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专刊】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增添健康动力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增添健康动力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孙发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追求,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予以统筹谋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贵州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夯实健康基础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实施健康贵州行动,全面推进健康扶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遵循,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保障人民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创新“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贵州战法”,在全国率先实现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全覆盖,率先放开省内交通管制,率先复工复产复学;全面提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医疗救治、隔离管控能力,制定实施《贵州省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肺炎疫情整体防控工作指引》“1+6”文件和应对奥密克戎毒株“八步工作法”,快速有效应对多起局部散发疫情,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超过87%,持续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创国家卫生城市9个、国家卫生县城39个、国家卫生乡镇527个,国家卫生乡镇数量从全国挂末跃居全国前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9.72/10万、4.03‰、5.76‰,连续两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坚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千方百计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不削弱、医疗服务能力不降低,切实让人民享有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迅速明确3家省级重点医院、8家区域性重点医院作为集中救治医院,及时明确108家定点医院作为收治医院,第一时间启动450个床位的将军山医院建设,迅速组建由81名专家组成的重症病例救治专家组,在关键时刻调集最能战斗的力量、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先后派出9批共1443人的精锐医护力量驰援武汉、鄂州,圆满完成了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口支援的重大政治任务,组建1317人的医疗队援助上海开展疫情防控,姓“公”的优势充分彰显。
——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坚持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在卫生投入机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连续5年余庆县、遵义市、福泉市、长顺县、赤水市先后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率先在全国实现新农合跨省异地住院费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35个县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81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综合监管制度不断强化,违法案件查办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省疫情防治专家组与市州县定点医院远程会诊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基层为重点,就是根据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把以农村为重点扩展到城乡整个基层,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我们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基本入手、从基层做起,把大量的资金、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创新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全力推进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达标提质,积极推动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省基层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每千人口床位数从全国倒数第四跃升至全国第五,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累计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71.8万人;所有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行政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历史性消除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能力“空白点”,实现群众就近看病有机构、有医生、有保障。
把握新机遇新形势,谋划十年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进一步提振信心和决心,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健康贵州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在视察贵州时对卫生健康工作作出明确指示,为健康贵州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对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作出部署,帮助我们明确了奋进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健康贵州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召开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印发《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妇幼健康提质、老年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卫生健康人才培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7个专项行动,全力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我们将坚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动抢抓机遇、全力用好机遇,担当使命任务,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贵州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全国、东部地区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人均预期寿命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我省良好生态环境、优质食物资源、合适海拔高度等极不匹配。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布置不均衡,整体医疗救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全构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人民主要健康威胁。
——健康贵州建设路径更加清晰有力。“十四五”时期,贵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健康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贵州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抓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协调发展,强基层、建高地、提能力、优服务,努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卫生健康保障。到2025年,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协调、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健康扶贫成果更加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更为紧密,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短板加快补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左右。
加快健康贵州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全省各级、各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综合防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家庭医生在黔西市金碧镇红寨村为村民检查身体情况
——广泛倡导健康生活。全面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专项行动,引导群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支持机关、社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建设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提高群众健康知识需求可及性。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广泛开展疾病预防、控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健康促进等知识宣传教育,开展“三减三健”,实施“餐桌革命”,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持续优化健康服务。创新推动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重点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运用推广,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组织实施母婴保护计划、儿童营养计划、老年健康计划、临床营养计划,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服务。积极推进“15分钟健康生活圈”建设,每个村居(社区)至少培养1名家庭健康指导员,推进实施“家庭健康包”入户行动,提供健康家庭指导服务;统筹建设全民健康公共设施,大力培育健康文化,健全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全民健康需求。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致贫返贫人口和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技能、合理用药、科学就医等更加精准规范的健康服务,促进工作重心由“健康扶贫”向“健康防贫”转变。
——不断完善健康保障。坚持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健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工作机制,完善健康贵州建设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强化健康贵州建设考核的导向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制定和实施全过程,完善公共政策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稳步推动各地系统评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及重大工程项目健康影响,强化财政投入、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健康权益,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积极建设健康环境。深入开展健康贵州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及个人参与,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卫生城镇、健康县区创建,加快健康细胞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筑牢健康贵州建设微观基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垃圾污水治理,促进“厕所革命”全面提质,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科学施策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加强对自然灾害、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防火防水等公共安全监管及宣传教育、监测预测、预案演练,大力整治医疗及健康有关虚假广告,有效减少健康伤害事件的发生。积极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作用,推动无烟单位与健康机关、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任务的落实。指导各地规范使用消毒设备设施,促进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水平稳定提升,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改善。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开展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培育健康产业市场主体,拓展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仿制药、苗药等创新药物,以及医用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加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高质量健康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医疗卫生与医药、养老、体育、旅游、食品、金融、保险、环境、林下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项目,扩大产品供给,促进健康新消费。
文章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2年第7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