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现在看将来,谁能把握住时代的机遇,谁又会被无情地淘汰?
站在现在看将来,谁能把握住时代的机遇,谁又会被无情地淘汰?
近几年,在政策、市场准入、融资渠道、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药企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已经拉开帷幕。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1.33万亿增长至2020年的1.79万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1.89万亿,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面对如此规模的医药市场,各家企业的境遇却迥然不同。
药企破产消息接连不断
对于药企而言,集采之下,药品利润空间压缩,价格虚高被挤出,行业格局已变。如果药企不能随着医药市场的变革而作出转变,那么企业就会面临淘汰。
近期,药企破产清算或被重组出售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9月11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重整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公告指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继而可能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9月8日,有“中国十大中药老字号”之称的贵阳德昌祥药业公布破产重整消息。
同一天,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开转让子公司南京臣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的公告。
8月31日,广东东阳光发布公告,转让公司所持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超过51.41%股权,转让后东阳光将剥离整个医药板块。
8月17日,振东制药与上海方朗签署《股权出售协议》,振东制药决定以58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子公司朗迪制药100%股权给上海方朗。
在医药行业迅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破产、注销、出售都处于变化之中。今年以来,已有大批企业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退出医药市场(内容详见:《药企退市大潮可能来了》)。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因各种原因主动或被动退出市场,行业洗牌加速。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在不断攀升。
2021年总部在中国的新药研发企业数量占全球药物研发企业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8%增至9%。Pharmaprojects数据库收录的从事新药研发的中国新药企业数量,已从2020年的422家增至522家,净增100家,增幅达23%;而2020年该增幅为41%,净增企业数量为121家。
新老更替是市场竞争亘古不变的规律,尤其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小散乱”的医药企业将随着时间被逐渐淘汰出局,而新兴企业将在资本和人才的合力作用下脱颖而出,是必然结果。
头部药企转型 加大研发投入
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四五千家制药企业,但是大部分是仿制药企业,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征。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的长期影响,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竞争格局,一方面是创新药企引领,一方面是普通药企被整合,或被淘汰。如果普通仿制药企业不转型创新,可能就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药企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两个方向——加速创新药研发和开拓非医保市场。
就如孙飘扬所说,仿制药断崖式下降,创新药逐步增长,是中国所有仿制药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会遇到的问题。为此,国内众多医药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并将创新药定为未来企业产品组合的重心。
据米内网对近期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的不完全统计,319家A股及港股上市药企中,有98家药企研发投入过亿,9家超10亿(分别为百济神州、恒瑞、再鼎、复星、中国生物制药、石药、上海医药、金斯瑞、信达,去年同期5家),27家药企研发投入涨幅超过100%,甚至有9家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00%。药企对于创新研发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本土创新药研发主要集中在头部制药企业。恒瑞医药是国内上市企业中自主研发转型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一方面是由于研发投入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研发成果较多。根据恒瑞今年的半年报,公司在研创新药管线超过40个,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9.41%,创历史新高,而创新药销售也占了营收收入的近四成。
同样,复星医药2021年H1研发投入也达到了19.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9%,并于2020年初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对创新研发项目进行统筹管理。石药集团2021年H1研发费用达16.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占营收比重11.54%。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加速仿制药替代原研,另一方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新药研发创新。
据西南证券统计,从2017年开始,中国新药上市申请通过的数量快速增加,相比2015年增幅达31%,2017-2019年每年均有140款以上的新药获批。2021年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性药物21个,这一数字也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审评通过的创新药数量,刷新了我国创新药审评纪录。
创新药企异军突起
从新药开发主体来看,中国新兴的创新药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并且快速成长,围绕多样化的策略进行产品管线布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比如在肿瘤领域,新兴创新药企异军突起,成为了市场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凭借着顶级团队和资本的烘托,百济神州成为新兴药企中跑得最快的那一个,也有业内人士把它视为未来的“中国罗氏”。百济神州在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方面有着丰富的产品管线,包括具有成为best-in-class潜力的管线产品,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条包括23个自主研发的新药产品链。目前百济神州已有12款产品获批上市(3款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根据该公司半年报显示,其2021H1的研发支出为6.77亿美元(约43.8亿元人民币),已经远远超过国内药企,成为国内上市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
而再鼎医药以“自研+引进”的方式丰富产品管线,成为诸多本土创新药企近年来效仿与追赶的目标。公司成立3年多后便成功赴美上市,随后又登陆港股,用3年时间创下千亿市值,令外界惊叹。上半年,再鼎医药研发投入达到3.45亿美元(约22.4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606.7%。
另外,在疫苗领域,成立于2009年的康希诺凭借单针新冠疫苗一战成名,成为首支“A+H”疫苗股,市值一度超过千亿。
而智飞生物凭借着“代理+研发”的模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最高市值曾突破3500亿元。其创始人蒋仁生也借此登上了重庆首富的宝座。在最新出炉的《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蒋仁生家族以170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第61名,中国第20名。
在这新一轮市场洗礼过程中,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的竞争力和差异化的产品力,才能更快地实现商业化,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章:
[1] 中商情报网:《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和发展困境分析》
[2] 新康界:《2021上半年我国医疗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知多少?》
[3] 米内网:《319家本土药企研发投入排名公开,27家药企研发投入暴涨超100%》
[4] 新京报:《半年报看疫情下药企众生相:有的订单暴增 有的尚待复苏》
[5] 医药经济报:《赛诺菲重回Top10 全球新药研发格局有何变化?》
来源:思齐俱乐部
作者:四叶草
排版:Janessa
责编:Ada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