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在政策和变革中寻求突破?

2021
07/13

+
分享
评论
康诺优企
A-
A+

不管是跨国企业,亦或是国资、私营企业,企业既往的研产销体系不断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研读政策?如何进行改革?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三医联动”、“4+7集采”、“医保招标”等一系列政策改变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的流通方式。不管是跨国企业,亦或是国资、私营企业,企业既往的研产销体系不断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研读政策?如何进行改革?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一、政策背景下的困境

1、集采落地,药械价格和营收持续走低

生产企业和渠道商除了要面对集采造成的价格和营收降低,还要面对大量制品和成品未中标的库存风险,其中渠道商还会面临公立医疗机构直接向生产企业招标造成的“关门”风险。

2、两票制下,企业重构流通格局困难

两票制实施后,使得药械流通过程透明,遏制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改变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既往依赖医药代表拉动市场的模式。从市场发展趋势看,企业除了积极响应国家集采外,还要应对“互联网+”、“社区医院”、“零售药店”等商业场所催生的创新营销模式的策划和推进。

二、企业变革中的困境

1、企业研产销体系变革进程缓慢

今年以来,创新药国家价格谈判、过期原研药、仿制药和医疗器械带量采购,以及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省级招标等一系列医疗改革,导致药品和医疗器械利润下跌。在此背景下,企业会通过“投入资金,加强研发”、“扩充产能,降低成本”、“探索新模式,构建多渠道”等方式进行改革,在“观望”和“探索”中缓慢前进。

2、中小流通企业面临洗牌风险

中小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在相关政策背景下,面临全方位的洗牌风险:兼并重组带来企业的洗牌、跨界融合带来行业的洗牌、技术发展带来业务的洗牌、以及政策制度变化带来市场的洗牌。

解决方案:打造研产销多企协作体系

所有困境下都蕴藏着机遇,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应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内部的多企协作效应,通过入驻第三方经营平台或产业园区(如康诺医疗器械产业园、CMC中国医药城等)新办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推广类企业,打造高效低成本的研产销企业协作矩阵,既能解决进项不足和销售费用高的问题,还能获得税返奖励降低企业税负。

(研产销体系矩阵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器械,政策,企业,变革,生产,集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