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六日评新药】紫杉醇 & 替雷利珠,持续畅销的底层逻辑不止扩容,还有换装!

2023-03-11 16:14   六日行研社

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想要占据市场份额,都不应利用高认知壁垒,选择性地发布或者放大某部分产品疗效数据,而应该撇去创新的“油沫”,真正地说好产品开发的故事。

六日评新药

抛开“药王之争”这样的业内热议话题,尽管阿达木单抗(修美乐,TNF-α抑制剂)、K药(keytruda®,PD-1抑制剂)相继迎来“专利悬崖”(美国作为“药王”的主战场,类似药将在年中陆续登场),市场增长率无可避免的回落,修美乐、K药也都是前无古人的传奇药物。

自从击败辉瑞的立普妥(2012年),修美乐已连续11年问鼎全球“药王”(剔除新冠治疗药物)。这款“FIC”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上市至今,2022年销售额突破200.00亿美元,全球累计销售额接近1.50万亿人民币。然而,对于细分赛道而言,“FIC”毕竟罕见,“Me better”更多。那么,对于“顶流药物”光环下的绝大部分药企而言,“讲好故事”就变得很重要……

细分赛道选得好,市场推广没烦恼?

透过「全球畅销药物TOP10榜单」中的一个个巨额数字能够看到,“顶流药物”的销售峰值一再突破自身的天花板。时至今日,销售额不足200亿美元,药王候选人都没得当。

2012年~2022年,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畅销药物的入场券标价也进入“狂飙模式”。倒数三甲的Revlimid(多发性骨髓瘤)、Stelara(银屑病)和Eylea(眼部黄斑变性)均已突破95.00亿美元,这样的市场表现放在2012年,足以让其超越彼时的修美乐。   数年来,从Plavix(氯吡格雷)到Revlimid(来那度胺),全球畅销药TOP10入围资格的涨幅达81%(将占了“红利”的新冠药物剔除榜单,TOP10的门槛仍高达84.65亿美元)。

不仅如此,热门药物的售价不断走高(尤其是在畅销药的主战场美国)。根据非盈利组织i.mak的调研数据,2016年~2021年,全球排名前十的畅销药平均涨幅是通货膨胀的3.1倍。并且,来自《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数据显示,2008年~2021年,中位净价从1376美元/年增加到159042美元/年。

这意味着,对于热门赛道而言,无需大量的患者,部分药企也能获得较高收入。以抗肿瘤药为例,美国每年的平均治疗费用基本上都超过10万美元,仅需一万名患者,抗肿瘤药物便可轻松迈过“重磅炸弹药物”的销售额门槛。不仅如此,到2027年时,全球药品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9万亿美元,其中癌症、免疫学和糖尿病等热门赛道,每年将以不低于3%的速度增长(TOP1肿瘤赛道达16%)。

39861677628883450  

图. 热门赛道榜单

一药难求的辉瑞PaxlovidTM,去年前三季度,全球销售额已突破170亿美元,【市场需求能够轻易地打破药物的支付壁垒】,当一款药物被认为能够救命,即便定价高昂,仍然会有不少患者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

然而,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有几回,显而易见的临床需求也早已被采摘殆尽,颠覆治疗格局的“FIC”疗法毕竟罕见。一将功成万骨枯,尽管考虑到药品研发的高风险、高投入,各国监管机构为了不打击创新意愿,一般都会容许“天价疗法”的存在,甚至在一段专利保护期内,允许其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但是,“Me better”产品和经典仿制药很难有这样的待遇,这意味着,持续完善“产品故事(临床获益比、商业开发成本等)”至关重要,否则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格局,多数药企难以持续推进产品的商业化……

热门领域≠热门产品,“故事”才是王道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基因编辑、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等)的高速发展,药物的研发策略从非理性筛选,发展为更复杂的理性计算方法。

这对于药物的研发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仿制药亦或是创新药,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其市场容量上限的重要原因,抛开外界因素(早期诊断等其它学科、地缘政治影响的用药市场(国家)普及等),除了药企撒出去的真金白银(营销),更在于药企对于产品用药周期的延长—量力而行地填补细分临床需求缺口。

