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提振创新药士气 本土原研小分子药物获批上市

2021-11-27 20:15

在内卷和控费背景下,国内创新药7月以来在二级市场进入低迷期。 医药的长期价值在于创新驱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永续成长的属性,可以一再穿越迷雾。

       在内卷和控费背景下,国内创新药7月以来在二级市场进入低迷期。

       医药的长期价值在于创新驱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永续成长的属性,可以一再穿越迷雾。

       昨日,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上市批准,这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三代BCR-ABL抑制剂,开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治疗新时代。

       亚盛医药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响应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型。

01 创新药将重回舞台中央

       国内创新药领域竞争最充分,市场汰弱留强,推动技术开始向me-better发展,甚至出现best-in-class、first-in-class迹象,赛道广阔,天花板高,一个大单品的销售额,相当于别的赛道全部市场规模。据中信证券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到7600亿元,仍有超过6000亿元增长空间,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12%,足以养活多家差异化药企和数家综合型药企,并且还有全球市场份额可分享。

      创新药始终是舞台中央最耀眼的明星。

      亚盛医药作为国内小分子创新药领跑企业,其行动具有指向性意义。

      7月14日,亚盛医药与信达生物达成现象级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亚盛医药核心品种奥雷巴替尼,亚盛医药小分子创新药APG-2575与信达生物CD20单抗、CD47单抗开展临床合作,这标志着创新药商业化的全新路径,不是依托传统药企和跨国药厂,而是选择最懂自己的创新药小伙伴,有望最大化发挥双方产品协同效应,跨药企开创性搭建联用矩阵,从而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信达生物商业化团队快速扩张,Q3达伯舒(PD-1)销售收入8亿元,创历史新高,重拾高增长,验证其销售能力。

      信达生物可望助推奥雷巴替尼在进入医保前覆盖目标医院,快速渗透CML市场,提高销售峰值。

      作为续篇,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成功上市,标志着国内Biotech走出内卷化的重要一步,从同质化到差异化,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终于有重磅产品作为风向标,必将重振创新药阵营的士气。

02  单挑无药可医

       国内创新药爆发伴随着产能过剩、靶点拥挤。2018年-2021年Q3,国内批准创新药65个,其中抗肿瘤药物占比达到55%,而同期FDA批准的创新药治疗领域多样化,涉及多个罕见病用药。PD-1/PD-L1同质化最严重,仅肺癌适应症,申报企业达到42家,受理155件,平均每家有4件。

       相比高水平重复建设,亚盛医药探索的是高难度差异化之路,挑战的是难治之病、难研之药,没有进入国内热门的领域,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最前沿,研发的都是具First-in-Class、Best-in-Class潜力的新药。

       奥雷巴替尼作为亚盛医药第一个商业化核心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第四次入选ASH年会(全球血液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会议)口头报告。

       此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BCR-ABL抑制剂上市,为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但是存在“危及生命的血栓和血管重度狭窄”风险。

       而奥雷巴替尼是全球第二个获批上市的三代BCR-ABL抑制剂,为耐药CML患者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更好的治疗方案,患者耐受性良好。

       当我们谈论创新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生命。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救命药格列卫(伊马替尼),是第一代BCR-ABL抑制剂,治疗CML(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神药,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CML治疗的主要挑战。

       CML患者一旦出现T315I突变,所有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剂均无效,在国内无药可医,这是一个临床需求高度未满足的领域。

       奥雷巴替尼是拯救这些患者的白衣骑士,在伴有T315I突变的TKI耐药的慢性期(CML-CP)或加速期(CML-AP)的CML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缓解率和缓解深度会进一步增加,被誉为第三代格列卫。

       奥雷巴替尼不仅能改变中国携T315I突变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现状,也有望填补全球CML治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奥雷巴替尼在美国已进入Ib期临床研究,获得美国FDA审评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认证资格。

       为加速奥雷巴替尼早日惠及患者,亚盛医药与基因检测公司、商业保险公司、互联网医药开展多方合作。

03  小分子王者

      2010年,国内创新药还在摸索的前夜,恒瑞医药市值仅有350亿元,孙飘扬把原有的研究所一分为二:一个从事创新药物研发,另一个从事仿制药开发。

      这一年,亚盛医药创始人团队把一个原创新靶点产品以3.98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赛诺菲,成为当年华尔街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一笔项目转让交易。

      亚盛医药是国内最早具备全球创新禀赋的Biotech,研发高端原创新药,所以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2项FDA孤儿药资格认证,为中国制药公司的最高纪录。亚盛医药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药企,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

      奥雷巴替尼是一个新起点,后浪更加澎湃。

      亚盛医药拥有8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细胞凋亡通道靶向药物和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

      默沙东和辉瑞的新冠口服药,让世界认识到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依从性高、可快速大规模推广的优势。PROTAC技术进一步拓宽小分子药物应用场景。

      国内小分子药物竞争者众多,开启艰难的进化历程,从Fast-follow向Best-in-Class,甚至First-in-Class转变。强悍如亚盛医药,则直接跳到First-in-Class阶段,成为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的常客,获得FDA授予的多个快速通道资格(FTD)和孤儿药资格认证 (ODD),在克服世界级耐药难题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跨国大药企探索开展联合用药临床研究。

      说什么创新药出海,其实亚盛医药一直在海外。

      APG-2575是亚盛医药细胞凋亡管线的大品种,有8个适应症在开发,具备成为全球最佳Bcl-2抑制剂的潜力,共有两项研究进展入选本月的ASH年会。

      11月8日,亚盛医药与辉瑞达成临床合作协议,共同研究APG-2575联合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案,这是首个针对APG-2575用于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APG-1252是亚盛医药原创双靶点Bcl-2/Bcl-xL抑制剂,也将亮相ASH年会。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开展多项单药或联合治疗晚期肿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展现出很好的针对三代EGFRTKI耐药的前景,有较大市场潜力。

      MDM2-p53抑制剂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PD-(L)1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24.1%,疾病控制率达55.2%,有望克服现有免疫肿瘤药物耐药难题,具有first-in-class潜力。

     半年报披露的现金头寸约为15亿元人民币,加上来自信达生物的潜在现金流入,亚盛医药足以支撑远至2023年的研发支出,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创新,医药,亚盛,治疗,奥雷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ADC洗牌
    打开APP 阿基米德Biotec
  • ​Biotech归零阻击战
    打开APP 阿基米德Biotec
  • 满手死亡管线
    打开APP 阿基米德Biotec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