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医药行业人才趋势变化
进入2021年,医药行业人才涌动,高层变动日益频繁;同时,行业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含博率”最高,人才却难以匹配
随大型药企纷纷布局肿瘤治疗领域,中国市场热点逐渐向药物创新转移。
于是,即使遍地博士硕士,但总体的科研方向和水平,依然无法满足生物医药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上海,某猎头公司的医药组已发展到40余人规模,今年上半年团队业绩突破2000万。
Michael Page《中国2021人才趋势报告》显示,有53%的中国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企业计划在2021年新增14%员工 ,本土医药企业从2017年至2019年的招聘数量实现翻倍增长,2021年医药人的平均年薪将上涨6.7%。
与此同时,求职者也对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和诊断相关职位更感兴趣,除薪酬等,还在乎产品线丰富度。
《上海市重点领域(产业类)紧缺人才开发目录》节选
但据行业资深HR表示,药企招聘难度依然不小。目前最短缺的就是研发岗人手,可市场上大部分的流动人才来自于销售;再者研发岗招聘,不仅很看学历,对研究课题方向、发表论文数量也有强要求。
有调研显示,生物医药行业的中高端人才呈现两个特点:
1、数量少,但市场需求量大,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
2、圈子封闭,人才主要在圈内流动。
而企业对人才需求也有自身个性化偏好,如有些药企太清楚想要什么样的人,但市场上却很难有100%符合条件的,于是出现所有带偏差的人选都被雇主压价谈薪。
专业对口,就业后纷纷想转行
在国内,有 5 所大学被称为:药代大学。他们分别是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这些高校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要高等教育基地,每年培养一大批医药类专门人才,其中就业岗位最多的是医药代表。
但是在行业集采与合规等政策下,医药代表职业却变得越来越不“吃香”。
集采来势汹汹,仿制药药企利润空间骤降,大量此前靠带金销售出单、缺少学术专业精进的医药代表,正在被抛弃。
甚至,据业内人士反映,疫情后不少医药代表压力大到要去看心理医生。
可以说,医药代表自身工作价值感正变得越来越低:每日奔波于拜访医生,却被两三句话打发,而医院内随处可见的“禁止医药代表入内”,更让众多药代感到不平。
于是,越来越多医药代表决定转行。有的进入创业公司做营销,还有的去做各种大包小包。
医疗+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增长
事实上,行业内对专业、学术类医药代表的需求正在上升,甚至对研发人员985/211硕博基础上叠加出国经历的要求,这些实际说明,行业内药品销售走向规范化、人才逐步专业精细化。
至于转行,有个趋势实在是惹人注目:互联网医疗人才需求正在增长。
互联网医疗政策阻力相对较小。据统计,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同比增长了20多倍。
随着需求增加,市场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紧缺的人才主要是市场营销类岗位和技术岗位。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医药代表转向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对接医院的销售十分有优势,他们对医患关系、医药商业等都有积累。
但总体而言,医药人需更快融入趋势,才能做好竞争准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