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医药政策的密集出台,深化医药供给侧改革,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在近日召开的西普会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俞康信受邀进行“协调创新型药企供给侧改革的‘三维空间’”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健康产业中供给侧效率改革最为迫切的三个方面——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创新和转型升级、加速科技驱动。这也是正大天晴药业在零售市场的创新布局。
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2021年,是推进“健康中国203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医改进入到深水区,国家在“医保、医疗、医药”主线的三医联动中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支付端的加速改革使得供给侧的“效率革命”成为当务之急。
正大天晴常务副总裁俞康信认为,对于需求侧,健康不公平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伴随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产品多样化、服务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也要求供给侧通过大幅度提升效率来满足。其中,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尤为重要。医疗、工业企业、零售药店联合并进,突破发展瓶颈,从以“药”为核心变为以“人”为核心,由院内医疗扩展到院外服务,由药品营销转型为疾病管理,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体现健康医疗服务价值。
推动药企创新转型
近年来,在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的组合拳下,加速了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压缩仿制药虚高的价格,为创新药腾笼。此外,国内创新药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呈现出“审评快、上市快、上量快”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制药企业更需深刻了解内外部环境变化,洞悉行业本质,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机遇,成功并加速进行战略转型与升级。
构建处方药新模式,供给侧应持续创新与医疗、零售间的多维合作模式,驱动品牌创新升级转型,坚持专业推广路径和开放渠道拓展,赢得患者信赖。在深化改革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制药企业更应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已经涌现出不少创新的典型代表。正大天晴药业目前拥有研发人员1800人,创新药在研80余项,研发实力位列中国医药第一梯队。作为肝健康领域的龙头药企,正大天晴以乙肝治愈为目标外,也在逐渐丰富并重点打造其在肿瘤、呼吸等领域的创新产品线,推动企业从“肝病为主”向“两核多强”转变,从化学药向“化学药与生物药并举”转变,从“创仿结合”向“创新主导”转变,从“聚焦国内”向“国内外协调发展”转变,同时创新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带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加速科技驱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药行业是一次大考。
疫情加速放大了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服务需求,能够覆盖全方位、全病程管理的新服务生态正在建立。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实现了供给侧、需求侧以及支付方式之间的“超链接”。
当下,数字化正在逐渐占据医疗领域举足轻重的位置,高效协同、融会贯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服务闭环正在形成。解决需求侧矛盾,形成完整闭环,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大天晴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导向,携手医疗、连锁共同打造“一见忠晴”疾病健康管理体系,打通医疗资源市场,实现“医、工、零”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全面升华“以患者为中心”。
“一见忠晴”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统筹“医、工、零”三方资源,控费增效,持续加速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结合,由“点”及“面”,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贴心的慢病管理服务。
未来,正大天晴期望与更多医、工、零伙伴携手,以“健康人类,共创美好未来”为己任,践行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传承接力,聚变未来。伴随医药行业供给侧“效率革命”改革的进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持续深度融合,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必将显著扩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中国制药企业,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