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疫情新常态,医改滚滚来;谋医保DRGs新支付,开平战结合新局

2020-10-16   长三角健康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金秋送爽,东西部院长齐聚西安古城,聚焦平战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

金秋九月,金风送爽,疫情的余温尚未褪去,西安古都迎来“中国东西部医院院长大会”。

“当年SARS所犯的错误,在这次新冠疫情又出现了,这对我们公立医院来说是值得深思的”,主办方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在致辞中感慨发言。

他继续说道:“这次论坛希望东西部院长在两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是对疫情的平战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反思如何从体制上改进、推广灾难应对方式常态化。二是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以后,医改滚滚来,其中DRGs支付方式的改变对医院影响较大,东西部医院院长如何应对这种支付方法的改变?”


此次会议设置了两场论坛,线上线下结合,分两个半天进行。会议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袂举办。论题探讨形式既有主题分享,又有圆桌会谈。

来自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官员、院长、党委书记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两大主题:“后疫情时代平战结合的医院发展思考和实践”“后疫情与DRG时代的公立医院‘提质增效’”。

作为东道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对来自东西部地区的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巡视员刘天奇则从医改的高度对于本次会议的交流成果寄予厚望:“这次抗疫斗争既提升了医疗卫生行业在百姓心中的美誉度,又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事业的短板,诸如财政经费投入缺失、医院财政收入比低、医疗资源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经费缺失、看病难看病贵。希望借此论坛,大家开诚布公,反思过去20年医改思路。”

厉兵秣马,搭建应急管理体系

此次疫情来势汹涌,所幸一些公立医院厉兵秣马,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是此次支援湖北医疗队总指挥,他表示华山医院平战结合的历史已有百年,在战争、地震等公共卫生危机中都立过赫赫战功。

华山医院长期坚持院内院外、应急平时战时两手抓,两手硬的应急战略,为此医院组建了固定应急医疗人员库,定期训练,可应对院外公共救援,亦可全面应对院内各类卫生应急保障任务,对应急队伍实施同一标准管理;院内应急管理架构建设较为完善,共同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平时医院储备足够多的医疗物资,多渠道进行物资保障。

在医疗设备的购置上,以便携、轻便、能够快速打包的原则,满足日常临床使用需求。便携式设备合理分布在全院各临床科室,遇突发公共事件或有医疗保障任务时,随时抽调。医院还会组建跨区域快速激动的移动医院,此次武汉首座方舱医院就是由独立成军的华山医院三纵队完成的。

同样深入一线,驰援武汉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富荣副院长表示,此次抗疫医院在三个“主战场”——驰援湖北前线,重庆抗疫一线和医院日常诊疗同时发力。

历经此次疫情,关于综合性医院如何做好“平战结合”,吕富荣分享了五点经验:第一,医院在平时就建立起训练有素的指挥、管理、技术和保障队伍,以及相应的医疗物资、建筑工程、配套设备,并预留临时发展用地。

第二,科学布局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域,尽量独立设置并满足三区两通道及院感控制需求。为此各家医院应该全面梳理、规范设置现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及必要的隔离观察病房,合理配置所需的检验、检查及其他医技支持,形成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诊治专区。

第三,合理规划门急诊诊疗流程,围绕常见疾病诊疗配置检验检查设备,减少患者诊疗服务流程交叉,做到“平时能协同、战时能独立”运行。

第四,因地制宜探索应急场地的紧急设置,结合大型养老机构、移动性车载设施(房车、集装箱)及航运中转站点设置大型综合性集中救治点。

第五,注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按风险等级实施分类救治,消除院内信息孤岛,加强大数据共享,结合流行病史,进行风险分级分诊管理,做到精准分诊。

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史无前例,一些优秀的公立医院之所以能够逆势反击,有效应对,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华东地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成绩斐然,24小时内将综合性医院改造为三区两通道的防治传染病医院,实现零死亡零感染。

疫情后医院获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殊荣,党委书记梁廷波表示目前医院正牵头设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标准,打造重大疫情国家四级战略储备体系。

