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精神、乏力、口干……浙一专家:都属于这类病,预防关键在……
上班没精神,晚上特别嗨,一工作就困,一晚上通宵,动一动就气喘,生命在于静止,这些,怕是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的常态吧?
乏力、消瘦、肥胖、头晕、水肿、腰痛……这些情况也深深困扰着很多人:
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到底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现在,针对这种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在总部一期开设了一个全新门诊,全科未分化疾病专科门诊,什么是未分化疾病?这个门诊看什么?,今天就带你探秘
每次接电话都要一大杯水,53岁阿姨怪病缠身?
门开了,53岁的刘女士(化名)紧锁着眉头走进诊室,转身又将门关上,快步踱向座椅,还未坐下便从随身的斜挎包里拿出一只保温杯放在面前。
“任主任,您好。”她颇有礼貌地打了招呼,说着便摘下口罩,打开保温杯喝了一口水。
“您好,哪里不舒服?”任菁菁主任医师微笑着回应到。
原来,大概3年前开始,刘女士出现了“口干”的情况。口干,谁都会出现,但刘女士却是满肚子苦水。“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整个人特别渴,有时候坐在那,话也不说、东西也不吃、也没有剧烈运动,基本上隔个一小时就喝完一大杯水,有时嘴还痛……”说着刘女士又拿起面前的保温杯喝了一口,为此,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相关检查,排除了糖尿病的问题。
但身体的异常,还是让刘女士觉得自己肯定“病”了,多年来辗转求医却迟迟找不出病因也让她开始变得焦虑。“心理烦躁的时候就更加想喝水了,到后来,我甚至每次接电话,都要准备一大杯水,打完一个2、3分钟的电话,也要喝水。”刘女士表示,有时候如果喝水不及时,口腔内侧还会传来隐隐的灼痛感,但喝了水之后就有所缓解,说着便又喝了一口水。
口干也是病!这种病不少见
口干、灼痛,耐心听完刘女士的自述,任菁菁主任内心已经有了初步方向。
“平时吃饼干咽得下去吗?晚上口干明显吗?眼睛干皮肤干吗?关节痛不痛?您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吗?”任主任进一步问到。
刘女士思虑几秒,表示平时吃饼干或者坚果这些“干货”时,并不会觉得口干加重,但她还是有意识地避免吃这类零食,并且在饮食上比较清淡,而口干也不影响晚上入睡。
任菁菁主任为刘女士完善了各项检查,结果显示都正常,进一步排除了干燥综合症、唾液腺和血液系统等疾病,考虑是灼口综合征。
这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黏膜疼痛性疾病,以烧灼样疼痛感为主要表现,也可伴有口干、味觉异常等症状。该病在临床上并不算少见,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人群发病率高。
但目前暂无有效的药物治愈这种情况,任菁菁主任建议刘女士尝试接受中药调理,一方面也帮助她正确认识口干这类未分化疾病,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缓解刘女士的焦虑情绪,鼓励她接受并积极面对,同时定期随访。
注意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健康生活干预,拒绝亚健康
“口干是我们全科接诊的常见未分化疾病之一。”任菁菁主任解释,未分化疾病(Medically Unspecified Disease,MUD)指处于疾病的超早期或早期阶段,尚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一类疾病,如乏力、消瘦、水肿等。常以某个或多个症状、体征或辅助检查异常反复就诊;查体与辅助检查多正常或轻度异常;暂无法归因于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常合并心理问题;可能与个体长期共存。
以口干为例,任主任进一步解释到,引起病理性的口干原因有很多,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干燥综合征、糖尿病、头颈部癌症等全身性疾病,一些抗肿瘤药物或放化疗药物引起的等等,患者常表现为口干,但无法明确自身到底是什么疾病,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而全科未分化疾病专科门诊可以帮助患者针对这些早期症状进行评估,以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治疗。
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未分化疾病是身体提前发出的一种“警报”,而患者只是当前尚未明确诊断,无法确定专科就诊,如果不早期干预,任由症状发展,病情可能会进展。因此,未分化疾病的健康生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未病先防”。
任菁菁主任表示,现代年轻人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不规律,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多人都出现睡眠紊乱、体力不支、肩颈腰背不适等情况,这些亚健康的症状其实都归属于未分化疾病的范畴,多数症状通过规律作息、饮食结构调整、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得到明显改善。
专家建议,当您出现不适时,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就诊,如果一时不知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浙大一院全科未分化疾病专科门诊可以提供全面专业的首诊服务。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