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拜唐苹”这个集采失败典型,集采组织者、执行者们怎么看?这是否将作为一个风向标,它是说明现在的政策指引方向么?但愿这仅仅是市场个案,但尚缺少说服力。
2020年1月,拜耳和绿叶制药两家公司中标了阿卡波糖的国家集采。原研企业拜耳的报价是每盒药5.42元,合每片0.18元,远低于绿叶的每片0.32元。
2022年9月29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了第二批国采品种阿卡波糖的集采询价接续供应企业名单公示,总共5家企业中标,中美华东、石药集团和湖南千金湘江药业的产品均达到了0.17元一片,公示期截至10月13日。
今年5月时,湖南加入了由河南省医保局主导的13省联盟,共同开展阿卡波糖等44款第二批和第四批药品国采到期产品的续约工作。“拜唐苹”并没能在湖南续约,因此湖南组织了其他国产品种来递补。13省联盟的整体续约中标名单,都没有“拜唐苹”的影子。这些省份中,有5个省份是拜耳曾经中选的区域,这些省份均由国产品种续约,“拜唐苹”退出。
笔者感触:事情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第一,拜耳不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它也没有老到糊涂,商业决策是否参与集采,并不是翻云覆雨的儿戏。它应该是有过笃定的,那为什么又变动了呢?
第二,“拜唐苹”一度短缺,市场上还有很多短缺品种,为什么呢?所谓“短缺”不仅是供给难,也暗含销售难。别人有“带金”空间,你没有“带金”能力或想法,你销售就难。
第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盯住怪象挖逻辑。“拜唐苹”退出国家集采这件事很蹊跷,其表其里,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重要现象级命题。且莫责怪企业,要问“拜唐苹”为什么不爱了?
第四,原研药比仿制药便宜,且原研药卖不过仿制药。老百姓是不是傻?还是老百姓被医药流通、医院医生的“潜规则”弄“傻”了?负责集采综合保障的人们不能对此漠视不察。
第五,“拜唐苹”之所以狠心降价中选集采,当初是不是想好了:以一个药品带动更多药品?后来又突然变卦了,是不是因为:这条道路在今日深度医改生态里根本“寸步难行”。
第六,“拜唐苹”在集采活不下去,是主动还是被动导致?这是不容忘记的一件刻骨铭心的悬案。但我们当然容易忘记。一旦我们忘记,很多药企会从此选择不相信,不信任说法。
第七,对于“拜唐苹”这个集采失败典型,集采组织者、执行者们怎么看?这是否将作为一个风向标,它是说明现在的政策指引方向么?但愿这仅仅是市场个案,但尚缺少说服力。
感谢健识局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