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介入企业的营销痛点
困局还是痛点
我曾和朋友闲聊,说中国的神经介入企业目前的痛点不在于创新研发,而在于营销方面;我老板却说神经介入领域压根就没有营销,因为神经介入目前还只是个垂直的细分市场,算上几个上市的企业,他们的故事里也不全是神经介入。如此火爆的领域为何一家纯粹的上市公司都跑不出来呢?
1-招人难
神经介入企业招人很难,虽然都是搞血管介入,冠脉介入的器械研发难度甚至还是要低于神经介入,而且这么多年人才储备也很充足,现在的神经介入企业如雨后春笋,项目也是一把一把的上,忽然间发现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成熟的工程师和成熟的市场人员,尤其是市场人员,只要你是医药背景的,尽管来。
招人难是行业繁荣的象征,也是行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这样的情况短期不会缓解。那招不到人怎么办,自己培养?时间不等人,高薪挖人?能挖来的自然会被挖走,也有隐患。企业认为开的薪酬条件不错了,已经拿出“足够的诚意”了,可是候选人并不满意,因为行业薪酬就很高,人家之前的薪酬更高,行业还没发展,用人方面先内卷了。
2-渠道难
神经介入圈子小,能影响区域市场的核心术者有限,所以各家公司都会盯着这些专家,供需关系不均衡的时候,谁被需要的多一些,谁就有了话语权和议价权。于是乎大家都去找核心术者,都去和各省几个大的经销商合作,因为这样最省力气,产品独特的适合,这样做无疑是省时省力的办法,可是你的产品优势是什么呢?人家为什么要和你合作?答我的价格最低,空间最大。对的,这样短期是能够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回笼资金,但是这样也一定走不远,因为忽视了渠道的本质。那我自己培养经销商,培养渠道行吗?也难啊,又费时间又花钱。又是两难的境地,怎么办?
3-定价难
近期,某抽吸导管从4万多降价至3万,国产支架从3万左右降价至不到2万块钱,没卖2年就大幅降价,是竞品太多还是市场预估有误?最可能的情况是厂家也很无奈。前面我们说过,神经介入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价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但是也不能任性呀,定高了没生意,定低了被唾弃。所以大家都定的差不多,就是参考竞争产品定价,这样市场也容易接受。个别创新产品想通过撇脂定价快速的回收成本,市场好像并不买账,降价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4-推广难
有人说,中国神经介入企业,除了企业宣传口号不同,其他的越来越像了。企业给自己的定位(或者叫愿景)只是公司老板拍脑袋定的,为了突出企业的个性,所以不同。但产品组合,定价和市场推广是要看客户反馈的,按个性发挥不是找死么,于是公司领导让市场人员收集竞品信息,看看竞争对手都在干嘛,别人做啥我做啥,不一定对,但准没错。
我刚好也做了一些信息收集,目前神经介入企业的推广方式大致分为4类:
1,外部非专业媒体/自媒体:发布企业融资信息,新品上市,主要是为背书,获得更多外部投资人的关注。好,有提供服务的来了,一篇报道8W,可以免费送一篇。
2,传统线下大会,由各个学会主办,会议质量也最高,之前动辄几千人的参会场面也因为这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有所缩减,但是费用一点不少,国内某大会金牌赞助商?100个W。
3,专业领域新媒体线上会议/线上推广,目前形式最火热的一种,玩法多变,相信你们的朋友圈天天都能见到类似的宣传。好不好不知道,但看的人一定不多。价格就不评论了,容易得罪人。
4,企业线下自办学术会议,最传统方式仍然存在,说明了这样的推广方式还是有它的优势的,术者面对面交流,还能满足一定的社交需求,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封闭的空间高密度的传播产品信息(还有医学知识),效果肯定好。为啥没有列举企业的自媒体推广方式,因为各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是为了白嫖(不花钱还想达到宣传效果)。 各家使用浑身解数,最后效果却无人敢保证,因为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太多,很多数据也不好收集。你不投人家投,心慌。你投人家投的比你多,还是心慌。或者干脆说,我们不靠广告,靠口碑,就问各位老板,心虚么?
