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医药发展迎来好时代 82岁老中医56年从医经验盼后继有人

2019-05-13   医言记

中意的徒弟很难遇到,一切得看时机和缘分。

本文作者|医者谈 双忆

中医有理论可循,有实践手段可行,中医药的大好时代正在到来,我辈当重视和珍惜!——张崇孝

图 双忆摄

1

第一次见张崇孝大夫,是在2018年5月11日。那天,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一行莅临西安益群国医堂考察指导工作。

我跟随王国强会长一行在益群国医堂参观了医馆的整体布局,查看了医馆的药房、药材和诊室,王国强会长还和医馆坐诊的陕西多位名老中医亲切交流,张崇孝大夫就是其中之一。

图 益群国医堂员工摄

就在王国强会长和张崇孝大夫就“二胎”和“不孕不育”等热门话题深入交流的间隙,我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位82岁的老中医,白头发衬着带斑的脸庞,言语中透出一股坚定的力量。

“在益群我主治妇科不孕症,看好一对不孕不育症患者,意味着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能给夫妻双方家庭的老人带去很大的心理抚慰,也为社会创造了一份和谐和幸福。随着国家二胎策的实施,我帮助很多对高龄夫妇怀上了孩子,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也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张崇孝大夫在交流的最后对王国强会长自豪的说道。

考察指导结束后,王国强会长对益群国医堂人才济济的中医专家团队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医馆在中医药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保持中医精髓,以人为本,注重传承,体现中医特色,将中医药的精神发扬光大。

图 双忆摄

2

起初,我对张崇孝大夫的了解仅源于他个人简介中的只字片言。

张崇孝,1937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师从父亲张汉臣,家学功底深厚。1957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3年服从国家分配就职于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在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在陕南安康县医院工作过三年,后调回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基础研究工作,后担任诊断教研室学术带头人直到1997年退休,在中医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诊断学领域颇有建树。退休后的23年里坚持出门诊至今。

父亲张汉臣是张崇孝最初的中医启蒙老师,后来他的很多临床诊疗思路及方法和老中医张汉臣也是一脉相承。

图 双忆摄

从初中开始,张崇孝便开始到父亲的诊所帮忙,但让张崇孝第一次对中医药的神奇产生了兴趣,引起了好奇心,是因为一个林县的患者。

林县离安阳很近,当地食道癌高发,有一个姓黄的农民,在安阳市医院被确诊为早期食道癌,医院让他做手术,但他害怕,于是就找到安阳市在乔家巷出诊的张汉臣求救。经过张汉臣3个多月的医治后,这个病人觉得自己吃饭都和正常人一样了,张崇孝陪着病人去安阳市医院再次做检查,西医看了片子之后说一切正常,癌病完全消失了。跟随父亲出诊的张崇孝看到这个结果觉得很吃惊,从此他也就下定决心要学中医,要当中医大夫。

1957年,张崇孝以河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往后的60多年里,他和中医药始终相伴,再也没有分开过。

图 双忆摄

3

2019年3月22日,我来到张崇孝大夫位于咸阳市仪凤西街的家中,张崇孝大夫身着大红色的毛衣和深灰色背带裤来给我们开门,俨然一副30年代上海滩绅士的派头。

他的家收拾的既干净又整洁,每一处陈列,每一个摆件都传递出主人的独特品味和脱俗雅致。

尽管张崇孝大夫已经82岁高龄,但他热爱学习和接触新事物,家里用的电器智能化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他边跟我们聊天,边熟练的使用手机给孙子完成了电子转账。

图 双忆摄

图 双忆摄

当我问他行医56年以来,无论时代观念如何变迁,始终和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秘诀时,他笑着答道:“中医是整体疗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比西医更亲民。我经常跟学生们说,要想不出医疗事故,一辈子要虚心、细心、耐心,只要给病人把病看好,病人是非常感谢大夫的,只要我们大夫实实在在为病人着想,病人也会换位为大夫着想的。”

在张崇孝大夫看来,中医有理论可循,有实践手段可行,随着国家中医药法的落地,中医药的大好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当重视和珍惜,要发挥一切积极性研究和发掘,不能眼看着我们国家中医药的优势一点点丧失,在中医药传承的很多方面被日本、韩国、美国所超越!

