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药企换帅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 | 小春
01
中国生物制药换帅
7月27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李一因有意专注于其他事业发展已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自2022年7月28日起生效。同日,李一被聘为该公司资深顾问。
此外,谢承润获任命为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自2022年7月28日起生效。
根据中国生物制药披露的资料,李一在履职中国生物制药之前,曾于摩根大通工作5年,并在2019年9月被被任命为中国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两年前,李一接替谢炳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职务。
中国生物制药公告指出,两年来,李一为该公司带来资本运营的有益经验,通过战略梳理,有效提升本集团整体效能。下一阶段,李先生作为资深顾问,将利用其在全球金融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助力中国生物制药业务国际化发展,并在制定企业战略、投融资策略等方面给予有效建议。
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财报显示,谢承润为中国生物制药执行董事谢炳及郑翔玲之儿子,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谢其润之弟弟,执行董事谢炘之堂侄子。
2019年谢承润开始担任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0年7月出任正大天晴董事长。
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在谢承润的带领下,正大天晴通过自主研发与深度合作双轮驱动,合作领域达成了多笔重磅创新药的商务拓展,创新转型取得质的突破,自主研发管线创新药占比不断增加,创新药营收贡献显著增长,国际化布局全面提速,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未来,新的管理层将围绕中国生物制药“组织整合、全面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持续发展。
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将侧重于集团战略规划,国际化事业,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上市公司相关事务,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先生将聚焦上市公司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运营管理,组织优化和效能提升。
02
转型进入收获期
中国生物制药核心企业包含正大天晴、南京正大天晴、北京泰德制药、正大丰海、正大制药等。其中,正大天晴被认为是中国生物制药的主体资产。
7月12日,第七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在南京开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6款产品拟中标,包括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鲁拉西酮片、注射用替加环素、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和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作为老牌仿制药巨头,正大天晴在集采中的表现一贯较好,自国家集采政策推行以来,其累计中标25个产品。正大天晴表示,集采中标对于提高其药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近年来正大天晴持续通过“自研+合作”的方式推动创新转型,目前已经逐渐步入收获期。
公开资料显示,正大天晴1类化药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2021年国内市场销售额分别达45亿元、20亿元;首款1类生物新药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为正大天晴与康方合作开发的PD-1,3个月就销售过亿。
实际上,立足仿制药优势逐步转型创新是众多国内药厂的共同选择,例如同样在带量采购中收获不小的齐鲁、科伦等企业。
第七批国采中,科伦药业有11个品种中选,其中注射剂有6个,占比超过一半。国盛证券指出,从2019-2021获批产品来看科伦药业仿制药已进入收获期;从2021年年报可以看出,其创新药也逐步进入收获期。
日前,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将其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A有偿独家许可给默沙东进行中国以外区域范围内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商业化。科伦博泰已于6月24日收到默沙东3000万美元付款,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人民币1.2亿元。
为此,科伦近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上调上半年业绩预测,预计盈利8.2亿元-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39%-80.59%。
除科伦药业外,一向以仿制药为主体业务的四环医药也发布公告称将不符合其长期战略目标或达不到其预期的仿制药进行剥离,更多地聚焦于医美和创新药板块。
创新转型是国内药企想要长久发展的必然之路虽然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这一过程也并非一片坦途。新任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将带领中国生物制药这艘大船驶向何方,令人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