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没心跳还能活!“长生不老”有望实现?

2022
11/13

+
分享
评论
浙大一院
A-
A+

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未来它体积可能会更小,电池装置会更轻巧,将会有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工作没了“动力”换上一块电池成功“重启”人体受了重伤换上新的人工脏器就能“续命”……这样的场景在科幻电影中非常常见

你以为这只是艺术的“脑洞大开”吗,其实,有些技术已经在生活中悄悄实现啦,就以人工心脏来说,不仅在今年的热播剧中频繁出现,在某档脱口秀节目中,更有人直接将它带上了舞台。

到底什么是人工心脏,它有什么作用装了它可以实现“长生不老”吗?

今天,我们透过人工心脏安装者,郑先生(化名)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心衰了12年,这次真的撑不住了。

今年47岁的郑先生来自浙江沿海城市,长得人高马大的他,过去却因为疾病的折磨,看上去弱不禁风。

12年前,郑先生由于头晕、心慌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这是一种以心脏的左心室或右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疾病,生病以来,郑先生一直都在接受针对性的保守治疗。

近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经常要到医院住院治疗,但收效甚微,一个多月前,他胸闷气急的情况加重,在平地都无法走到10米,睡觉只能端坐在床上,还无法睡整觉,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那时候脑海里就四个字:病入膏肓,感觉自己这下彻底是完了。”郑先生回忆,由于当地治疗技术匮乏,他被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患者刚来的时候心功能很差,心脏射血分数EF值只有15%,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考虑是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

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新副主任医师介绍,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和心脏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经评估郑先生的身体各项指标极差,只有手术才能延续生命。

他进一步解释,长期的慢性心衰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上升,因而单纯的心脏移植已经不适合改善病情,他需要接受心肺联合移植。

病情紧急,人工心脏“续命”

但是病情的变化速度,超出想象。

治疗期间,郑先生还同时出现了无尿等现象,说明其他脏器功能已经受到累及,如果再等不到合适的爱心供体,及时进行手术,紧绷的生命之弦随时可能断裂。

就在治疗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医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

这可不是说把体内原装的心脏拿出来,换上一颗“人造”心脏。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介绍,它的全称叫做“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由人工泵、控制器和充电电池组成,是在保留自身心脏的情况下,在体外接一个人工心脏泵,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人体自身心脏血液的一个辅助流道。

我们常把心脏叫做人体发动机,正常情况下,血液从左心室泵出主动脉,流向全身,支撑我们机体的各项活动。

而对心衰终末期患者来说,左心室的“泵出”功能受损无法逆转,人工心脏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如水管三通接头的金属血液泵,工作时,它如同洗衣机的涡轮,血液从左心室经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内,通过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动脉,从而流向全身。

马量主任表示,植入人工心脏要求患者自身心脏的四个瓣膜都正常运作,考虑到郑先生三尖瓣存在大量反流,治疗团队先为他进行了三尖瓣修复,随后顺利植入了人工心脏,郑先生也成为浙大一院首例、浙江省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者。

“手术一结束,他就恢复了自主排尿,术后4天拔除气管插管,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近日即将出院。”陈新副主任医师介绍。

人工心脏给人更多期待

植入人工心脏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劳永逸了呢?它是不是可以代替心脏移植?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人工心脏可以实现“更久的生存”?

总得来说,它与心脏移植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各有优缺点。

尽管安装人工心脏后,体外有一小段电线裸露,需要外装电池使用,并且每6-8小时需要更换电池,但除了不能游泳外,洗澡、坐飞机、过安检等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人工心脏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有效手段。一部分患者可以背着它一直生活,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因为心功能的再度恶化或其他原因,仍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治疗。

目前中国有2000万左右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而每年只有几百位患者成功心脏移植。同时根据统计每年还有20万新增终末期心脏病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心脏捐献远远不能解决这些患者的需求,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遗憾终结生命。人工心脏的出现为这些原本会终结的生命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马量主任表示,目前浙大一院已成功植入2例人工心脏,患者恢复均良好。

人工心脏的植入尽管没有明确年龄限制,但仍有其他的“准入条件”,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来说,适合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可以做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病人,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供体;

二是大体重的病人,因为根据要求,供体和受体体重相差不能超过15%,这部分病人很难等到合适的供心;

三是具有免疫类疾病的心衰病人,不能正常使用免疫抑制剂的。

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未来它体积可能会更小,电池装置会更轻巧,将会有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医学就是不断突破生命的极限,其实在医学界,治疗心力衰竭有各种方法,还有很多正在探索中,人工心脏的出现是否可以让我们期待以后可以获得更长久的生存?

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一下:如果在身体其他脏器都运转健康的情况下,人工心脏或许可以实现这种梦想。当然,也有可能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人工脏器的出现,我们可以奢想一下“长生不老”。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跳,心脏,患者,血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