4

1963年张崇孝被分配到陕西中医学院以后,学校人事科张科长请他为久未孕育的弟弟和弟媳看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崇孝用父亲张汉臣传授的方法结合在北京跟随老师马龙伯、王子瑜等著名妇科专家教授学习的知识给予治疗,后来同事的弟弟和弟媳陆续生下两个儿子,一家人喜出望外,这也让张崇孝“送子圣手”的美名开始在陕西中医学院内外广为流传。

(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57届毕业生与前卫生部呂炳奎司长合影 张崇孝提供)

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张崇孝跟随宋向元、秦伯未、刘弼臣、孙华士等中医名家系统学习了儿科和内科,这为他后来从事大内科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安康县医院工作时,张崇孝曾遇到过一个叫陈宪尧的民工,40多岁,男性,医院查出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当时患者皮肤上很多紫斑,鼻子里面有溃疡面不停的出血,安康县医院给予西医治疗配合输血无效,在西医利用各种办法没能把溃疡面出血控制住的情况下,就请中医内科张崇孝会诊。

张崇孝从血热妄行的角度进行了辩证,然后开了三剂药让其服用,服完药之后耳鼻喉科又请他去会诊,说病情没有好转,张崇孝去了之后就细细的分析,讨论中间有个护士进来问医生,这个患者的输血结束了,还要不要继续输血,当时他就一下子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图 双忆摄

张崇孝开的方子是清热凉血为主,而病人体外输血是补热,相当于一方面在去火,另一方面在烧火,问题肯定没法解决。后来他建议停止输血改为输液后继续服用方剂,这个病人的出血症状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患者出院之际非常感激张崇孝,将手工制作的一个用黑漆刷过的木头箱子送给他。“我坚持不要,但他坚持要给我留下,我们互推了很久……”张崇孝讲述这些细节的时候,眼里满是泪光。

经过这个病例之后,张崇孝全面做了总结,后来也经常跟学生们说看病不光要学会辩证,还要有悟性会变通,才能真正把病看好。

图 双忆摄

5

张崇孝大夫目前以妇科不孕症为主治方向,先父张汉臣留给他的家传秘方--紫金种子丹是他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法宝,张崇孝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将此方不断改进并随症加减。事实证明,紫金种子丹可以有效促进卵泡发育,对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这也是很多医院的医生为求一子都慕名找他看病的原因所在。

对于当今社会流行的试管婴儿等这些被现代人追捧的医疗技术,张崇孝大夫既不提倡但也不歧视。在他看来,孕育原本就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就算年龄大的夫妇,只要卵泡和精子发育正常,完全可以怀孕生子。如果夫妻情况极其特殊,人们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受孕方式实现自己的想当父母的梦想。

张崇孝大夫作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接受过正规中医院校教育的新一代中医人,他们和之前的老中医们有所不同。

从1957年到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上大学开始,张崇孝大夫就是中西医知识的结合体和交汇体。

在临床上,每每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他都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之上同时参考西医学的检查结果,从来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纯中医的一些条条框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努力给患者把病治好,是张崇孝大夫一生的价值追求所在。

图 双忆摄

6

今年已经82岁的张崇孝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老中医一枚,56年的漫长而又丰富的中医药生涯令他的生命充实、饱满,除了临床看病,治愈无数患者之外,他还围绕中医药做了很多的科研工作,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尽管年过八旬,但张崇孝至今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没有寒暑假每周坚持出门诊。在有生之年还能再多看些病人,为更多的家庭带去健康和幸福,是张崇孝最想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也梦想将父亲张汉臣和众位老师们的医术发扬光大。和中医药结伴前行的数十年里,张崇孝教书育人无数,在有生之年,他还想通过传统的师带徒形式继续进行传承,期盼自己的医术后继有人。

张崇孝招收关门弟子最看中是“德”,他觉得品行端正才能培养出有‘医德’的医生来;其次是勤,能吃苦,肯专研,才能掌握医术;最后是悟性,不能死脑筋,要会变通。

“中意的徒弟很难遇到,一切得看时机和缘分。学中医,最讲求根器,如果没有很好的德性和悟性,看个小病还可以应付,但要成为一代大家几乎不可能。”张崇孝感叹道。

众所周知,学医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辛苦活,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素质。82岁老中医张崇孝收徒心切,收徒的标准也很高,但是对于那些心怀中医梦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他们也跃跃欲试,期盼通过相关的选拔和考核,争取到跟随老师学习的宝贵机会。

【活动来啦】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健康界搭平台展示全国护士的技能,推出有趣有料的“我有一套”征集活动。快把你的出彩告诉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吧~人气护士和团队还将获得精美好礼和荣誉证书哦!活动链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90510/content-518884.html 

活动咨询:

手机/微信:18311301805

联系人:王纳

手机/微信:13102019739

联系人:郑梦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老中医,中医药,经验,张崇孝,张汉臣,王国强,大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