4P理论拆解难题
现在市面上各种营销理论层出不穷,做销售的朋友对营销4P理论并不陌生,很多人甚至认为4P理论已经过时,就像你的企业还没会用KPI,就开始OKR一样;4P也好,4C也罢,你把他们看成思维模型和思考框架即可,可以不用,但脑子里一定要有。
我们今天就用营销4P理论为各位看官拆解一下中国神经介入企业当下的营销难题。
产品:看使用
不是质量很重要吗,不是创新很重要吗?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临床术者一句“好用(或者不好用)”,我之前以为很多术者是故意刁难生产企业。人家准备了千言万语,各种试验数据,各种视频材料,新型外观,精美的包装,结果你上手一摸,上台一试。说“不好用,就是不好用。”厂家的人面面相觑,仍然谦卑的对术者说,“您的意见非常宝贵,我们回去一定按您今天的反馈修改”。回去继续改?很多企业的产品是代工的,改动的成本非常大。改完回来说不定已经进了其他的产品了,人家说我们可以全部自产,专家你说怎么改就怎么改!
其实,好用不好用,是个概率问题。一个术者对手术器械的掌握程度,看两点,一是术者本身操作技术的成熟度,二是产品操作的学习曲线,你家的产品对术者的要求越高,越多的术者会“觉得”你家的产品不好用。产品设计的再好,不如考虑如何降低临床术者的使用难度,如何减少术者的学习时间。当你的产品越来越“好用”的时候,产品的议价能力才会变强,才会越来越有“口碑”。
价格:看市场
关于定价策略,有专门的书籍课程讲解,今天就不讨论了。奔驰车有A级、B级、C级、E级、S级、AMG等系列,用什么来区隔?是价格。定什么价格,主要看你需要在哪个细分市场上竞争,或者说不能看单一的定价,而是看公司的产品组合如何切分细分市场。
价格是用来切分市场的,切出你想要的市场份额,产品价格确定之后,你的竞争对手随之明确(记住是先确定竞争对手),然后就是市场策略,招商政策,推广方案,人员布局等等。
那有些产品为何降价?市场不买账,或者说既定的销售方案执行不下去;需要改变的时候,降价是最省力气的,而且振振有词:“客户反馈说我们的产品价格太贵,所以我们应该降价。”你们要是听客户的,当初就不会定这个价。建议企业好好的研究一下定价策略,成熟的企业策略一定不是“我全要”,而是有层次的逐步圈出优势市场进行占领,哪怕是做到某个术式细分市场的第一名,也好过到处捡生意。
渠道:看效率
A企业产品上市近2年,在企业所在省份没有挂上网,而另外一家B企业产品上市不到10个月,已经挂网了十几个省,更是抢在A企业前面,在A企业的公司所在省挂网成功。研发部门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被渠道给拖了后腿。这里具体的原因就不纠结了,相信不只是A企业一家会遇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遇到。如果说注册证速度比的是研发,那产品在各省市挂网,比的是渠道能力,而且直接决定了后面的市场表现。
得渠道者得天下这句话,在今天的神经介入领域仍然适用。为何呢?因为赛道拥挤,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价趋同,推广又费钱。好的渠道和优质的经销商资源变成的香馍馍,大家都在疯狂拿证的时候,谁先在各省市挂网谁就能快速占领市场,前面企业把坑占完了,后面的产品注册证也将一文不值了。(想想药品集采后,那些没中标的仿制药企业,手里的一大把批文还值几个钱) 当然,渠道不仅仅是产品挂网这一项内容,但就挂网而言,试问各位老板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信心比上一次做的好吗?
推广:看效果
前面整理机械取栓内容的时候,发现外资企业做的很好,SWIM技术,SOLUMBRA技术等等随着术者的应用会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形成多次传播,当你遇到陌生的病例,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按照最熟悉的术式和器械选择完成手术。
你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吃饭,会挑选喜欢的餐厅用餐,甚至是不断的去尝试新的餐厅;但是到了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如果让你快速决策(不看大众点评等评价类APP),你大概率的会选择KFC或者麦当劳,因为价格,品质稳定,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优劣判断。
推广也是一样,你是希望术者记住你的产品?还是希望术者会用你的产品?或者希望术者很容易的掌握你的产品使用方法?
