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病原菌以曲霉菌属、念珠菌属最为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总发生率为2.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该发生率为7.7%,同时也是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虽然市面上抗真菌的药物不断更新,但仍存在一些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
1. 真菌治疗的耐药性。目前国内IFD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产品。各类产品虽在不同菌种上各有优势,但大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会导致更换治疗方案,从而加大新菌种的感染风险。
2. 药物安全性。市场现有治疗IFD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负担或导致幻视的症状。甚至一些仿制药产品,由于产品稳定性差,导致药物结晶,从而造成患者损伤的现象。
3. 药物经济负担过重。由于IFD好发于肿瘤或者移植患者身上,这类患者在前期的手术治疗中已经投入较大的治疗费用,并且在手术后又多需要在ICU中进行观察,可以说对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是非常重的。而真菌类药物的服用周期短则14天,长则可能达到半年,因此这无疑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雪上加霜。
另外,虽然仍存在基层医生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但医生整体对于抗真菌感染诊疗意识是在稳步提升的提升,同时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IFD药物的市场规模逐年显著提升,已经从2016年的53亿,增长至2019年的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在14.7%。因此,新产品如能全部或部分解决当下未满足需求,在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进入IFD药物市场是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的。
文章来自:睿安管理咨询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