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呼唤互联网医院,公立医院能搞成吗?(下)

2020
05/22

+
分享
评论
敖瑞-rick
A-
A+

上一篇: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515/content-1113489.html,我介绍了公立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的愿景,打造“择优”、“分享”和“效率”的医疗服务。

本篇让我们长话短说,直奔主题,公立医院干互联网医院的喜忧参半,左右为难。

优势

首先,公立医院干互联网医院有政策优势。本次疫情期间,由于医患失联,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随之颁布了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政策由“审慎”转为“支持”,相比商业化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公立医院由此获得了更大的政策空间。

其次,公立医院有资源优势。医学院、专家等科研资源,长期积累的临床数据资源,还有多年积累的品牌和患者资源。疑难专科能力是公立医院“皇冠上的明珠”,经过历时的积淀,专科内部大量的疑难病例成为了宝贵的财富,一个个治愈的患者也成为病友群里的传奇,反过来筑牢了公立医院的品牌基础。

最后,公立医院有动力,互联网医院可以开展更多自费项目,优化医院收入结构。自2009年以来,医改一直着眼于药物控费,从“零差价”试点,到4+7集中采购,都一以贯之的希望医院能够降低药占比。近期大热的DRGs,更提出了医疗保险部门和医院之间实行风险分担机制。因此如何优化收入结构,新增自费服务(或服务包),成为了公立医院被“倒逼”出来的动力。

但是作为非完全市场化机构,公立医院自身也带有先天的桎梏:

首先,信息科投入不足、思想准备也不够。

笔者跑过很多公立医院的信息科,和不少信息科管理者交流过。在沟通中笔者发现,信息科的定位非常尴尬。

尴尬一:在医疗业务为主的公立医院里,信息科一定被视作成本中心。很多医院的管理者会打着重视科技的名号,但是真进去一定会发现都是表面文章,说到底最后分奖金的时候看的还是哪个科室贡献多少利润,一个信息科做的东西又不是市场导向的,如何 PK 其他专科?待遇提不上来,招来的都是二三线的人才,这又导致更不可能再发挥出什么创造力,干脆就老老实实做成本中心,搞懂医院内的政治才是最重要。

尴尬二:医疗是包括治愈、照护以及服务患者的行业,专业度太高,科目复杂。空降一个互联网人才可以吗?其实也不行。医疗业务的主导属性太强了,如果对各个科室的临床路径不了解,直接用黑科技硬怼是不行的,这也导致了不论在互联网行业积累多少研发经验的高端人才,直接空降过来一样不好使。

尴尬三:临床业务本地化、患者数据内网化的“政治正确”,把对外合作的路给堵死了。在金融用户数据、互联网用户数据泄露地满天飞的时代,患者数据是更敏感、更隐私的信息,这导致国内公立医院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一切信息化项目都必须部署在院内,这样的“政治正确”壮大了东软、万达、卫宁这样的施工队,但是公立医院也因此完全错过了过去15年的互联网红利。

以上几个尴尬,注定了医疗机构整体的信息化速度一定是快不起来的,但这一大口“黑锅”信息科一个部门根本背不动,环境、行政部门和具体的科室也有被动的一面。

其一:我们的医保作为支付方,鼓励治病、治大病、不鼓励保健预防。病越严重,报销额度越高,医保报销范围是一个指挥棒,让医疗机构无暇挖掘患者的保健预防需求,保健需求首重日常、功夫在院外,其实是互联网医院开展最好的场景,就这么被错过了。

其二:医院只关心患者复诊率和床位周转率,不关心别的(疫情期间加一个院感)。

其三:科室劳动强度太大,低头拉车已经精疲力尽,没有余力抬头看路。科室里只有六个萝卜,但是要保证占满八个坑;如果不省着用医保,还要被院里K。科室的医生自顾不暇,又哪里有余力去提升管理质量,建设无纸化门诊呢?

以上几点是阻挡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几座“大山”,然而对于如何“搬山”,笔者经过思索,也总结了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引入医疗信息化评级标准,借外力制定信息化路线图。要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先打好信息化的基础。不论是国内的评审还是国外的评审,都指定了一条符合信息化建设规律的路线图,某种意义上对公立医院是一种指导。

二、充分授权科室,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科室是服务患者的第一线,也是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主体。如果院方能充分信任科室,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和第三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展以本地为主的咨询服务、上门服务、评估服务或者患教服务,也可以迅速挖掘出患者的需求,同时增加收入。

发现赚钱的业务之后,再收回来自己做嘛。

三、整合现有业务数据库,打造数据集散中心,利用数据的思维观察医院的发展,在利用运营思维不断分析业务弱点,优化数据。

商业智能BI是数据可视化的工具,是互联网企业主流的辅助决策、辅助运营工具。利用BI,医院可以将数据图表化,这样会带来两个改变:医院的数据资产可以被估价,有条件和科研院所、医疗企业、智能设备、社区联盟、健康管理平台开展平等互惠的合作;数据可以转化为信息,帮助临床科室持续提升管理质量和安全性,最终加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疫情也呼唤“价值医疗”,公立医院承担了造福一方的责任,有义务不断的拓展医疗服务的边界,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公共产品。未来在打造互联网医院的过程中,我相信公立医院一定依然是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首选平台,公立医院中一定会出现“互联网医院”的标杆平台。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院,疫情,互联网,科室,医疗,数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