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恸!年仅47岁医生去世,中国呼吸治疗领域陨落一颗闪亮的星
2021年1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陨落了一颗闪亮的星。
年仅47岁的呼吸治疗科副主任、团队创始人浦其斌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呼吸治疗事业,离开了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朋友,离开了他时刻牵挂的患者。他的离世,让浙大一院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呼吸治疗师,也让中国呼吸治疗领域损失了一位领军人物。
浦其斌 1974年出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治疗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1994年参加工作,在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等呼吸治疗相关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 他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呼吸治疗学组成员、IMPROVE机械通气高级培训班教材编者及认证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委员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 呼吸治疗是在重症医学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基础氧疗到危重病人呼吸机支持与气道管理等,学科交叉和专业技术较强为其特色之一。 2009年,浙大一院成立呼吸治疗科,浦其斌是呼吸治疗科的创始人,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呼吸治疗的领军人物。
当SARS、H1N1甲流、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来袭,作为专家组成员,浦其斌一次次冲在危重患者救治的最前线,诠释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者仁心。 浦其斌生前的几位同事,通过他们的讲述,深切缅怀、悼念他,一路走好。 他是一个慎行笃思,胸怀宽广的人,呼吸治疗造诣非常高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 陆远强 只要患者需要他就马上出现,对呼吸治疗事业,他真的热爱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监护室主任 李彤 需要有人靠近病人、帮助病人、救治病人他是最纯粹的医者 —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蔡洪流 为了一个病情疑点会不懈查找原因 ——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郑霞 是他教会我们于细微处观察病情 ——浙大一院护理部副主任 赵雪红
一个个医生倒下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倒塌
这几年,医生去世已经不能再被称之为新闻了,每年都有医生突发疾病身亡,每年去世的医生越来越年轻化。
这种接二连三的悲剧,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们,不应该只是当时缅怀,事后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医疗资源的杠杆亟需优化,来避免基层门前车马稀,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的现状。大医院的医生已经不堪重负,他们也需要解脱。
忙忙碌碌的医生们,也想要和普通人一样,想要拥有平淡却幸福的日常,没谁想要突然离场。
中国的医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他们在用自己健康来换取患者的健康,他们在用自己所有的耐心和柔情,来换取患者的安心和信任,直到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被消耗完毕。
年仅三十多,四十的年纪正值职业发展的高峰期,继续往前可谓前途无量。但他们却逃脱不了医学界不能长寿的魔咒,最终在正值盛年,抛家弃子,放下自己一心牵挂的病人,黯然离场,徒留自己的家人无限悲伤。
这些过早离场的医生,每一个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自己的责任,不敢停息,不能停息。累了就咬咬牙坚持,日日夜夜匆匆忙忙。因为他们是“白衣天使”,不能有任何“缺点”。
殊不知,对于医生来说,每一次猝死都是蓄谋已久的阴谋。面对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总是安慰自己,没事扛一扛就过去了;面对生活的重担,就告诉自己,没事正值发展期,挺一下,好日子都在后头。就这样,当身体发出警报时,我们也不在意,都会过去的。按理说,医生应该是最懂得如何保养自己、预防疾病的人,可是,懂有什么用呢?
所以,真的希望大家能够对医生善良一点,不要总是以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本文信息来源:浙医在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