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三甲医院被罚!大批院长落马,超40个品种被重点监控,科伦、华北……领跑第八批集采
看点
view
本周,集采再掀波澜,科伦、华北、瑞阳领跑第八批集采,全国中成药集采规则出炉;医疗反腐加速,一季度超50名院长被查,知名三甲医院被罚;市场风起云涌,超40个品种被重点监控,319个未过评药品价格高于过评药品或直接撤网;药企新资讯,5000亿医药流通龙头业绩创新高,医药股巨亏12亿或退市;研发新进展,信达创新候选药物超30款,科伦向默沙东授权七个在研ADC项目收到首付款1.75亿美元,众生药业首款1类新药首发价格公布、绿叶制药的注射用芦比替定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医药行业一周大事件,精彩不容错过!
米内一周TOP榜
药企动态
扬子江1类新药来袭,剑指咽喉中成药百亿市场
人福30余个1类新药、44个新品在路上
市场分析
16个独家中成药厉害了!扬子江、以岭霸榜
23款抗痛风1类新药来袭,恒瑞、一品红发力
“药王”暴跌70%,抗炎抗风湿药市场巨变
审评进展
20亿大品种,中美华东国产首家获批
40亿注射剂,正大丰海获批了
齐鲁发力,抢$10亿品种国内首仿
米内周迅
第八批集采“砍掉”167亿,科伦、华北、瑞阳……领跑
3月29日,第八批国家集采开标,39个通用名药品采购成功,左炔诺孕酮口服常释剂型流标。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国内头部药企仍为主角,科伦药业、华北制药、瑞阳制药各有7个,倍特药业、齐鲁制药、复星医药各有6个,此外,石四药、中国生物制药等也收获颇丰。(米内网)
观点:
2023年集采工作将全方位推开:一是国采每年两批常态化推进,逐渐实现临床大品种的全面覆盖,由省际联盟牵头的国采协议期满接续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二是省级/联盟集采不断推进,重点针对国采之外、费用高、使用面广、竞争充分的品种,中成药、未过评仿制药、生物类似药、胰岛素、干扰素、易短缺药等特殊品类的带量采购将呼啸而至;三是高值医用耗材改革速度加快,骨科创伤、药物球囊等耗材集采将不断提上日程。
中成药集采规则出炉!降价幅度或较温、头部企业将受益
3月27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就发布国采征求意见稿。此次采购共涉及42种中成药,将分成16组分别采购。同采购组内,将分为A、B两个竞争单元。同竞争单元内,将按照实际申报企业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入围企业。而综合得分,将根据报价代表品降幅以及医疗机构认可度、综合排名、创新能力、药材品质、供应保障、信用评价、质量安全等因素综合得分,产生入围企业。(证券时报)
划重点:
本轮中成药集采不再以价格低者中标,而是看重药品的质量和市场影响力。这意味着,本次集采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过去几轮集采低,或将导致总体降幅将较为温和。同时,药品市场占有率高、评价高的药品将更容易中标,对市场格局的影响较小。
医疗反腐加速,一季度大批院长落马
今年以来,医疗反腐消息不断,一季度有超5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据梳理,案件中的当事人多涉及利益输送方面的腐败问题,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大型设备和基建采购等,而今年落马的医院院长和书记也多数折戬于此。(赛柏蓝)
观点:
近年,医疗反腐加速。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正在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整治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要从制度上建章立制,有法可依,这样才能斩断黑色的利益链。
知名三甲医院被罚
近日,信用中国官网发布消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被罚款超200万元。医院被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退回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费用约121.69万元,并给予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费用2倍罚款的行政处罚。(医药慧)
重点监控再掀风暴,超40个品种被点名
3月29日,陕西、黑龙江发布关于第二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管理的通知。陕西、黑龙江在国家版30个的基础上均有新增,陕西新增11个,黑龙江新增16个。此外,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本机构的目录制定。(医药云端)
延伸阅读:
近期,陕西、黑龙江、湖南、吉林、广西、广东、湖北等省陆续公布第二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并制定管理办法。其中,吉林新增18个品种,是目前新增品种最多的省份;黑龙江新增16个,不得以“停药”的简单管理模式影响患者合理用药需求;陕西新增11个,有6个是第八批集采品种。
价格高于过评药品!319个药品或直接撤网
3月27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示未过评药品价格高于过评药品价格情况的通知,涉及319个药品。通知明确,公示期结束,公示药品挂网价格仍高于过评的同品种药品将直接撤网。(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5000亿医药流通龙头业绩创新高,创新药成新增长点
3月27日,国药控股发布2022年年报,收入5521.48亿元,同比增加5.97%;股东应占溢利85.26亿元,同比增加9.89%。收入增加主要是医药分销业务、医药零售业务及医疗器械业务收入提升。同日,国药控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公司能有恢复性增长,希望收入能够高于行业3%-5%增长水平。此外,创新药布局非常重要,公司未来增长部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药。(智通财经)
信达研发管线曝光,创新候选药物超30款
近日,信达生物披露2022年年报,总收入45.56亿元;研发投入26.65亿元,同比增长25.77%。目前,公司已建立拥有超30款创新候选药物的强大管线,包括超20款肿瘤和10款非肿瘤产品,其中包括8个商业化产品,3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5个品种进入3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外还有约20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公司公告)
$1.75亿,科伦七个在研ADC项目收到首付款
3月31日,科伦药业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向默沙东授权七个在研ADC项目收到首付款1.75亿美元。科伦博泰将其管线中七种不同在研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以全球独占许可或独占许可选择权形式授予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或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以外地区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商业化。科伦博泰保留部分授予独占许可的项目和有权保留授予独占许可选择权的项目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商业化的权利。(公司公告)
众生药业首款1类新药首发价格公布
3月28日,上海市医保局官网披露,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的新冠口服药来瑞特韦片首发报价为628元/盒/疗程,该产品是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众生药业首款获批的1类新药。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完善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通知》,该产品有望进入A类药品名单,惠及中国患者。(米内网整理)
流感“神药”缺货之谜
今年甲流的凶猛程度,让很多省级医疗机构也难以招架,引发地方医保求购奥司他韦,有的采购价超集采价10倍。(每经网) 观点:药品紧缺一方面奥司他韦的销售与季节性流感暴发情况强相关,如果快速扩张产能,未来没有暴发季节性流感疫情,则难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而前两年流感感染人数不多,奥司他韦销量低迷,企业都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少,这也让多家企业在这波流感高峰过境时“无米下锅”。
医药股巨亏12亿或退市
3月29日,*ST和佳今年第7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前一天,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包括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半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占用资金事项,存在重大遗漏;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报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副董事长等人被广东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款790万元。今年1月,*ST和佳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10.7亿-12.7亿元,同比下降182.84%-235.71%。(公司公告)
绿叶制药猛攻创新药,剑指千亿市场
3月31日,绿叶制药发布公告,公司的注射用芦比替定(LY01017)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拟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该药物于2020年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也是近26年来唯一一个在美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復发性SCLC的新分子实体。(公司公告)
米内数据:
芦比替定最初由绿叶制药的合作伙伴PharmaMar进行开发,公司获得该药物在中国开发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药销售规模超过1000亿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
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