡的灰尘,在肺里沉积,最终会要了他的命。

他离不开制氧机,生活半径是一条几米长的吸氧管。

2022年底,大华一家慕名求诊于浙大一院。这里是全省最早的终末期肺病专业诊治中心,具有浙江省最早的肺移植专业资质,尤其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肺移植学组委员、浙江省肺移植联盟主席、浙大一院肺移植及普胸外科主任韩威力主任医师,是省内第一位具有肺移植资质医师,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卫健委肺移植质控委员会委员。

经过韩主任一系列详细的评估,大华因两肺广泛病变、肺动脉高压伴感染、心衰,内科药物与一般外科手术已失效,他亟需肺移植来挽救生命。

然而今年春节前夕,就在等待合适肺源的过程中,大华一家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阳了”之后,他的肺功能急剧下降,吸氧也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至70%,被紧急送进EICU气管插管抢救。

经过浙大一院医护团队竭力抢救,大华的命暂时保住了,但肺功能不可逆。参与救治的浙一专家都明白,他的生命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摆脱绝境的唯一希望是尽快完成肺移植。

3月1日,心有大爱的逝者捐献出双肺,并通过国家卫健委COTRS系统与大华配型成功,浙大一院肺移植团队马不停蹄,迅速组织医疗团队奔赴逝者医院取器官,同时进行各项移植手术准备。当天,由韩威力主任主刀,为大华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大华被取出的双肺已经再也张不开了,就像两块石头。

开年以来 14例新冠后肺病患者成功换肺

韩威力主任说:“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抗免疫排斥关、抗感染关……一关关闯下来,后续的康复治疗任重道远。这需要跨学科密切协作、科室间无缝衔接、医护间同心戮力,否则将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大华闯过了一道道难关。3月15日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如今已经顺利出院。

67091683500815355

大华手术前后

病毒经呼吸道入侵人体后,会对肺部造成损伤,本来肺部就脆弱的患者被病毒击中后更容易造成肺功能衰竭。浙大一院的临床和科研专家在与新冠病毒过招、攻克新冠后遗症的“攀峰”征途中却始终不敢停歇脚步。

开年以来,各类间质性肺病、病毒相关性肺炎、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性尘肺等患者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赶来浙大一院,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浙大一院的肺移植团队。有些患者只能靠ECMO(体外膜肺氧合)维持生命体征。

截止4月中旬,肺移植团队共为14例新冠后肺病患者成功换肺,患者均预后良好。

“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畅快地呼吸。患者如果有机会得到生命的延续,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活,我们的团队都愿意去全力以赴去帮助。”韩威力说, 肺作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更容易与细菌接触,移植肺又处于失神经控制状态,无法通过咳嗽、排痰等方式减轻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感染的几率增高。肺移植被公认为最难、风险最大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

浙大一院肺移植团队穷尽一切办法为患者创造生的希望,手上的操作再快一点,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机会,脚上的步伐再快一点,可以更加接近生的希望,脑海的知识转动再快一点,可以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前,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2例老年终末期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曾创全国肺移植术后最快康复出院纪录,完成全球第12例全内脏反位“镜面人”受者(kartegener 综合征)双肺移植,目前累计完成肺移植手术超过200例,肺移植年手术量保持全国前五位,围术期生存率全国第一,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专家介绍,肺移植术手术主要风险在围手术期,术后近期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感染,急性排异,气道病变,原发性移植物失功,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慢性排异。如果术后第一年能顺利存活,中位生存期为7.8年。最终能存活多久还是取决于患者自己,能否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健康生活。

浙一专家 不要等到病危时才想到肺移植

“尤其要强调,如果是经过评估已经达到移植标准的患者,建议尽早行肺移植手术,目前供肺平均等待时间在3月左右,若病人进入等待名单的时机太晚,等待期间的死亡率可高达20%以上。”韩威力主任介绍。

一般来说,如果慢性肺部疾病经过积极内科治疗仍无法控制疾病进展,2年内死亡的风险超过50%,建议患者做肺移植。最常见肺移植病种主要包括:

最常见肺移植病种主要包括:

1、慢性阻塞性肺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慢支;

2、间质性肺病,尤其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这类患者一旦确立诊断,我们就建议患者前来咨询肺移植;

3、弥漫性支气管扩张;

4、尘肺;

5、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肺动脉高压;

6、其他还包括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蛋白沉积症、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罕见病。

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做肺移植?

很多肺癌患者前来浙大一院咨询肺移植,早期肺癌合并终末期肺病可以考虑肺移植,但中晚期肺癌或患者5年内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病史的,韩威力主任不建议行肺移植治疗,因为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身会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

除了恶性肿瘤,以下这些情况也不适合做肺移植手术:  

1.不能控制的肺部或者肺外感染;

2.其他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非行器官移植)

3.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或者心力衰竭;

4.严重的胸廓或者脊柱畸形;

5.药物或者酒精依赖、没有戒烟;

6.没有解决的心理疾病或者不能配合治疗;

7.HIV感染;活动性乙肝或者丙肝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浙大一院,新冠,肺病,肺部,感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