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国采大降价后,对医生、患者、企业有何意义?
9月27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出炉,继心脏支架、人工关节后,第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落下帷幕。
结果出炉后,“ 脊柱国采大降价后,对医生、患者、企业有何意义?” 的问题,出现在 知乎网站上。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9万的浏览量,有很多网友的回复十分精彩。
来源:知乎
网友精彩回复
麻醉科医生 :“麻醉科苦骨科医生久矣”。骨科医生太疯狂了,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来:东方红,做手术做到凌晨太阳出来;鱼肚白,做到凌晨天边泛起鱼肚白;夜场小王子,每天晚上六点开始做手术;钉子户,只要把钉子打进去,怎么都行。
陈子扬Dr.outside医生 :集采解决的是可及性问题。M3牛排能让每个人吃饱、吃好,但医保要满足绝对大多数人的需求,集采就是食堂让渡出了采购权,让每一个人都能吃上一份有肉有菜的盒饭,而不是让部分人吃M3牛排,占用大部分资源。
时代之巅: 集采的进展和中国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他认为,集采之所以药品先行,其核心在于中国的化学发展的比材料和生物都好,已经解决了化学合成卡脖问题。集采里面进行厮杀的,是顶着药企名号的化工企业。如,阿托伐他汀的价格非常便宜,但仍可做到利润可观。因为几毫克就能卖几毛钱,一吨算下来要几千万,而这些化学原材料就只有几万块、几十万一吨,做好大规模量产,利润仍会非常可观。 而现在材料产业发展起来了,那么,骨科产品就可以纳入集采范畴了。 而按照这个思路,该答主表示,我国生物产业如果能够做到同质下,成本大规模降低,那么免疫治疗药物、肿瘤药也将会走下神坛。
匿名用户: 这问题太有相关性了,所以必须匿名。骨外科马上要打包收费了,家里用的进口牌子这阵子最后的疯狂,十月之后就全换国产。同办公室就是做脊柱的别的公司,也是一言难尽。
接下来回答问题对主任来说,收入肯定是大幅下降的,虽然我不直接参与财务方面的工作,但是每个月都要专门统计手术量以便给主任们分成。进口品牌的利润比较大,分成自然也比较多,以至于某些主任会花钱买病号,在这最后的时间里,疯狂,手术从上午做到凌晨。
几千上万的骨科植入物,从进口换成国产只有几百块,跌幅之大,我都怀疑公司还能不能运营下去,我会不会降薪下岗……以前的以药养医,其实在外科也是这样的。
对患者来说,不一定是好事,至少短期来看,主任们养成的脾气现在可不好收,爱干干,不爱干就拉倒,真的会推病号,本来为了钱一天看10个,现在无所谓一天看5个。不过我们这还没落地,但是听说心脏那边是这个样的。还有过度医疗这个事,患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极容易被过度医疗,可以保守治疗的非给你上手术,可以插个针千八百块解决的,非给你上板子2000打底,能打板子的非给你上髓内钉…
我自己家里人有个腰伤,找的关系我听着都像在卖我,因为我知道骨科集采前有多疯狂,脊柱也不会差。对企业咱就不好说了,现在经销商研究的是怎么活下来,怎么在政策里钻空子多挣点钱,企业大概也差不多吧,研究怎么创新能不受集采约束,更好价的产品绕过政策。真要有,其实是符合企业——经销商——主任各个环节利益的,很容易做通的。
这个最大的受益人我感觉还是医保账户,真的这里面的暴利都是坑的医保的钱,这样收紧把水分挤出来,是利好医保的。这个最坑的应该是经销商,主任一个一个还是大爷做派,经销商没有以前的利润了,还要维持以前的服务,可真太难了。还有个有趣的事,三家竞标,价高质高,价中质高,价中质中,最后中标的是价高质高。其中缘由,自己想吧。反正是把我老板好一个闪,他手里的产品是价低质中的。
DR.帅: 骨科已经辉煌几十年了,可以啦!现在骨科同学还是我收入的n倍,降一降对他们影响不大。
无限试驾: 患者的耗材费用会下降,患者的治疗、药品、检查、康复费用会上升,单病种费用会下降,但恐怕不会降的非常大,耗材降了,其他收费项目的会上升。对企业来说,毛利润有比较大的下降,需要控制销售费用来保持净利润,需要变更一下销售服务模式,懂得都懂。医院的毛利润率会上升,骨科医生的个人收入会下降。在降低耗材采购成本的同时,还是应该提升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的,比如提高一下医事、护理的相关收费标准,把医生、护士的劳动价值反应在收费价格上,让医生、护士不用通过其他的收费项目去保障收入,让检查、治疗是根据治疗需求来而不是根据营收来。