注重学科建设,尤其是优势学科建设一直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高速发展的秘诀,以移植科为例,“浙一移植”品牌已逐渐迈入全球先进移植中心行列。在推动学科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同时,医院还努力提升获得感、满意感,深化“最多跑一次”机关效能改革,积极开展周六非急诊手术和日间手术等便民服务,社会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西部地区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李晓康同步分享了西京医院的高质量学科建设之路。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牵引,与国际一流学科对标,寻找差距,制定规划,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学科。

在技术研发方面,主要资助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首创开展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按需实施资助,在肝移植系列技术、小肠移植系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目前医院在肝移植系列技术、小肠移植系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

在学科发展方面,通过内化整合,比如说将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融合为消化病医院,以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鼓励多学科合作,旨在培育和打造医院标志性成果,形成品牌效应;以国家实验室平台为基础,推进医教研联合融合发展;发展国自然重点合作项目、国家杰青、优青培育项目,通过学术引领,提升临床研究水平,通过创新融合推动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圆桌讨论:学科建设助力医防融合

“这次疫情防控当中,学科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医院明天的发展、防控未来疫情,我们医院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客观评价学科建设在此次疫情中的作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高解春如是发问。

陕西省人民医院书记高敬龙认为,未来医院的学科建设必须要加强学科装备、注重学科的创新性、人员的积极性和建立学科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他亦谈到公立医院的发展还要考虑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考虑国家政策方向,同时注重改变医疗服务模式,增强疾病预防、慢病结合,公共卫生建设,实现从以临床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秦净表示,呼吸科移植是多数医院一线重点建设科室,但是对于受此次疫情冲击的一些其他科室(比如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护理学、放射医学等)的重视程度还须提升。他透露此次上海医院的发热门诊得以及时应对疫情,可谓享受了SARS的遗产,但其规模、人员、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抗疫需求,目前上海市各级医院正加强发热门诊建设,以迎接未来的疫情需要。

来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海洋同样强调学科在此次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居功至伟,同时MDT模式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危重症治疗,此外还需思考如何让专家真正发挥作用?如何让重症医学专家和前线、院内更好地联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文则提醒与会的医院管理者们注意学科发展与以人为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医院管理者如何注重形成学科优势的同时,契合国家的医疗发展使命,不忽略患者的具体需求?陈文同时还对现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高效性表示担心:“如果有下一次,医院能否通过常态化内部组织、人员、资源的调配,迅速应对未知的公共事件,诸如战争、地震?此外这次抗疫可能导致的问题是成本较高。面对严重的医疗成本消耗,如何通过预防性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和卫生服务?”

构建平展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除了学科建设,同样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宗芳介绍了自身所在的医院目前正在加快步伐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积极参与5G建设、与信息公司创建智慧医疗实验室,推进包括包括医联体建设、研发安全重点项目等,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DRG支付改革倒逼医院精细化管理

新医改浪潮滚滚而来,DRGs付费提及多年,现已逐步落实,医院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挑战已然势不可挡。

在主持“后疫情与DRG时代的公立医院提质增效”论坛时,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吁请与会的医院管理者集思广益,分享各自医院应对DRGs的思考及应对策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马现仓从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和精益医疗流程入手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路径。他提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四个目标:一是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二是控制不合理的医药费用增长;三是转换医院补偿机制;四是实施医保、医院和患者多赢。以此目标为导向,未来医院必须要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从而实现价值医疗的回归,目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从四个领域未雨绸缪:一是实施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服务,二是精细化管理,提高病案质量,三是以患者为中心,精益服务流程,四是智慧医疗,重构医疗秩序。

作为上海乃至国内的知名医院,在应对DRGS支付改革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红利,进行了院内院外资源整合。


