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单体药店即将消失?
连锁药店增长快于单体药店,但不能断言单体药店有生存危机
来源 | 米内零售观察(赛柏蓝授权转载)
撰稿 | 宋雨
自GSP认证实施以来,单体药店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一些单体药店关门的案例常被媒体大肆报道,作为单体药店生存艰难的证明。
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连锁率不断上升,反映出单体药店与连锁药店此消彼长的趋势。
2013年全国的连锁率为36.57%,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连锁率已升至57.1%;商务部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药品零售连锁率将接近70%。
连锁率提升意味着连锁门店在全国药店中的占比上升,不过,占比上升并不意味着单体药店的数量一定减少。
举个例子:某地有1000家药店,其中连锁门店600家,单体药店400家,连锁率为60%。第二年连锁门店增加400家,单体药店增加100家,连锁率为66.6%,我们可以据此得出连锁药店增长快于单体药店的结论,但不能断言单体药店有生存危机。
那么,现实中的单体药店,真实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呢?
01
一些省份单体药店数量占优
2020年,全国药店数量较2019年增加3万家,其中连锁增加2.3万家,单体药店增加7000家。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2021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数据表明,到2021年9月末,单体药店的数量变为25.12 万家,相比2020年末又增加了1.02万家。
2013年-2020年全国单体药店的数量与增幅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这两组数据说明,连锁药店门店增长的同时,单体药店也在增长。药店开关本是常态,有的上市连锁今年上半年关掉的门店也有上百家,只是单体药店的关门被放大,而上市连锁的关店被忽略。
《报告》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山西、吉林、江西、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甘肃、重庆、天津等省市,单体药店数量多于连锁门店数量,如差异较大的陕西,单体药店数量为9767家,比连锁门店的6349家多2418家。
而在黑龙江、河南、浙江、北京、内蒙古等省市,单体药店和连锁门店的数量相差不大,如河南的单体药店和连锁门店数均超过15000家,前者只比后者少1663家。
各省(区、市)连锁门店与单体药店的情况
(截至2021年9月底)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较发达、药店较多的省份,连锁率并不一定高。例如,被视作“零售药店大省”的广东有连锁门店22839家、单体药店32300家,连锁率为4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了解,深圳有些单体药店的单店产出高于当地连锁的一些门店。
而在连锁率高于50%且经济较发达、药店较多的省份,单体药店数量也比较可观。例如,江苏全省共有31790家药店,连锁率为54.3%,单体药店的数量为14523家;即使是连锁率高达73.4%的山东,单体药店的数量也超过1万家,达11922家。
由此可见,在沿海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单体药店依然有较好的生存“土壤”和空间。
02
总体趋“弱”之势难免
尽管单体药店数量增长,在一些省份的占比高于连锁,但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双重影响,趋“弱”的命运不可避免。
从政策来看,无论是GSP认证、“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还是药店飞检、打击骗保、药品采集等,其不断规范在客观上都利于连锁发展。各地药监部门也不断出台政策,鼓励连锁做大规模,如为跨区经营降低“门槛”、鼓励“六统一”的加盟等。
药店未来可预期的销售增长更多是依赖医院处方外流的“蛋糕”,虽然药店在药品零售市场的份额有所提高,但医院药房所占的比例仍高达74%左右。处方外流也好,“双通道”也罢,都对药店的软硬件有较高的承接要求,部分单体药店因不能达标难以分食这块大“蛋糕”。
从市场来看,2014年开始,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先后上市,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潮,在资本助力下,一些区域龙头也加入“扩军”行列。
扩张的首要目标是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引发了更激烈、更持久的价格战,导致“内卷”加剧,对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低的单体药店冲击更大。
2013年,单体药店数量曾高达27万家,到2015年降至24万多家。近两年单体药店数量增长,说明药品零售市场的份额大了,单体药店也获得了一定成长空间,但从长远来看,总体趋弱之势不会改变。
百强连锁特别是国大与六大民营上市连锁,凭借其规模优势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拓展空间,特别是药品集采的常态化,药品利润空间被挤压,规模产生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使单体药店可操作的同类品种减少,同时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认可度也在上升,而品牌药企更倾向与有规模的连锁合作,即使单体药店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品牌产品,进价上也居于劣势。
在医药电商战场,单体药店与大连锁的差距更大,而这显然是药店未来增长最强劲的引擎。益丰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O2O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89%,老百姓、一心堂等药店的O2O销售增长也达70%以上。
有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就某一城市中药店的O2O业务量作对比,当地最大的连锁,往往O2O业务量也最大,这种优势之大几乎让其他连锁也望尘莫及,更不要说单体药店了。
03
单体药店的“活法”
2014年曾有5.5万多家单体药店选择加盟连锁,如今上市连锁和各地的区域龙头再次伸出“橄榄枝”,提供品牌、管理、品种等优势,以吸引单体药店投入其怀抱。
今年上半年,上市连锁在加盟店的拓展上成绩斐然,如老百姓新增609家、大参林新增441家、益丰新增164家。发展至今,许多单体药店不只有一家门店,而是有几家或十几家,这些单体药店加盟上市连锁不失为一条比较理想的发展路径。
在老百姓于8月31日举行的2022年中报业绩说明会上,总裁王黎介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时,再次对“9+7”的拓展战略做了说明——9个优势省通过自建、并购、加盟、联盟密集布点,7个省份以轻资产扩张的加盟、联盟为主。
九州通的半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力推进‘万店联盟’计划”,今年“万店联盟”目标已完成80%以上,药店加盟的主要动力源于可引入九州通总代总经销的品牌产品,并借力于九州通的供应链能力,去年在全国各地招收的加盟店超过3000家。
正所谓有需要就有会供应,恒昌医药、药师帮等企业专门针对单体药店的品种“短板”,提供相应的产品,甚至提供金融贷款服务,使单体药店具备了在新环境里、新形势下与连锁药店的竞争能力。
国家药监局《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湖北全省有单体药店8735家,比2020年底增加2013家,增长率30%。原因是相对其他省份,湖北有更多为单体药店服务的供应渠道,通过《报告》还可以看出,单体药店相对多的省份,其批发企业数量也会更多。
当然,单体药店的优势依然存在。人工、铺租相对较低,在乡镇有些店铺是自己的房子,而且经营者一直亲力亲力,经验丰富,也有较好的人脉——与周边居民熟悉。
连锁如果以开直营店的方式“下沉”,意味着各种成本增加,而大部分单体药店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存在管理效率较低、品牌力不足等先天“缺陷”,两者结合或许是多数单体药店的结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