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心痛!暑期孩子“不听话”竟因……最小4岁,今后恐离不开助听器

2022-07-27 09:57   浙大一院

“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恢复听力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

暑期已经过半

一定有很多家长既“崩溃”

又免不了死死盯牢家中的出笼“神兽”

让他们,非必要不接触电子产品

健康用眼、爱眼护眼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这话我们的耳朵早就听出了老茧

但人体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器官

这个季节也额外需要呵护

它是思维的大门——耳朵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

收治的儿童中耳炎患者人数明显增多

其中一名4岁的男童和一名9岁女孩

因为粘连性中耳炎

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

一侧耳朵恐怕今后再难听到声音

令专家们痛心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中耳炎

正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旦出现下属症状,记得仔细检查他们的小耳朵

26691658877154592

“你家孩子成年后离不开助听器了” 46461658877155003  

“来的太迟了,一侧听力几乎为零,另一侧听力也严重受损!你们做家长的也太粗心了!”浙大一院耳鼻喉科张志利副主任医师痛心又感慨。

今年虚岁4岁的男童明明(化名)来自台州农村,他的父母都是“90后”,日常忙着做海鲜生意。受疫情影响,为了多赚些钱,夫妻俩搞起了直播卖货,比往年更加卖力。明明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明明的父母一直觉得儿子被老人惯坏了,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平常上蹿下跳、抓鸡逗狗、调皮捣蛋,没有一刻能闲下来。“跟他好好说话,从来他都是爱答不理,非要大声吼才有点反应!”“看电视、玩手机上的小游戏,都把音量调得很大!”

34431658877155086

眼瞅着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暑期进行入园体检时,当地保健医生发现了明明“听力太不好”的端倪,建议他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求诊。在浙大一院的检查结果让他们一家傻了眼——明明患上“粘连性中耳炎”,已经导致了明显的听力下降。

这个病无论如何都会继续发展,几乎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可能两到三次手术都未必能恢复到正常,他有可能到成年之后就离不开助听器了。”听了专家的诊断,明明的爸爸妈妈非常懊悔——“孩子年纪小不会表达,有几次说没听清我们说话时,我们就该注意了!”

今年9岁的玥玥(化名)是住校生。因为个子长得较高,一直坐在班里倒数第一二排,可最近几年,她总说上课听不清,老师以为是距离问题就不断地给她调座位,现在上了4年级,必须坐第一排才能听清

到医院检查的时候,玥玥爸爸还在因成绩有所下滑的事情批评她,在张志利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玥玥说她常常耳闷耳胀,有时听不清、有时又突然听得很清楚。最终她也被确诊为“粘连性中耳炎”,现在已经发展到中重度耳聋。没有发烧感染,也没有耳朵流脓疼痛,此前,家里人一直没想过玥玥的听力问题会这么严重。

专家为明明和玥玥都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手术方案,他们需要经过多次手术,才有可能恢复部分听力,但是再也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清楚地听到声音了

5131658877155715

这种中耳炎,为啥会这么厉害 10311658877155920  

8431658877155985

中耳炎,老百姓们又俗称它为“烂耳朵”,是生活中常遇见的一种疾病,并且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少数成年人也“难逃一劫”。它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中耳炎等种类。

儿童为何更容易患上中耳炎?这要从人体的构造说起,我们的鼻腔、口腔和耳道是共通的,并且有一条叫做“咽鼓管”的东西来连接咽喉和中耳。

97151658877156118

咽鼓管,在解剖学属于中耳,位于鼓室下部。咽鼓管是个很聪明的“开关”,可以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使鼻咽部的分泌物不会逆流进中耳腔,也可以排除中耳腔的积液。

成年人的鼻腔和耳道,是有一定弧度的,但小孩的鼻腔和耳道因为发育不充分,尤其是6岁以前的儿童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与成人的相比,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走向较为水平,使得鼻腔和耳道处于同一个水平阶段。这时候如果孩子的鼻腔出现了阻塞,那么带有细菌或病毒的鼻咽分泌物,就非常容易经由咽鼓管进入中耳。

8261658877156195

感冒、鼻炎、鼻窦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儿童腺样体肥大、感染、头颈部放疗等因素都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如果长期存在、不干预,则会转变为粘连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目前全世界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导致的听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粘连性中耳炎?专家打了个比喻:“这个积液,就像是在我们的耳朵里形成了一个小池塘,当它流动不很畅通后,慢慢变成一潭‘死水’,会逐渐浑浊、粘稠,时间久了池塘干涸后,里面的积液变成了像池塘底部的‘淤泥’一样。这时,鼓膜内陷得厉害,中耳传音结构之间鼓室壁纤维化、形成粘连造成中耳结构活动障碍,致使听力下降。”张志利副主任医师介绍,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中耳内可能因内陷袋的形成导致反复感染或继发胆脂瘤,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形成。

所以专家强调,小孩子一旦发生中耳积液,虽然一部分孩子能短期内自行地排空,但还有很多娃中耳积液的存留时间较长,务必引起重视。

早发现,早处理,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80691658877156556

“为什么小孩子要特别受关注呢,一是小孩子自身表达能力不强,二是小孩子从两三岁开始非常容易出现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尤其当腺样体增生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导致鼻腔堵塞,继而引起常见的鼻炎、鼻窦炎、容易打呼噜,同时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等耳朵的问题。”张志利副主任医师介绍,分泌性中耳炎很特殊,它的鼓膜一般是完整的,炎症分泌的积液积聚在鼓室里不流出来,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仔细注意的话,这病也并非没有症状,耳闷、耳鸣、疼痛都可能是发生了炎症。3-12岁小孩的炎症发生率很高,甚至超过成人。

25701658877156818

“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恢复听力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如果患有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要积极规范治疗,不要擅自停药,按医嘱定期复诊;如果存在腺样体肥大,鼻腔、鼻咽占位性病变如鼻息肉等的患儿,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切除腺样体、鼻息肉

英国多项研究发现儿童中耳炎、中耳积液、鼓膜张力异常均与被动吸烟有关,生活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会增加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可能性。所以家中最好禁烟,避免孩子长期吸入二手烟、三手烟。

除了积极治疗孩子的鼻腔疾病,还要注意擤鼻涕不能用力,应交叉单侧擤鼻涕,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感冒期间避免游泳。平时让孩子们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粉碎分泌性中耳炎的萌芽基础。

11871658877156910

此外,家长如何早发现:

1. 有些孩子年龄小不太能用语言表达耳朵不舒服时,可能表现为用力撕扯耳朵,或者打击头部,不让家长触碰自己的小耳朵,并伴有烦躁、明显哭闹等情况,尤其是刚得过感冒、有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宝宝,家长要考虑中耳炎的可能。

2. 如果孩子说“耳朵疼”乘坐电梯或动车、飞机等耳朵会难受一下,这时候宝爸宝妈们也要引起重视,平时看电视或是玩手机的音量会不自觉调得很大,那就可能出现了听力下降。

3. 还有孩子经常听不清,要求重复话语或者经常听错,“所答非所问”,人有点呆滞、反应差,却查不出其他毛病,记得去看一看耳朵,也有可能是听力出了毛病。

4. 当孩子出现张口呼吸睡觉容易打呼噜或是容易反复咳嗽、流鼻涕,也要高度警惕是不是患了鼻炎或腺样体肥大,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进而影响到宝宝的听力。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耳朵,治疗,孩子,分泌,听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