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救心是社会事 救命是医院事谈该不该救那个一心求死的患者?

2019-05-30   吴帅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一患者20小时前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现在被酒店工作人员发现,送来我们医院。但是患者不配合治疗,并且明确表示不要救他性命,就活了还会再次自杀,并且不会支付一分钱医疗费的!家属都在CQ,联系不上。”  

这是几分钟前,一位医疗同行在某医疗群发出的一条信息。眼前最急迫的一个决策问题是,要不要救这个患者?救或不救,众说纷纭。

我很少在群里发言,但此时也情不自禁分享了我的判断——救了再说。

很幸运,下一条信息弹出不谋而合的观点——我的指示是:全力抢救,这个节骨眼上别谈钱,谁让这是公立医院

我才松了一口气,这个很幸运的人,当然是这个患者。他遇到了一个有担当和专业精神的医疗管理者。否则,后果可想而知。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要不要救。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才是规避医疗风险,避免纠纷,规避被反咬一口和费用收取问题。

很显然,一个是理想的问题,另一个是落地的问题。

如果没有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行医的初衷就丢了。

光有理想,缺少智慧、方法、技能、经验的支持,那也可能在人心险恶的现实社会中碰壁血流。救命是一种能力,先有能力,其次才是态度和情感纠葛,还有方法选择问题。

就像这个真实案例,患者不配合治疗怎么办?结果不好,家属要起诉医院怎么办?大量的经济坏账产生,怎么办?要签字治疗文书手术文书,怎么办?患者赖在医院不走了,怎么办?这些难题一个又一个。如何应答和突破困难?

现在也终于理解那句传承下来的老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要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良医,要有“相”的才华和胸怀,医事之难,可见一斑。

也终于理解了西方的医疗体系,为什么要坚持精英教育,通过层层残酷无情的淘汰,只筛选出最优秀的人来担当这个职业角色。这完全是社会现实所逼啊!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的心死了还是活着?这是社会事。心寒致死,医生也只是提供暖心的一个角色而已。

但一个人生命垂危的时候,公立医院消化这些风险和难题,千方百计,先想方设法把这个人的命救回来再说。万一,这个患者经过时间的消化,突然想通了,选择积极乐观之路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老者深思熟虑的决定。很可能只是一个年轻人的意气用事的耍狠,没想清楚后果。

再现实一点说,至于后面还要不要再轻生?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今晚,一个年轻人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个很优秀的医疗管理者。这是一个好运气的开始。

希望,他的好运气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摆脱生命的某段雾霾灰色天气。

【活动来啦】

“护理创新我有一套”第二轮活动来了!鉴于第一轮活动仍有不少护士申请参加,但由于时间问题而遗憾错过,现健康界搭建平台启动第二轮,征集全国护士临床创新技能。情系患者,心灵手巧的你,快向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秀出你的创新发明吧~戳此即刻参加活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救心,医院,患者,医疗,良医,护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