该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医院管理经验:一是整合院际服务模式,整合治疗和预防服务,关注慢病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各类服务的协调性、连续性,实现分级诊疗。二是整合院内服务模式,按照患者需求跨越既定的分类和边界,改善医疗服务,避免重复检查、过多用药导致的并发症,同时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疗服务在医生之间、患者与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最佳的健康效果。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就DRG和DIP之间的关系谈论如何促进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RG支付改革应该要依托大数据形成DRG+DIP(大数据病种组合指数付费)模式,上海十院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医院管理工具,将DRG与经济行为有机融合,同时实现经济分析发现病种难度差异,倒逼科室DRG优化,引导科室将资源有限用于高难度病种,加大高难度病种工作量,同时鼓励科室对手术方式进行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的双目标,提质增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保部主任孙麟分析了病种(病组)付费对医院运营的影响,他从多个维度来阐述如何提高病种盈利水平:一是内修管理,所有政策适应有赖于内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整体质效的提升;开发基于临床实际和DRG评价的医保精细化控费体系,以及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实现的多引擎智能全程动态管控。

二是病种选择,确保院内各病组费用合理,对于合理费用可进行ADRG细分组,不合理费用则究其原因,或规范医疗行为,或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以控制不合理费用。

三是外争政策,纠正过度支付、过度引导和补偿、引导不足,合理设置医保分配权重。

圆桌讨论二:互联网医疗, DRG改革的利器还是阻力?

互联网如何作用于医院DRG改革,是提质增效,还是阻力?”在圆桌讨论的第二环节,高解春再次抛出极富思考价值的新问题。

对于互联网助推医院DRG改革的作用,在座院长都一直认可,在助推策略与条件领域,大家展开了深度的探讨。

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黄云超表示,互联网医疗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远程医疗,更是为了将医院服务得到更好延伸,同时也可以管控成本减少总费用以应对DRGS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医院应该与有关机构积极建立互联网延伸服务的规范和标准,积极发挥互联网在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中的价值。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丁克峰高度评价互联网的“提质”作用,目前他所在的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时就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价值,比如采取互联网医疗服务引导患者居家伤口处理。至于“增效”,丁克峰认为在目前医保和相关工作中,互联网医疗打通DRG收费是必然方向。

“互联网的提质增效作用应该建立真正互联互通这个前提上”,杭州医学院院长黄东胜说道。“现在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仍有问题,电子病历无法共享,影像云无法共通”。如何实现共通?首先要有规范和指南,不能一刀切。目前关键问题还在于政策,用政策保证利益分配,用法律法规保障医疗纠纷等。此外,他认为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空间大,不久将来诸如AI逻辑判断等会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东方医院副院长李钦传提醒在互联网医院建设的过程中,院方应考虑“患者”、“医者”、“供方”三方存在的问题。患方是否接受互联网医疗?医方有其固定的习惯,如何让医方增加主动性,医院管理模式要如何调整?从供方来看,怎么选择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如何对其监管?又该如何把控质量?这些问题需要思考清楚,才能谋定而后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高度评价互联网医疗所能起到的四大提质增效作用:一是就医流程更加优化;二是上下转诊机制更加健全;三是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利用互联网+AI技术会提高诊断水平;四是可以增强三级公立医院患者粘性,互联网医院可以将分级转诊分流走的病号,还可进行家庭医生签约。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表示,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政策消除医院管理者不确定的心理预期。不过他同时也强调,作为医院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给政府建言献策。

针对目前医院随诊信息碎片化,缺乏闭环管理的现状,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蒋军辉提出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技术优势进行会诊前、中、后的闭环管理,必要时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来助力医院诊疗服务。

谈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技术红利,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吴文忠提供了四点建议:首先,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注意标准化,其次是利用创新服务思维,再者是加快培养远程互联网复合型,最后是保证信息安全。

陕西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助理马欣认为DRG的价值不仅仅是医院支付方式改革,更在于快速提高医院运营质量,在这两大领域,互联网医疗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值得医院管理者深入建设。

 “医院管理始终的核心是保证质量!医院须控制人力成本,使其能力与问题相匹配,不大材小用,也要注意激励引导医生,还要注重学科建设,精准理解政策动向。医院还要夯实信息化基础,将其用于流程、监管、质量体系、分诊。”作为圆桌讨论的总结陈词,高解春吁请与会的医院管理者正确认识信息化的发力方向,切实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DRGs,互联网,DRG,医改,医保,疫情#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