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的集采史(一)
201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生物类似药”的概念,2015年3月《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才首次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自此生物类似药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而一直到2020年,新版《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才为生物类似药专门设定了一个申报类别3.3类,规定其申报资料应符合《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及不断更新的相关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从2020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
因此实际上在2020年7月之前申报的药品,并不是按现行的“生物类似药”申报要求去申报的。
2018年年底开始浩浩荡荡的药品国家带量采购撼动了大半个医药行业,曾经制药行业都以为相比于化学仿制药同质化程度高,大分子生物药差异性大,一致性评价不再适用,并且生物药产能爬坡缓慢,因此不会被集采。这一预期很快被21年11月的国家胰岛素集采狠狠打脸。
2022年2月医保局表示未来药品集采将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
对于生物药的地方性集采也已同步开始,目前,利妥昔单抗是唯一开展过集采的单抗类生物类似药。
先来说一下利妥昔单抗的竞争格局,原研药是罗氏的美罗华,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是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单抗,已经在中国销售20多年。获批后,利妥昔单抗加化疗的年费用需要20万年以上,而国内市场限于较高的年治疗费用,规模增长有限。2017年利妥昔单抗纳入国家医保后,自费部分的年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市场规模才开始明显上涨。
2019年2月,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获批上市,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2021年的最新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约5亿元,授权许可收入约1040万元,而相应地,上市后,美罗华已经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
2020年9月,国内第二款利妥昔单抗获批上市,来自信达生物。
除以上三家之外,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国内已有10多家企业进行申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