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跨国企业,亦或是国资、私营企业,企业既往的研产销体系不断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研读政策?如何进行改革?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三医联动”、“4+7集采”、“医保招标”等一系列政策改变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的流通方式。不管是跨国企业,亦或是国资、私营企业,企业既往的研产销体系不断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研读政策?如何进行改革?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一、政策背景下的困境
1、集采落地,药械价格和营收持续走低
生产企业和渠道商除了要面对集采造成的价格和营收降低,还要面对大量制品和成品未中标的库存风险,其中渠道商还会面临公立医疗机构直接向生产企业招标造成的“关门”风险。
2、两票制下,企业重构流通格局困难
两票制实施后,使得药械流通过程透明,遏制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改变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既往依赖医药代表拉动市场的模式。从市场发展趋势看,企业除了积极响应国家集采外,还要应对“互联网+”、“社区医院”、“零售药店”等商业场所催生的创新营销模式的策划和推进。
二、企业变革中的困境
1、企业研产销体系变革进程缓慢
今年以来,创新药国家价格谈判、过期原研药、仿制药和医疗器械带量采购,以及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省级招标等一系列医疗改革,导致药品和医疗器械利润下跌。在此背景下,企业会通过“投入资金,加强研发”、“扩充产能,降低成本”、“探索新模式,构建多渠道”等方式进行改革,在“观望”和“探索”中缓慢前进。
2、中小流通企业面临洗牌风险
中小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在相关政策背景下,面临全方位的洗牌风险:兼并重组带来企业的洗牌、跨界融合带来行业的洗牌、技术发展带来业务的洗牌、以及政策制度变化带来市场的洗牌。
解决方案:打造研产销多企协作体系
所有困境下都蕴藏着机遇,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应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内部的多企协作效应,通过入驻第三方经营平台或产业园区(如康诺医疗器械产业园、CMC中国医药城等)新办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推广类企业,打造高效低成本的研产销企业协作矩阵,既能解决进项不足和销售费用高的问题,还能获得税返奖励降低企业税负。
(研产销体系矩阵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