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单日新增超8000例!最新研判来了!
11月16日,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NO.1
海珠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番禺区部分镇街社会面已经“清零”
(11月16日上午,广州荔湾区康王路金花街核酸检测点,不少居民一大早到排队做检测。羊城晚报陈秋明摄)
张屹介绍,15日海珠区新增感染者6060例,仍主要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华洲街龙潭、南洲街大塘高风险区域疫情仍在发展;赤岗街、江海街新增感染者人数下降;除上述管控区外,其他区域仍有散发个案,提示海珠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番禺区疫情趋势向好,部分镇街社会面已经“清零”,钟村街、沙头街部分区域已解除临时管控。但近期仍有感染者轨迹涉及交通站场、肉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有社区传播风险。 天河区近期疫情较为平稳;花都区仍有零星散发个案;白云区前期聚集疫情已进入收口阶段;荔湾区疫情趋稳,但仍有新增感染者,持续时间较长,需警惕翘尾反弹。
NO.2
新增感染者仍主要集中高风险区域
将不断优化区域核酸检测方案
张屹介绍,近日,广州市新增感染者人数持续攀升,仍主要集中在海珠区高风险区域。广州市持续加强统筹调度,集中各级各类资源全力攻坚海珠。 15日调集4600名医务人员奔赴海珠及其他高风险区域,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组成一个个上门采样小分队,挨家挨户,爬楼梯、采核酸,目的就是尽可能把感染者捞出来、早隔离早转运,尽快阻断社区传播链条。
(此前报道一键直达) 张屹指出,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是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感染和传播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她表示,将会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的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继续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区域核酸检测方案。 将继续做好核酸检测、医疗保障等服务。请广大市民继续关注辖区权威发布,在核酸检测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工作人员,高效有序完成核酸检测。
NO.3
海珠区:社会面防控措施是否调整?
目前正在评估前期封控措施成效 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为尽快遏制疫情传播,海珠区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对居住在重点片区的高风险人群,采取单人单管的方式,上门进行采样,已累计采样17.69万人次,为快速精准定位阳性感染者争取了宝贵时间。
琶洲方舱医院总体运行平稳
傅晓初表示,目前,琶洲方舱医院总体运行平稳。 在属地保障工作方面,海珠区成立了由13个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专班,就转运通勤、生活物资、环境保障等方面实时响应、快速处理; 海珠区统一为舱内人员提供餐饮服务,每天提供餐食近8万份; 结合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配餐时间和饭菜样式,如对舱内儿童提供儿童爱心餐等; 陆续发放2万份生活爱心包及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盒,爱心包里有毛巾、牙膏、牙刷、沐浴露等用品; 免费提供各类书籍,增派保洁人员进舱开展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以细致贴心的服务营造方舱医院的良好环境。 “由于入住方舱医院的病患人数短时间增长较快,我们正在抓紧与医护管理方对接,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入住患者提供周到的诊疗环境。”傅晓初说。
NO.4
多地披露疫情重症数据
广州:超3万感染者中,无一重型、危重型患者 根据广州的每日疫情通报数据,10月22日-11月14日,广州市累计报告感染者已超3.3万例感染者。其中11月7日以来,已连续9日单日新增感染数破2000例。 据“广州发布”,11月15日,在广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10月22日本轮疫情以来,所有感染者情况均稳定,无一重型、危重型病例。
北京:1187例感染者中,重型2例
11月1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12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10月27日至11月13日14时,在定点医院救治本土新冠肺炎病例1187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12例、轻型752例、普通型21例、重型2例,目前所有在院患者病情平稳。
重庆:超8000例感染者中,重型3例
11月14日,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11月以来,重庆市突发规模性疫情累计报告新增感染者已经超过8000例。重庆市现有在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7517人;现有在院集中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有1159人,其中,轻型1130例,普通型26例,重型3例,病情稳定。
河南郑州:本轮疫情中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11月3日,在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慧芳介绍,疫情发生后,郑州组建省市呼吸、感染、儿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所有患者“一人一策一方案”精准施治,中医药干预率达到100%。目前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NO.5
重症少跟病毒特征和早期科学防治有关
11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喻成波表示,随着病毒的变异,传播性更强,但重症化率相对比较低。重症少的原因是由病毒的特征所决定的,也与各地提倡科学防治,早期防治有关。
喻成波提醒:“坚决做到不能躺平,也不能麻痹松懈,如果麻痹松懈会出现大量病例集中爆发,一旦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这样重症化率会变高。所以重点的工作是要加强或关注对老弱病残及基础病多的人群加以保护;在社会面上仍然提倡新冠疫苗的接种,提高全社会的免疫屏障,对预防重症的病例发生有益。”
本文信息来源:华医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粤深平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