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 | 阿斯利康宣布架构调整

2022
01/09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
A-
A+

带量采购之下,原有的市场空间缩水,在政策推进分级诊疗、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背景下,开拓新的渠道是应有之义,也是目前市场发展的普遍趋势。

来源 | 赛柏蓝(发自上海)

者 | 小春

传统医药市场缩水,多渠道发展已成为药企必然选择。

01

  阿斯利康架构调整

12月16日下午,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全渠道事业部,任命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刘谦为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全面领导阿斯利康中国及县慢病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社区业务部、飞鹰业务部及东五县域市场工作。

同时,阿斯利康中国还宣布任命朱理琍为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商业战略与卓越运营部负责人,这一任命同样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今日,阿斯利康向赛柏蓝确认上述消息属实。

刘谦在医药行业拥有20多年资深工作经验,曾在诺华、辉瑞、阿斯利康和GSK等外企从事处方药营销20年,任事业部总经理和企业战略负责人等职位。

2001年,刘谦首次加入阿斯利康,并于2005年作为市场部经理,推动吉非替尼在中国的上市,2008年离开时为阿斯利康精准治疗事业部总监。

2018年9月,刘谦回归阿斯利康并出任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领导商业战略与卓越运营部,支持阿斯利康的整体商业运营,阿斯利康官网显示,目前刘谦还负责及县慢病业务及社区业务。

朱理琍此前任职晖致中国创新及数字化医疗事业部和大中华区业务运营效率事业部负责人,更早之前是辉瑞普强全球商务运作及业务分析团队负责人。

实际上,今年以来阿斯利康架构调整动作不断。

11月15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对部分业务架构进行调整,一方面拆分及县业务,及县肿瘤业务并入肿瘤事业部,非肿瘤业务独立,成为及县慢病业务部;另一方面将心血管及代谢事业部、肾脏业务部合并,成立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事业部。

9月6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罕见病业务部正式成立。实际上,今年7月,阿斯利康刚刚宣布完成对罕见病巨头亚力兄制药的收购,并表示这标志着阿斯利康正式进军罕见病领域。

6月7日,阿斯利康中国正式合并现有消化和呼吸雾化业务,成立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部(GNR)。同时,阿斯利康中国还成立了一家名为“无锡玑钼医药有限公司”的新公司,传闻未来其将承接相关消化和呼吸业务。

02

业绩承压

11月12日,阿斯利康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阿斯利康第三季度营收为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净亏损16.5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6.51亿美元。具体到中国区业务,销售额仅增长2%,与近年来的2位数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区营收增速放缓的原因和阿斯利康肺癌靶向药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有关。

今年三月,奥西替尼治疗新诊断肺癌的适应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季度受益于一线治疗患者由一二代EGFR-TKI转向奥希替尼,奥西替尼销量扩大,但到了三季度增速放缓。

据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透露,虽然奥西替尼在中国的销量正在扩大,但至少目前还不能完全弥补降价的影响。

数据显示,奥西替尼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下降10%,使得该药全球销售增长率下降13%,至37亿美元。第三季度,受中国市场影响,奥希替尼销售额甚至连续下降4%。

不过,阿斯利康认为,奥希替尼在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销量,最终将能够弥补其为进入医保而采取的降价措施。

除医保降价外,带量采购也是影响阿斯利康业绩的一个原因。

此前第五批集采中,阿斯利康大品种布地纳德吸入制剂以8.9元/支的报价落标,正大天晴和健康元子公司深圳太太药业分别以5.65元/支和3.39元/支的价格中标。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布地奈德吸入剂的市场规模为82.5亿元,阿斯利康市场份额高达9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落标将对阿斯利康产生较大影响。

就集采对业绩的影响,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刘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首先要加速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因为纳入集采的药物大都是仿制药和过了专利权期限的原研药品。其次,在仿制药领域,要多拓展一些零售和线上等集采之外的渠道,来减少药品没有进入医院销售的损失。

03

多渠道发展成必然选择

12月17日,第39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郭文主任介绍,受到带量采购的影响,药企更加注重对创新药的投入,69.39%的企业在集采推动下向创新药领域转型,此外渠道多元化也已经成为药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渠道更加多元,营销方式更加多样,例如布局互联网医药、建立患者社区、加强对院外市场和基层医药市场的探索、开展数字化营销等。

郭文主任表示,带量采购之下,原有的市场空间缩水,在政策推进分级诊疗、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背景下,开拓新的渠道是应有之义,也是目前市场发展的普遍趋势。

例如阿斯利康大力发展县域团队、辉瑞近年来通过降低产品售价以提高药品可及性,华润双鹤、科伦药业等本土企业也将基层市场的开发列为重中之重。

郭文告诉赛柏蓝,集采推动了医院市场的进口替代,因此对于跨国药企来说多渠道发展的压力更大。据介绍,2019年2-3月集采正式开始落地,到2021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有所提高。

以上海市场为例,2018年,集采品种样本医院市场,内资企业销售量占比49.55%,到了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73.57%,从销售金额的角度来看也有同样的趋势。2018年,集采品种样本医院市场,内资企业销售金额占比35.7%,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40.49%。相应地,跨国药企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不过,郭文主任也表示,开发新渠道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否成功需要考虑到产品和市场的适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先行者,开发新的市场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建设团队,培养患者,这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阿斯利康,市场,集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