Run鸽鸽: 这次脊柱的集采相比先前心脏支架和创伤的集采,已经很温柔了,可以看到国产厂家和进口厂家的价格十分接近。从患者的角度上来说,这种价差是没意义的,几万块的手术费里面差个小几百。但是从企业端看,国产厂商,尤其是威高,赢麻了。
从生产成本看,脊柱的产品钉棒系统啊,融合器呀,这类东西的生产成本是不会过千元的。各家都能保持终端价格80%以上的毛利,所以国产厂家的成本优势不会太明显。尽管不像以前一样暴利了,但是减少公关费用后,代理商和原厂应该都可以拿到一个合理的利润。
这样的价格市场应该说是比较健康的,企业有动力和利润做研发,患者能相对实惠的用到便宜的好产品。我是一个进口厂商的员工,最后说一点悲观的私货,大家价格一致,我不认为威高在产品力上比美敦力强3倍。如果市场最后的输赢完全由政府关系决定,这是不健康的,应当给予企业更多的靠产品力竞争的机会。
Hzangs: “集采”的阳谋和目的医疗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而医保又是医疗话题中最受关注的子话题之一。
近些年,医保“集采”出神入化,心脏支架从谈判前的1.4万左右被砍价到700多块钱;脊髓性肌萎缩症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多万被砍价到3.3万等等。进来又传出种植牙集采已经上路,一口牙等于一辆高端轿车的时代即将被画上句号。现在骨科脊柱耗材集采开标,又是价格暴跌。
Hzangs不想去评判“集采”的对错,只是想从底层逻辑来聊聊,“集采”想干什么!接近医疗领域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仿制药和一些常规医疗器械的销售层面有多么卷,以及这其中是如何进行层层代理层层加价的。
以往的医保目录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目录,很多相同有效成分的药物或相似的医疗器械都被收纳进医保里,那么这些药物或医疗器械之间就会有竞争,需要大量的公关经费来推进自己的销售。这个过程中就会涉及层层代理层层加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药物或器械的价格虚高。前些年,医保马上就要出现亏空情况了。
医保改革其实有多很多尝试,而唯一解决了医保困局的改革,就是福建三明的“三明医改”。“三明医改”的逻辑主要是三方面,医共体的建立和药物器械“集采”、医生年薪制、按病种规定收费上限。三者之中,医共体建立是为了避免内耗和网罗医疗需求,以形成采购垄断,“集采”在于挤出药物和器械的价格水分、医生年薪制的目的在于提升临床一线的青年医生待遇、按病种收费的目的在于控制医院的大处方操作。
“集采”也就是集中采购,是通过将一个地区所有医院的需求作为议价筹码来和药物器械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其本质就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集采”往往会规定特定药物或器械的采购量要占到医院该类药物或器械使用量的90%以上。这就代表着,一个药物或器械一旦进入“集采”名单,就可以占据该类药物或器械在国内销量的绝对大头儿。这样就代表着,厂商完全可以裁撤销售团队,不再需要进行公关推广。“集采”的结果是药物降价、医保省钱、病人省钱、厂商省心省力甚至还能多赚钱。
“集采”的阳谋就在于其利用官方权力垄断了医院的采购权,使其中的“中间商”失去了作用,实现了从厂商到医院的一步交易。最后的效果是一箭三雕,医保省钱、病人省钱和厂商省心省力甚至多赚钱,本质目的是为了降低医保花销,缓解医保压力。一个操作多方获益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有一方损失了,那就是过去的“中间商”们。
“集采”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又是医改中最容易推进的一项。未来“三明医改”中的其他措施也会逐渐落地。“集采”只是医疗改革中的第一环节,也是阻力最小的环节。各中缘由嘛,有些东西不拿上台面没有四两重,拿上来千斤打不住,“中间商”们都是人精,他们都懂。而“集采”之后的各步骤也不会缺席。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打破既得利益,终结一家独大,独揽分配大权的格局!收益的是医疗一线的小医生、患者、医保基金等各方,受损的是“中间商”。
“集采”这是医疗口的必然趋势,与其抗拒趋势,不如考虑如何适应它,如何在“集采”的大背景下活下去!
来源:知乎、趣学术、网络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
1.“新康界”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