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笑笑
通讯员:朱捷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5月下旬的一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黄朝阳来到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仙华院区,为这里的60余名基层医生上了一堂实用而又接地气的慢病管理培训课。
黄朝阳说,之前自己的工作模式就是在浙大一院出门诊、做手术,很少直接面向基层医生授课。2015年9月,浦江县人民医院挂牌浙大一院浦江分院。2017年12月,黄朝阳作为下派专家,担任浙大一院浦江分院(浦江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2019年年初,浦江县正式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始的一幕。
这一切的变化还要从浙江省推行“双下沉、两提升”和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说起。
不走过场,实打实做好医联体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隶属浙江省金华市,辖区近50万人口。2015年9月18日,响应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政策,浦江县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浦江分院,成立“浙中心血管病中心”和“浙中泌尿外科中心”。与此同时,浙大一院投入4000万元倾力打造“浙中心血管病中心”和“浙中泌尿外科中心”,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浦江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达到三乙医院的水平,并扩大服务半径,辐射到周边地区。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确定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心内科、肛肠外科、感染科等学科为重点合作学科,胸外科、妇科、放射科、病理科和B超为重点帮扶学科,浙大一院派出专家团队常驻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团队负责人担任分院常务副院长,其他成员担任合作科室业务主任。
据浦江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黄朝阳介绍,在浙大一院专家团的帮扶下,浦江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日趋完善,医疗技术正在实现弯道超车,科研创新蔚然成风。仅仅2018年完成省级课题立项2项,市级课题立项4项,县级课题立项18项,其中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1项,共申报实用新型护理专利214项、护理发明4项,开创了历史先河。
2017年8月,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浦江分院正式上线。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浦江分院以浦江县人民医院为实体医院,以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为技术支撑,分成互联网医院平台、远程医疗平台、远程教学平台、慢病管理中心四大模块,建立浙大一院县级医院(浦江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16家乡镇卫生院和60家村卫生室四级联动的诊疗模式。在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浦江分院,患者在浦江县人民医院医生的陪同下,就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与浙一专家面对面,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用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更权威的诊疗意见。
三年来,浦江县人民医院借助浙大一院的品牌和资源,40余项手术填补院内空白,浙中心血管病中心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医学龙头学科”,全省首家“中德前列腺健康工作室”落户浦江,“浙中心血管病中心”和“浙中泌尿外科中心”快速发展,已成为浙中地区响当当的金名片,浙中地区首个县级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全省县级医院首家国家认证的心衰中心创建成立……这一切的变化无不体现着“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成效。
做好医共体,让老百姓得实惠
2019年2月,《浦江县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成立以浦江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和以浦江县中医院为龙头的浦江县中医院医共体。
方案指出,医共体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组织架构,对成员单位按照院区实施扁平化管理,成员单位人财物全面整合,功能职责整体纳入,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共同体。医共体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为医共体最高决策机构。
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叶舟说,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医共体成员现有门诊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强化“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慢病联合门诊)一体化运行模式,即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科医生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内全科医生一起开展医疗服务工作,通过门诊带教、业务讲座、技能培训、病案讨论、慢病管理等手段,畅通专科和全科医生之间的沟通壁垒,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主动、连贯、综合、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
“医共体建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充电学习的路上。”吕国天是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仙华院区的一名家庭医生,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走村入户,为签约对象提供医疗服务。“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老年患者。都是老病号, 不少都久病成医了,有时候提出来的问题挺高深,我还一时反应不过来。”吕国天说,“以前学习的机会也不少,但工作太忙,根本抽不开身去学习培训。现在好了,县级医院的专家亲自到家门口传道授业解惑,和我们一起解决疑难问题。把我这个全科医生,修炼成了精通多门专科的多面手”。
自浦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以来,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医院已向下属院区提供义诊96次,开展医疗业务培训125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本着“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坐诊带教、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学科建设,县级强县域才能强
在浙江省深化医疗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中,浙大一院浦江分院(浦江县人民医院)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完善“五大中心”建设,开通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患者从院前、接诊、MDT会诊、检查、检验到治疗、手术均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有效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
2017年1月,浙大一院浦江分院(浦江县人民医院)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在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教授的指导下,通过整合心内科、急诊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学科优势,与乡镇卫生院密切合作,为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打下了基础,保证了院内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导管室,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黄朝阳告诉记者,浙大一院浦江分院(浦江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内,将主要再灌注方式从溶栓提升到急诊PCI。“急诊PCI不仅从无到有,而且还从完全依托浙一团队成长到本土医师能够独立完成急诊PCI。目前,医院胸痛中心傅国栋主任医师和薛忠献副主任医师已经能常规开展急诊PCI,完全具备急诊PCI能力,并将D2B平均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
2018年11月,医院开始筹建心衰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6月通过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成为浙江省县级医院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基层版心衰中心。
目前,该院胸痛中心和心衰中心的创建成功,带动了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以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综合诊治能力。在胸痛中心的影响下,医院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与医共体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上下联动,助推了分级诊疗体系。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和健康县域传媒共同开展的“2019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县域版)擂台赛”全新启动。
1.征集对象:全国县域医院
2.征集时间:5月15日—8月15日
3.活动详情关注“健康县域传媒”微信公众号,点击擂台赛子菜单。
案例提交:在电脑端进入大赛官方界面:
http://case.cn-healthcare.com/2019,点击县域类,选择赛区划分后,再选择主题类型,开始提交案例。
4.填写医院信息、联系人信息和案例信息时,需准确无误。同一家医院在提交不同主题的案例时,需保证医院信息一致。
5.提交案例的材料为案例PPT(格式参考2019年案例模板,点击下载)+书记/院长点评概要(300字以内)+患者应用场景视频(自愿提交、加分项)。
6.提交案例后,工作人员会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如审核通过将在“我的案例”中显示已通过,同时在案例主题页面展示;审核未通过,则在“我的案例” 中显示未通过,请申报医院参考退回原因和建议进行修改,点击“编辑”再次提交。
如咨询参赛事宜,可联系
曹老师(17301253186)
曹老师(18500878566)
【特别说明:参赛医院对提交案例的真实性负责,所有参赛案例组委会将不予以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同时授权健康县域传媒非营利性使用。】
改善医疗服务,县级医院在行动,擂台赛大幕已经拉开,只待君来!
健康县域传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