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两会声音】方向明:三甲综合医院应设立麻醉后监护与治疗病房

2023-03-11 09:16   古麻今醉

加强麻醉护理队伍建设。麻醉护理队伍是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力军,在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层面,将麻醉护理队伍建设作为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建设的必需项目,麻醉医生要承担起麻醉护理队伍的规范培养。

5501678496529394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麻醉科主任 方向明

三甲综合医院应设立麻醉后监护与治疗病房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多来,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各业共克时艰,共同抵御疫情重大挑战。其间,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等附属医院相继成立麻醉重症医学科,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成为担任急救的主力军之一。新冠疫情在“大考”之中突出了麻醉医师对循环、呼吸、中枢神经等多系统器官严谨敏锐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危机预警意识强等优势,但亦暴露了对后续出现继发感染抗生素的合理选择、肾脏替代治疗和远期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短板。

参考国外麻醉学科的发展历程,欧洲和部分美国麻醉学科设立ICU,使麻醉医生阶段性从事重症监护室的临床诊疗工作,国内各大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和相关学会协会也多次呼吁,希望充分利用学科设备和人才资源,建设麻醉重症医学科,收治围术期需要短期重症监护(小于24小时)的患者,将优质临床资源充分利用,服务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优化医院重症监护室和麻醉复苏室现有优质资源的高效使用,加强培养麻醉医生队伍,成立可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人才储备库,在三甲综合性医院麻醉科设立麻醉后监护与治疗病房(AICU),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对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重视程度。增加麻醉住院医师规培计划中重症监护室的轮转时间,细化轮转中的急危重症救治培养项目,并加强过程培养和最后的考核比重,尤其是虚拟仿真教学中危机资源管理部分,强调麻醉师资培训中急危重症部分的要求。

在麻醉硕士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强化急危重症救治亚学科的培育。鼓励麻醉硕士研究生导师跨学科招收重症医学方向专硕学生,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需向急危重症救治亚学科倾斜,从师资、课程及考核多个方面予以体现,并在全国建设一批示范学位点,每家医学院校从政策资源上着力培育该亚专业。

麻醉医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着力体现急危重症救治理论的更新。由相关协会学会牵头,在年会、日常学术活动等方面设置相应课程,并在继续教育规范中增加该部分学分要求,规范提高现有麻醉医师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加强麻醉护理队伍建设。麻醉护理队伍是急危重症救治的生力军,在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层面,将麻醉护理队伍建设作为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建设的必需项目,麻醉医生要承担起麻醉护理队伍的规范培养。

重视全国三级甲等医院AICU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AICU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ICU重要的护翼和后备军。应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并考虑“平战结合”使用,特别是在日常时应当作为麻醉后监测治疗(PACU)和ICU的过渡阶段,将AICU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麻醉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建立并不断完善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制度,评估并尽可能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软硬件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不断优化流程和各类应急预案,持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平时正常运作,紧急时迅速转型”。

(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秘书长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等委员共同建议)

编辑:王依依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3号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急危重症,麻醉,医师,医生,护理,两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