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换过器官的TA们,现在生活得如何?每年超过1000位器官衰竭患者在这里重生

2022
10/31

+
分享
评论
浙大一院
A-
A+

一个学科如何走向强大,又能长期强大,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历时六十余年,交出这份答卷。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勇攀现代医学高峰,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始终如此。

11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迎来75周岁的生日。七十五载不忘初心,踔厉奋发面向未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公布,浙大一院以全国第五的成绩进入最高等级A++序列,再创新高;“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浙大一院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七大专科进入全国前十,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五;《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中,浙大一院综合排名全国第十,八大专科进入全国前十。近年来,浙大一院全面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浙江省“医学高峰”建设目标、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持续推动优势高峰学科建设。

大器官移植身处最高峰 摘取最亮“明珠”

67岁的黄先生(化名)退休后含饴弄孙,日子过得逍遥自得;28岁的小彤(化名)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拥有了崭新的人生;快3岁的超超(化名)和同龄孩子一样,马上要进入幼儿园。

他们3位曾在不同的时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器官移植:32年前,黄先生接受了肾脏移植;16年前,小彤成功移植了妈妈一半的肝脏;2年前,“小黄人”超超接受了肝脏移植。

都说器官移植是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浙大一院已身处高峰。2021年,有1000余位器官衰竭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

打造大器官移植全球诊疗中心。这是浙大一院的壮志雄心,也将为更多器官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01、挑战多个不可能,摘取“珠峰明珠”

在大器官移植领域,多器官联合移植就像“珠峰”顶端的明珠。浙大一院移植团队摘取了这颗明珠。

2020年3月,一场全球首例多米诺移植在浙大一院手术室开展:心有大爱的逝者捐出了肝和小肠,其中的一半肝脏和全部小肠让因多次手术、输血产生严重免疫排斥反应的“短肠人”陈先生(化名)重生,另一半肝脏挽救了因肝衰竭濒死的45岁张女士(化名),陈先生置换出的肝脏又救治了6个月大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超超。这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续移植,挽救了3个家庭。

能在器官移植领域攀上高峰,浙大一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小肠移植、肺移植……浙大一院是国内开展移植门类最全的医院之一。在国际国内移植领域,浙一移植团队以“全能”著称。多数国内医院以某学科移植技术单打独斗,而浙大一院是多学科移植全面发展,不仅开展单一器官移植,还不断挑战肝肾联合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等高难度复杂移植手术。

“大器官移植需要多学科合作,是团队作战,只靠一个人、一个学科是无法完成的。它考验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需要学科群做支撑。” 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

02、对标全球最顶尖,让移植受者活得更长

器官移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活得更长,并有良好的生活质量。高质量的移植生存率有赖于精湛的移植技术和先进的移植理念。每位患者良好预后的背后,不仅包含高超的手术技术,还有围术期管理、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等一揽子问题。

以小肠移植为例,因为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术后感染,一度被视为医学界的“禁区”。浙大一院小肠移植中心自2019年10月成立以来,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等难关,让患者围术期生存率达91.4%,其中亲体活体小肠移植围术期成功率达100%。

最早一批接受肾移植的黄先生安然度过32年的流金岁月,小彤在肝移植术后还夺得世界器官移植受者运动会短跑金牌,术后两年的超超健康成长……他们是最好的“教科书”。

“这基于浙大一院40多年移植技术的不断探索,不仅仅是移植技术过硬,我们的围手术期团队,我们的术后抗排异技术,都让我们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梁廷波教授说。

对标世界顶尖器官移植中心,浙大一院将自己置身于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目前,无论是移植数量还是5年生存率,浙大一院大器官移植中心已全面比肩梅奥医学中心、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

成绩皆过往,意守平常,但心存高远。浙大一院给自己的目标是打造大器官移植全球诊疗中心

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为战略导向,继续聚焦全球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及转化医学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热点,持续推动大器官移植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与突破,打造大器官移植临床高地、科创高地、人才引育高地、产业转化高地。这是“浙一人”从优秀到卓越的壮志雄心。

感染病科、这个国家级的 “优等生”如何持续优秀

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获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这是身为国家级“优等生”的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众多耀眼成绩中的一项。

如今提及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很多人都会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疫情狙击手,疫情期间,他们制定详细又精准的治疗方案,总结成功有效的经验,为患者守住了生命线。

有人说,这次疫情让感染病科医生从幕后走上台前,事实上,作为国内国际都极具影响力的高峰学科,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在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挺身而出,这是刻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01、传染病的“狙击手”,他们成为传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浙大一院感染病科,那就是传奇: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高等院校教材《传染病学》;浙江省首个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很多普通人也感受到了这个科室的能量。

2020年1月19日,浙大一院收治了杭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打响。

在浙江省新冠救治主战场——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一支技术过硬的感染病团队扎根于此,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名患者康复出院。成功有效的经验被写进《COVID-19 浙江诊疗经验》,让全省和全国同行分享

李兰娟院士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逆行武汉;省内,作为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省级组长单位,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作为省级专家组成员带领一支“尖兵”进行经验分享、远程指导、网络会诊、实地指导。

意大利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感染病专家、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领队逆行,协助当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到“非典”暴发,从H7N9禽流感救治到驰援埃博拉疫情,每一次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时,都有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投入救治的身影。

2013年始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工作中,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共救治111名病人,是全国单中心收治病人数最多的科室。一大批专家深入全国各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的源头,其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建国以来医疗卫生领域和教育领域首次获此殊荣

2014年西非国家暴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病科开展多学科联动研究“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诊断和救治体系”,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诊疗体系,为浙江省的埃博拉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储备和专业队伍。

02、9年全国第一,科研创新不能停

除了过硬的临床救治能力,浙大一院感染病学科在科研上也成绩斐然: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连续9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2021年6月,浙大一院获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铸就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是传染病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平台六位一体创新体系。

一个学科如何走向强大,又能长期强大,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历时六十余年,交出这份答卷。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勇攀现代医学高峰,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始终如此。

(为保护当事者隐私,文内患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2022年10月28日a0012版

作者:吴朝香 王蕊 朱诗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浙大一院,医学中心,传染病,器官衰竭,器官移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