就拿内卷之王“PD-(L)1”来说,百济神州研发的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化案例。在K药(keytruda®,PD-1抑制剂)疯狂拓展适应症版图的当下,除去常见的分层因素(区域、PD-(L)1表达等),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 305研究】完美体现了白热化赛道下的“别出心裁”。

79061677628883791

一个产品的成药性不能仅通过“粗糙”的整体阳性疗效数据来判断。首先,这项临床试验遵循研究对象(这项适应症为胃癌)的全球流行病学,纳入亚洲人群的占比超过70%(中国约占50%)。其次,这项研究确实聚焦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痛点,上图中展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基线特征(见红线):合并有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患者的比例达40%,约为CheckMate 649研究(纳武利尤单抗+伊匹单抗)的两倍。

62161677628884250

此外,对于后续商业化成本的大概考量同样重要。尽管任何一项能够引起业内讨论的大型临床研究,无论是成功还是未成功,都一定具有相应的临床价值。但是,投资者撒出去的钞票终究是不愿意为失败而买单的,因此这要求团队具有多维度的评估视角。

比如,在创新药中尤其常见的联合用药策略。我们拿【LEAP-002】来说,尽管同为权威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疗法,当不能再捏“软柿子”(近10年间,如同上表,创新药物的对照组都是索拉非尼,而后来仑伐替尼打败了它),研发团队对于产品特征(非肝炎肝癌患者应该是仑伐替尼的优势人群,然而在临床研究背景下,中国的这类患者好找吗?)、相关监管法规是否足够了解(不是什么都能被划作亚组分析,《药物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指导原则》已经对此做出阐述)等等。

从证实药物有效性的角度来看,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试验设计应当符合监管机构对于【疗效析因】的要求。在当下的全球局势下,获得积极结果的SHR-1210-III-310(不良反应有丢丢Bug)也未必能顺利出海。

49101677628884529

图. 紫杉醇的细分市场格局(2022年)

说好“产品故事”对于市场渗透和患者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创新药需要,仿制药更加需要,比如说紫杉醇注射液。近年来,紫杉醇联合免疫疗法,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带来长期获益,基石地位不可撼动。然而,尽管“升级版”脂质体紫杉醇被认为能够“减毒增效”,但是权威指南上,并未将其纳入化疗常用方案。 

究其根本,缺乏“故事”(有利且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是重要原因之一,患者根本不会去关注这款药物到底做了什么创新,运输成本究竟降了多少,只会问医生:“像我这样的情况……”,当医生仅说出一堆理论知识,面对228元/30mg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医保乙类)和68元/5ml:30mg的紫杉醇注射液(医保甲类),患者大概率会如何选择呢?

当然,改良剂型总会逐渐累积丰富的样本数据,因此洞悉细分赛道的临床需求改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近年来,乳腺癌患者进行初步全身治疗(PST)的比例逐步上升。多项研究表明,局部晚期乳腺癌,特别是HER2+和三阴性(TN)患者,在进行PST后能够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获得显著获益(生存期延长)。

但此前,针对这类患者在手术前,同时进行放疗和化疗或免疫治疗(PCRT)尚存在争议。因此,有研究通过变更了化疗方案的给药顺序(即放疗与紫杉醇和卡铂同时进行,或随后给予抗HER2药物和蒽环类药物),为PCRT为提供样本数据(可行性、耐受性),这无疑为传统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增添了别样的“故事”。

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想要占据市场份额,都不应利用高认知壁垒,选择性地发布或者放大某部分产品疗效数据,而应该撇去创新的“油沫”,真正地说好产品开发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Asher Mullard. Drug sales to reach $1.9 trillion within 5 years?[J] Nat Rev Drug Discov. 2023 Feb 9. doi: 10.1038/d41573-023-00026-8.

2. https://www.i-mak.org/

3. Benjamin N Rome, et al. Trends in Prescription Drug Launch Prices, 2008-2021[J]. JAMA

. 2022 Jun 7;327(21):2145-2147. doi: 10.1001/jama.2022.5542

4. Primary Chemoradiotherapy Treatment (PCRT) for HER2+ and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Feasible Combination. doi: 10.3390/cancers14184531.

5. 官网公开信息

6. 权威临床医学指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替雷利珠,紫杉醇,新药,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