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A企业“摘B”启示录,成功的答案不止一个

2023
04/20

+
分享
评论
氨基观察
A-
A+

所谓生物类似药,简单来说就是仿制药。因为生物药相对化学药,分子结构相对复杂,即便仿制也很难说做到完全一样,只能在免疫、生产工艺等多维度做到相似,所以只能以“类似药”相称。

对于18A企业来说,上市的第一个目标,大概是“摘B”。

根据港交所规定,按照18A规则上市的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前,需要在股份名称中附带“B”标识,以作为对投资人的提示。

如下图所示,只有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条的三个要求之一,18A企业才能撕掉B标签。

10721681646866609

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也迎来“摘B”的阶段。

截至目前,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再鼎医药、诺辉健康、康方生物、博安生物等9家企业,已经成功撕下B标签。

它们,都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目标的呢?

01 方式一:创新管线持续放量

对于创新药、械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路径,自然是创新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持续放量。

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再鼎医药、诺辉健康、康方生物等企业,均是通过这一方式成功摘B。

就拿诺辉健康来说,其摘B就得益于创新早筛产品的不断放量。

一方面,包括常卫清、噗噗管等原有产品收入规模继续增长。比如常卫清收入规模达3.6亿元,同比增长266.2%;噗噗管销售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73.7%。

另一方面,新产品上市后的放量。公司2022年推出的幽幽管,上市第一个年度就实现2.1亿元收入。

得益于此,诺辉健康2022年收入达到7.7亿元,超过摘B门槛的5亿港币,最终成功撕下B标签。

02 方式二:新冠疫苗爆炸式增长

当然,在创新管线放量的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可持续性的创新管线放量,另一类则是偶然的契机,比如康希诺。

康希诺摘B的原因,是新冠疫苗的持续放量。

在新冠疫苗的竞争中,康希诺是最早脱颖而出的选手之一,并且在后续也顺利成为了加强针选手。

当前,公司腺病毒载体疫苗克威莎,已获批同源加强以及序贯接种,吸入剂型也获批用于加强针。

得益于此,公司的收入突飞猛进。2020年,公司收入为2489万元,2021年达到43亿元。借此,公司成功摘B。

2022年,随着新冠疫苗的需求有所减弱,康希诺的收入也有所下滑,为10.35亿元。

03 方式三:类似药助力摘B

除了依靠创新药摘B的方式,也有人是通过生物类似药达成目标的。

所谓生物类似药,简单来说就是仿制药。因为生物药相对化学药,分子结构相对复杂,即便仿制也很难说做到完全一样,只能在免疫、生产工艺等多维度做到相似,所以只能以“类似药”相称。

专注生物类似药的策略,的确“稳妥”。一方面,由于并不需要创新,类似药的研发难度要小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几大重磅单抗专利刚刚到期,有着巨大的可替代市场,并且国内类似药刚刚起步,尚处蓝海。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复宏汉霖、博安生物成功依靠生物类似药率先摘B。从收入规模来看,类似药当前市场并不差。

比如,2022年,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约23.3亿元,同比增幅接近1倍。其中,汉曲优®收入规模达到了16.96亿元。

博安生物的主打管线,则是贝伐珠单抗类似药。博安生物将管线授权给大药厂阿斯利康的销售方式,2022年公司收入5.16亿元,成功摘B。

注:文中所有图片都已取得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创新,医药,仿制药,产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