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护士在工作中“自扫门前雪” 就可以相安无事了吗?

2019-05-15   护士笔记

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所有护士都“自扫门前雪”,很难做到相安无事。

今天早上一个阿姨带着一个孩子来到采血室采血。一问才得知是祖孙两个人,她们来到了我隔壁的窗口,孩子哭闹、拼命挣扎。我的窗口不忙,我就去帮忙拽住孩子的胳膊。

“你别拽他的胳膊。”同事说。

  这个时候我的窗口又来了病人,我只好折返回去。

 “孩子的血管不好,实在找不到你就去儿科吧。”同事说。

  我们采血室有规定,只采5岁以上孩子的血。可是眼前的孩子是7岁。同事的回答让我不由得直皱眉。

  一会儿得功夫,只听见同事说:“孩子血管不好,还是去儿科吧。”我看见孩子左手按压着针眼,大哭起来,显然是没有穿刺成功。

 “唉!这儿科在哪里呢?还是帮帮忙再找找吧。”孩子奶奶哀求道。

我刚想起身去看看,同事又接着说:“让他去儿科吧。”

孩子奶奶带着孩子离开了采血室,但是走得却是相反的方向。我一下就着急了,立刻冲了出来,朝孩子奶奶说:“回来吧,我给你看看。”嘱咐孩子坐到了外间,他还是边哭边挣扎。

“宝贝啊,你看人家这个阿姨是帮忙,是帮咱们呢。”孩子奶奶说。

 这个时候我身边的芳姐也走了过来,协助我帮忙按着孩子的胳膊。我在孩子的右胳膊处绑住止血带,有一根血管也是不太明显,但是想到孩子奶奶是一个挺通情达理的人,我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果断的穿刺没有丝毫犹豫,一针见血。协助按压,孩子的奶奶对我是千恩万谢。

 孩子的眼泪还是噼里啪啦地往下流,我意外地发现孩子的奶奶也是泪水涟涟。“阿姨,你怎么了?孩子小都会闹一些小毛病的,没事的。”我说。

“怎么搞的,只是睡一夜,孩子的眼睛怎么肿了。”孩子奶奶说。我和芳姐都是泪点很低的人,几乎都忍不住流眼泪了,安慰着人家,看着孩子大大的眼睛,清秀的五官,真是一副人见人爱的好模样,让人打心眼里怜惜。

孩子走后,我责备了同事一句“你让人家去儿科,人家这么大年纪着急上火的能找到么?”同事没有说什么。都说护士的工作责任和分工明确,有句话说得好“各人自扫门前雪”护士长休假,有代理护士长,我这么做是不是有点遭人烦呢。我暗暗思忖。

每个人的工作方法不同,同事这么做,如果护士长在科室,一定会让其他的护士接手完成采血的工作。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规定只采5岁以上孩子的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先给患儿评估一下血管,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性。遇到这样的情况,的确要看看孩子的家长是否通情达理,再决定要不要帮忙。

在沟通上,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儿科护士的技术能比我们好一些,她们扎孩子的血管比较有经验。得到家人的认可然后再扎,这样压力小一些,成功就会大一些。

今天这种情况,我作为旁观者,已经确认这个孩子的家长——阿姨是通情达理的人所以才果断的去帮忙。

阿姨的举动也让人暖心,尽管心疼孩子,她还是说,人家阿姨是来“帮忙”的。听见她这么说,我才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如果是孩子血管实在是不好扎,我们要做的是给与沟通和协调,不忙的时候陪同患者,亲自把患者送到儿科,或者是指明通往儿科的方向,电话沟通请儿科护士帮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

如果阿姨带着患儿去儿科,再没有沟通的前提下,很容易引发纠纷和矛盾。可见,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所有护士都“自扫门前雪”,很难做到相安无事。

【活动来啦】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健康界搭平台展示全国护士的技能,推出有趣有料的“我有一套”征集活动。快把你的出彩告诉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吧~人气护士和团队还将获得精美好礼和荣誉证书哦!活动链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90510/content-518884.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护士,门前,工作,采血室,儿科,孩子,同事,血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