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洞察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二)赛道风口

2021
03/09

+
分享
评论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
A-
A+

中国大健康产业正迎来技术创新突破期,mRNA、PROTAC、DELT等药物前沿技术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正步入国产替代加速期,ECMO、内窥镜、MRI、PET、神经介入等高端医疗器械成为国家重点支持方向;正进入互联网+、大健康+等新业态导入期,互联网医疗、中医药衍生品等新服务新产品成为新的增长极。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众多,发展阶段千差万别。透过数据的多维视角,看规模潜力、看技术迭代、看产品创新、看龙头布局,研判生物药、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5个大健康领域的细分赛道风口,探索引领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生物药赛道风口:细胞疗法、基因疗法、下一代抗体、治疗性疫苗、mRNA等技术为代表的产品成为未来主流

生物医药领域主要涵盖血液制品、重组蛋白、疫苗、基因治疗、抗体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六个赛道。血液制品发展受限于政策因素导致的地域垄断特性。重组蛋白中细胞因子类国产化率在65%-90%之间;多肽类激素中重组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国产化率仅为12%。疫苗自2016年11月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上市,多联多价和新型疫苗带动进口疫苗市场规模2015-2019年复合增速达到62%,治疗性疫苗是未来方向,但商业化进程有待时日。抗体药物处于产业化跨越阶段,单克隆抗体、Fc融合蛋白成熟度较高;截止2020年6月,全球上市产品109个,中国上市产品数量15个。基因治疗作为前沿领域,处于商业化前期的应用开发阶段,溶瘤病毒已有产品上市。细胞治疗作为最具革命性的技术领域,预计未来增速保持30%以上增长。技术应用上,间充质干细胞在卫健委备案的干细胞临床试验项目中占比69%,CAR-T在近五年药监局受理的免疫细胞临床试验项目中占比86%。

表1:生物药细分赛道分析

伴随技术迭代,生物药产品主流交替升级,从过去的“预防性产品”为主,到现在的“治疗性产品”为主,向未来的以“免疫治疗产品、基因改造产品”为主转变,推动多个品类产品的研发热度不断攀升。以“资本+人才”为驱动,疫苗、抗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九大类产品的研发热度超过90%,激发更具想象的市场空间。疫苗聚焦治疗性疫苗、mRNA疫苗,抗体聚焦单抗、Fc融合蛋白、抗体偶联、双抗和纳米抗体,细胞治疗聚焦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聚焦溶瘤病毒。         

图1:生物药细分赛道研发热度 

二、化学药赛道风口:改良型新药,PROTAC、DELT等药物发现与筛选技术成为重点关注

化学原料药与制剂一直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基础和增长引擎,其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规模已达1.4万亿,约占比整体规模的47%。近十年,化学药原料药规模复合增长2.7%;化学制剂增长达9.2%,主要以仿制药为主。随着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从口服固体制剂拓展至注射剂,并与带量采购的联动降价效应,仿制药进入产业整合期,增速持续放缓。化学原料药在环保高压下,下行压力明显,十三五期间复合增长率已为-6.2%;带量采购使得原料药的供应成为成本核心竞争的关键,但其增长带动效应有限,化学药原料药在短暂增长后将趋于平稳发展。

图2:化学药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变化(单位:亿元)

国内化学药的核心技术正从原料药工艺、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向脂质体、纳米粒、缓控释等复杂制剂,以及新结构、新靶点的应用转变。未来几年,化学药领域的主要增长引擎也将转换至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基于国内技术储备和成熟度,改良型新药正在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改良型新药介于创新药和仿制药之间,具有低风险、低投入、高回报的特征,成为仿制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切入点,同时也是创新药企业拓展原研药临床效应的申报方向。2019年改良型新药进入新药上市申报数量是2014年的4.8倍。PROTAC、DELT、AI+药物研发等新药物发现与筛选技术的发展,正加快推动化学创新药的研发进程,2019年1类化学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申报数量是2014年的3倍,有望成为化学药的重要赛道。

图3:化学药改良型新药和1类创新药数据分析

三、中医药赛道风口:配方颗粒、中医药衍生业态、中医智慧医疗新业态成为聚焦方向

十三五期间,中药新药上市申请数量不足15个,中成药颓势不起,滑坡明显,2015-2019年复合增速为-9.4%。虽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顶层政策加持,并鼓励经典名方开发,但中药新药尚处于新阶段的起始布局期,增长点还未到来。

图4:中药工业主营业务变化(单位:亿元)

纵观中医药各细分赛道发展态势,一是中医药融合渗透领域的外延发展将成为竞争关键。随着健康理念升级,保健品、健康食品及日化品等中医药衍生业态维持20%以上增长。云南白药大健康日化及食品板块业务占比已达17%;2019年片仔癀中药衍生品板块业务增速是制药板块的2倍;江中集团以猴菇系列产品首年收获10亿元销售规模。二是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发展新时期。中药配方颗粒已结束试点,从国家6家企业试点,到省级试点,再到全面放开,中药配方颗粒将释放40%以上的市场增速。以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神威药业为代表的配方颗粒明星企业近十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分别为28.3%、28.6%和25.1%。三是数字化融合渗透催生中医智慧医疗新服务以及中药智能制造新场景,乌镇互联网国医馆、华佗云世界名中医数字化传承平台等新业态成为传承创新的风向标。

四、医疗器械赛道风口:国产替代、智能化应用、高端技术为主题的细分赛道成为风口

我国医疗器械维持20年的15%以上的高速增长,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000亿元+,增速超过全球增速的3倍。规模体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技术创新按下“快进键”,从而解决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以及上游原材料仍受制于人的问题,以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高端医疗器械赛道主要集中在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设备三大领域,总体平均国产化率分别为36%、42%、17%。

图5:全球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

政策场景看,国家对国产器械进口替代高度重视, 2020年打响医疗器械集采第一枪,催化长期利好的投资机会,重点聚焦分子诊断、内窥镜、高端影像设备(CT/MRI/PET)、ECMO、神经介入等国产化率低于30%的细分赛道。消费场景看,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渗透率低三大要因,驱动医疗器械应用场景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不断延伸,重点聚焦POCT、化学发光诊断、家用诊疗设备、骨科耗材(运动医学)等智能化、便捷化及消费级产品。技术场景看,以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交叉融合,颠覆传统技术应用,形成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突破,重点聚焦人工器官、脑机接口、AI辅助治疗等高端技术应用产品。

图6:医疗器械细分赛道数据分析

五.医疗服务赛道风口:以线上服务为主线,从内容咨询服务延展到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服务,涵盖服务端、系统端、支付端

国家加快推进公共卫生领域数字化建设,互联网医疗迅速成长,从1.0阶段基于PC端的咨询等服务,到2.0阶段基于移动端的简单医疗服务,目前已进入3.0阶段,形成基于互联网医疗“三医联动”服务。医疗层面,互联网医院数量由2014的1家暴增至2019年的269家;医药层面,医药电商交易额五年(2015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65%;医保层面,健康险市场逐年增长,密度和深度和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7:2014-2019年互联网医院数量变化(单位:家)

图8:2015-2020年医药电商交易额变化(单位:亿元)

图9:2012-2017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变化

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手段,助力互联网医疗“院内+院外”服务模式落地,聚焦三医联动,围绕便民、高效,提供数字化诊疗方案和运营管理,对应在服务、系统、支付三个流程端口,重点细分赛道聚焦在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医药电商等服务端,医疗信息系统、医疗大数据、电子处方平台等系统端,医保支付平台、健康商业保险等支付端。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器械,国产化率,化学药,中医药,趋势,数据,产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