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渐次落地,药企最大终端运行思维生变,多类药企均在影响范围...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约撰稿 |张洪兵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渐次落地,药企最大终端运行思维生变,多类药企均在影响范围...
01
大医院瘦身了
近日,笔者读到一篇报道,徐医附院年收入50亿,实际开放床位近7000张,核定床位4150张,医院主动腾空了走廊和病房的加床2700张,相当于砍掉了一家体量不小的三甲医院的床位数。
其它大医院在拼命做加法,纷纷开启分院建设潮,徐医附院的这个另类做法不禁让人惊掉下巴,不知意欲何为?
2021年徐州医保局启动了DRG实际付费,倒逼医院从原先的粗放式规模扩张发展转向现在的精细化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我想这是徐医附院转型的可能原因之一。
医院通过进行绩效改革,调整病种结构,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轻症病种,使三四级手术率由74%提升至81%,其中四级手术率由36%提升至41%;开展日间手术,涉及60多个病种,占手术总量的10%;鼓励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严控药耗占比形成节约意识,原先近65%药耗占比也大幅降低;通过等等手段,在疫情期间医院收入仍维持2%增长,而且医院的整体运营压力大大减轻,可谓走出一条成功转型之路。
从徐医附院的案列可以衍生来看医院未来的发展布局,这也将深刻的影响着药械营销的未来发展,有备而战。
第一种就是类似徐医附院的瘦身模式,专注于疑难杂症,开展高技术难度手术,聚焦新技术新发展,主动缩减病床数。
重症怎么来,轻症怎么出。我们注意到徐州及周边地区,有7家二级医院、70余家县医院、180多家乡镇卫生院作为徐医附院挂牌的技术协作医院,形成了多级多家医院联动,协作医院为徐医附院输送重症病源,而徐医附院也会为协作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及输送轻症患者,二者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02
医药最大终端运行思维生变
第二种是类似郑大一附院的增肥模式,除原有院区加床,还收购郑大四附院,新建郑东院区,形成巨无霸型单体医院,核定病床数7000张,开放病床数已过万,年业务收入过百亿。
在足够的体量下医院势必实行内循环,内部分特色分层次,重症轻症病人内部循环。
随着主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的推行,由总额预付制变为区域总额预算下的工分制,已经拆除了医院之间竞争的围墙,未来凡不是郑大一附院的嫡系医院将会面临很大运营压力。
第三种是类似三明模式的紧密医联体或医共体模式,截止2017年底,三明市已组建10个县级总医院,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围绕区域内医疗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将其它二级和基层卫生机构整建制划入总医院,实现人、财、物和经营的统一管理。
随着DRG/DIP的推行,医共体之间的转院病人不需要支付二次起付线,能实现区域内有序发展,为三明模式点赞,当然这种模式更适合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的地方。
第四种是合纵连横形成的松散型医联体模式,以医疗服务共享共建为纽带,但医院间没有行政管理权、人事调配权、经济分配权,组建相对容易,但不稳定持久,关键要看龙头医院的影响力、号召力。
特别是一旦医联体内部出现双龙头或多龙头,就流于形式了。目前这种松散型医联体很多,随着DRG/DIP的推行,抱团发展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比上述几种要差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模式,如上海申康模式、深圳罗湖模式等,各有千秋。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宣布2022-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要全部完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DRG/DIP正式确认全国推行,DRG/DIP由试点正式确定为全国推行,各地医院也在顺应国家形式积极变革,对于主战场在医院的各类医药营销企业,也要积极顺应这种改变,早做布局。
03
多类药企必须早做筹谋布局
DRG会促使医院内控成本,而控制药品成本是重头戏,也将会对各品类药品产生或好或差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基于DRG的逻辑对各类药品使用的变化做些梳理。
1、对创新药的影响:按照“最优性价比”卫生经济学逻辑,纳入DRG临床路径使用的一定是发病率较高的常见多发病及一些重大疾病用药,医院和医生使用相对成熟,性价比较高,而大多数的创新药不具备这些特征,可能极为不利,不排除后期通过一些额外补充措施来推动创新药的使用。
不过不同于DRG,DIP的推行对于创新药可能有正向带动作用。
2、对中成药和中成注射剂的影响:药品的效果都要有循证医学结果的支持,中药制剂往往在循证医学方面缺少证据的支持,很难符合DRG药品选择的要求,另外中药制剂起效比较慢,无法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不利因素。
3、对辅助用药、营养药的影响:这类药品基本属于病人自费使用或报销比率低,按照“医保结算价=支付价-病人自费-药品自付部分-大病补助”的计算方法,医生会少用不用自费药或自付比率高的药品,辅药和营养药的使用会被大幅压制。
4、对仿制药的影响:经过带量采购后,仿制药性价比大幅提升,且使用成熟有循证医学的支持,所以DRG下会受医院欢迎,DRG前或初期,由于辅药和中药使用受限,短期内使用量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但DRG执行到位后,会抑制医生大处方药品滥用,销量也会随之下降。
5、对院外药品的影响:中成药、辅药、营养药、创新药医院内使用受限,会在院外药房布局,特别对于一些国谈创新药,由于医院担心提高药占比拒绝采购,医保也进行双通道管理。未来由于临床需要、不纳入临床路径、不占医保额度、能加快疾病治疗的药品可以院外销售,对经济情况好的患者,临床也会有一定的推动,这符合医院和医生的利益,院外市场会有极大增长。
用贵药、多用药是按项目收费下的医院用药逻辑,现在DRG/DIP全面实施,合理用药、经济用药将成为医院的不二选择,医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也应审时度势,顺应潮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