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和红鼻子的那些事 | 护患沟通我有一套
“白大褂和红鼻子的那些事”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赵小燕 )
4岁的小宝是一名脑瘫儿童,已经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治疗近2个春秋。据他的康复治疗师说,近期小宝的进步很大,治疗时配合度明显增长。
原来从2个月前开始在每周四的下午有戴着红鼻子的“小丑医生”来到病房,跟小宝做游戏,协助康复治疗师一起为小宝做治疗。小宝的姥姥说,现在小宝可喜欢做治疗了,治疗时也不会吵闹,他非常喜欢戴着红鼻子的“小丑医生”!
什么是“小丑医生”
“小丑医生” (medical clown)是专业人士通过滑稽、夸张的表演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用幽默的力量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和恐惧感。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的治疗方法。
“小丑医生”亦被称为快乐疗法。是通过有趣的互动,分心和赋权的机会为患者提供积极和支持的关系。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及欧洲多个国家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 发展较为成熟。但在中国“小丑医生”的概念还比较陌生,临床推广应用并不突出。
小丑医生已经成为医学领域替代疗法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产物,也是医学进步的一种体现。小丑医生面向所有疾病患者,尤其针对儿童患者。在我国儿童就医感受呈现以下特征。
儿童的就医感受
据统计,在我国0-14岁儿童年患病率高,高发季节多地门诊日均就诊量达1万人以上。儿童诊疗时风险大,配合度低。平均每个患儿就诊时由2-3个家长陪护,诊疗环境非常嘈杂,家属感焦躁、紧张。儿科医师资源也紧张,特别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 ,儿科就医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同时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对挫折和生活变化应对能力差。无论到门诊还是住院均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快乐、恐惧、焦虑、心理苦闷甚至会造成心理创伤。
作为医务人员,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善他们的就医感受?让孩子们不再恐惧或尽快适应医院环境,让他们快乐就医?
解决方案
“小丑医生”活动在近30多年的积极探索中,被证实对减少皮质醇有益,降低的皮质醇水平减弱了住院应激的影响,能减轻压力,有助于愈合过程。该活动还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空间,应对噪音或沉默,保持亲密感,并应对他们身体和医院环境中的情绪,赋予了孩子们权力。
“小丑医生”能很好的将游戏融入治疗, 游戏在治疗中能有效的转移情绪,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此,我院党委于2017年通过引智引入了“小丑医生”项目。
实施方案
1项目培训
在2017年7月我院举办了“第一届以色列小丑医疗培训班”,院内共10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
为学以致用,在同年12月,儿童医学中心成立了院内首支“小丑医生”志愿服务队。共31名有资质的医护入员参加,分为6个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担任组长。
由组长对团队成员再次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儿童心理、应激心理、表演技巧等。帮助成员熟悉和掌握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了解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减轻心理负担。
并建立了“小丑医生”微信群,成员可在其中交流经验和体会,分享资源,通过自学和互相交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该项目还获得了医院大力支持,提供专项经费予以装备保障。
2制度保障
首先建立了“小丑医生”工作制度,实施小组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按月轮班。
将“小丑医生”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每周四下午是“小丑医生”盛装出席开始活动固定的时间 。特殊的节日时候,科室根据需要策划“小丑医生”特别活动。
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需做好记录,填写活动登记表。邀请患儿家属和团队成员评价活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小丑医生”志愿团队的服务水平。
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常规会议,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措施;每年组织一次督导,请专业人士点评和指导。
3实施细节
结合本土特色,制定了患儿从诊断到康复,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活动方案。
特地选取中国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跳跳虎、小黄鸭、小熊等,以游戏和互动为主。给孩子们送上一段表演、一份礼品、一个拥抱、一个心愿一些鼓励的五个一活动内容。
活动针对不同病种结结构,以患儿心理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的欢乐处方。
4应用场景
针对门诊患儿候诊时间长,流动性大等特点,小丑医生在候诊区,通过表演、互动、缩短心理候诊时间;诊疗室的医生们也时常带上红鼻子为宝宝诊断,增加与患儿亲密感;每天一位治疗班的护士化身小丑医生为患儿做打针、雾化等治疗,提高治疗配合度缩短门诊逗留时间 。
在出入院接待中心,由小丑医生接待入院患儿,缓解患儿入院时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宝宝能迅速融入医疗环境 。
对于无家属陪护的患儿,小丑医生会利用体息去时间陪伴关爱宝宝,一个温暖拥抱、一段好听的故事、一首亲切的催眠曲,将浓浓的亲情传递,缓解患儿的孤独恐惧。
小丑医生还邀请病程长的慢病患儿,进行模拟治疗,将健康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有心理治疗背景的小丑医师深入病重患儿的床旁,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鼓励宝宝战胜疾病,增加治疗的勇气和信心。
小丑医生还陪伴手术病儿进入手术间,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感。
对于还需持续康复治疗的患儿,小丑医生与康复治疗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
成果成效
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小丑医疗成效明显,获得各方一致好评。
家长一致认为小丑医生给孩子带来了欢乐,释放了自身焦虑情绪,并感受到温暖的就诊氛围。
宝宝在治疗中说:“我再也不拍打针了,我长大了也要当小丑医生。”
团队成员也感慨:“游戏互动舒缓了工作压力,收获了快乐和满足,提升了多维职业成就感。”
社会认可度增长,老百姓夸赞医院有爱心,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2018年9月色列专家再次来院,对我院本土化的“小丑医生”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
小丑活动让我们在传递爱与幽默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为临床儿童心理疾患评估提供有力依据,构建了游戏与治疗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推广应用
我们将“小丑医生”推广至院内康复医学、肿瘤、血液、呼吸等多个科室。同时也在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平台,进行推广,吸纳了更多志愿者参与。壮大了我院的志愿者队伍,丰富了志愿者文化。我院多元的志愿者活动获得了多项荣誉,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表示:能够以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验患者的痛苦,在与患者交流中培养其同理心、语言表达等沟通能力。能够直观地看到患者和家属的笑容和快乐,从而增加自身的快乐和满足感,加深对“医疗服务的是整体人,而不是疾病本身”这一内涵的理解,充分证实了志愿者服务是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的有形载体。
未来发展
“小丑”是西方的经典形象,在未来我们将以“小丑医生”为突破口,结合本土文化,立足区域特色,丰富活动内涵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小丑医疗与
专科疾病治疗护理相结合,促进该领域专业的细分和发展。计划将小丑医生培训前移至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对医疗护理内涵的认识,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其中。
“小丑医生”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治疗方法,它所秉承的快乐就医理念,丰富了非医疗服务的内涵,点亮了医学人文精神,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小丑医生,作为一名医学人文的践行者,要学会的技巧不多亦不难,可带来的快乐却是无限的!爱心播撒,快乐传递,传递微笑与爱的力量!
绵阳市儿童医学中心
2019年5月15日
【活动来啦】
“护理创新我有一套”第二季火热来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健康界搭平台展示全国护士的技能,推出有趣有料的“我有一套”征集活动。戳此即刻参加活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