曾看到不止一家企业在宣传中间导管的时候,估计是为了强调产品性能优异,喜欢用中间导管能“裸奔”到达病变位置(不用导丝带),我想问的是,中间导管能“裸奔”,到底是术者技术好,还是你产品性能好?如果一个刚入门的术者也能用你家的管子裸奔,那你家管子的到位性能才真的是好,这样的推广本身就不具备“传播性”。
喜欢=熟悉+意外。
让广大的神经介入术者喜欢你的产品,不仅仅是在大的学术会议上大肆宣传产品,因为这个要拼企业财力,一年几百万的销售额经不起折腾啊,不拼吧,又怕大佬不带你玩。
做推广不要只想着花钱,走点心,才能走进术者心中,毕竟推广看的是效果,能和术者多次互动,能陪伴术者成长,能让患者真正获益的推广方式,或许是企业的一种选择。
企业要如何破局
我的观点是:既要做自己又要打破界限。做自己即是坚持,打破界限,即是增长。
拥抱资本的,坚定的按照资本的玩法,不要讲情怀,不要讲道理,但是要舍得砸钱,提早布局,用资本最擅长的方式干掉竞争对手。
励志成长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慌不要怕,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最重要,大家的动机不一样,作战地图不一样,因此对资源的配置也准备得不一样,入局的打法更不一样。
最不可取的就是扭扭捏捏,踌躇不前,因为神经介入赛道的竞争和神经介入手术预后一样,时间是个关键变量。
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玩家
我们先引入一个名词——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传统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指在生态系统里,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来一一解说:
1-神经介入领域顶级玩家:
顶级企业面临的不是只在行业里竞争的问题,它还有一个大敌是周期。技术周期、市场周期、产业周期、用户生命周期面对周期这个大敌,顶级企业的核心动作是什么?持续作出正确的决定。主动增长的核心能力也就是面对变化,作出决定的能力。
作决定的能力,来自于两个关键因素,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信息环境:如果你要评估一下自己企业的地位,你就画一下行业的信息流,看看什么信息流经过企业,什么信息流不经过企业,你就大致能感受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资源了。决策模型:信息广度+战略收敛+组织能力+决策落地。
什么在未来重要,什么在未来不重要,这就是对跨越周期的思考,是一个顶级企业所必备的思考维度。
目前中国神经介入企业还没有这样的玩家,但是我们期待这样的企业早日出现。
2-神经介入领域头部玩家:
有的创业者能够一路绝尘,成为行业龙头,我们管它们叫头部企业。头部企业的核心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收”。
你要知道你在的战场全图有多大,要拿什么样的资源和配置去征服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上,你的高度,就是行业的高度,大家想到这个行业,就能想到你。头部企业考虑的是,我如何抢到制高点,终结这场战争。
目前中国神经介入领域已经有不少企业成功上市或者正在上市,未来3-5年或许就会出现这样的头部企业。
微创?微创是一家好公司,但是在神经介入领域还不算头部企业,而且各个业务板块拆分上市的做法未来会如何发展,还有有待观察,暂时保守看待。
3-神经介入领域腰部玩家:
腰部玩家的要点,就是看到神经介入领域生态系统的变化,找个自己的生态位,精耕细作地活下来。但对你选择的生态位需要谨慎,因为它会决定你企业的高度,甚至生死。
你需要充分运用有限的资源,和周边环境盘根错节,形成千丝万缕的关系,固化水土,把根扎下来。
不想速生速死,就把根扎下去,要有更长线的、稳定的资源,这也是目前最适合中国神经介入企业的方式。
不要老想成为顶级玩家和头部玩家,能经营好一个生态位才有机会成为头部玩家。
4-神经介入领域草莽玩家: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中国草莽创业的真实写照,没有背景,起于民间,靠抓住一个机会,崭露头角。
在神经介入这个生态系统里,草莽玩家的核心动作就是一个字:冲。判断机会向前冲。对,不要害羞,大部分神经介入企业都是草莽。
文章来源:医休神介说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医休神介说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