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但离真相仍然很远
我喜欢徐峥这个演员,也喜欢他黑色幽默的风格,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契合了广大不成功的中年人们的心境。
故事的原型是2015年的“陆勇药案”。被病友称为“药神”的陆勇,2004年开始帮助白血病病友从印度规模性地购入靶向药物“格列卫”的便宜仿制药,后来以“销售假药罪”被起诉。陆勇被捕后,上千名病友联名为他求情,最后公检部门撤销起诉,陆勇被释放。
《我不是药神》很可能成为今年最有价值的中国影片,它戳中人们的痛点,让人泪奔。人们惊奇于为何这样的影片可以被审核通过?因为它无情地揭开了这个社会的伤疤:“天价药”、“看病难看病贵”、“贫穷与疾病”……
一、为什么药品这么贵?
影片中提到的格列卫又称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它可以大大地延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差不多可以理解为不影响自然寿命),而以前慢粒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4年。
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靶向药物」。
从发现靶点到2001年获批上市,格列卫的“诞生”整整耗费了五十年,制药企业诺华投资超过50亿美元,成就了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催生了两项足以获得诺奖的重大发现。
高投入高回报,资本的运作永远是这个规律,所以原版诺华格列卫最初在内地售价高达2.35万。
新药的研发是一项非常烧钱的工作,平均筛选一万种化合物,才能获得一种有效的药物。从idea的提出,到上万次的失败,然后到动物实验,到一、二、三、四期的临床试验,每一种新药的出现,都是耗费巨资和超长的时间。而且,如果临床使用中出现不能接受的副作用,还会被永远“封杀”。也就是说, 投资新药研发,花了几十个亿,很可能最后颗粒无收。
对于这种投入大、回款慢、风险高的投资,回报必须丰厚,否则没有人会来投资的。这是经济规律,不要说什么万恶的资本家,换作你,你也不会愿意。
有很多文章提到仿制药、专利壁垒,这些都是细节,并不能改变新药研发高投入、高回报的现状。
二、药品可不可以便宜点?
要想便宜,就是药品开发少赚钱、中间商少赚钱、零售商少赚钱,或者有人帮你付钱。
正如前面所述,一旦利润减少,便不会有更多的投资,没有投资,甚至都不会出现“好药”,或许只能继续吃偏方?
那么别人帮你付钱怎么样?比如国家兜底?药费全免?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医保支付的每一分钱,其实是都来源于千千万万个“你”,最后还是你买单。
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全国医院实行“药品零加成”,也就是说医院花100元从代理商处买药,然后100元卖给患者,中间不收取任何费用。
普天同庆是不是?
医院采购、保存、发放药品等等环节,都是有成本消耗和人力投入的,这笔钱谁来出?就好像开超市的按照进价卖东西,然后还要出房租、交税、发工资,完全违背经济规律。
药品零加成的成本,再不就是医院赚取“利润”来补贴,再不就是国家投入。最终,还是患者和千千万万个“你”交的钱。(据我所知,国家貌似没有投入)
无论如何,在国家这个层面,不惜违背经济学原理,已经做到极致。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三、国家投资研发新药,便宜卖,为老百姓谋福利,行不行?
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是应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国家出钱搞研发,然后再便宜卖给老百姓?
国家不计回报的投入,恐怕只有军工一项而已。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哪一项你少花钱了?就算是新四大发明,哪一项不是猛盈利?
退一万步,国家投资了。
事实上对于科研,国家确实有投资,而且是大投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排资助计划是255.71亿元,虽然还没有格列卫的50亿美金的投入多,但积少成多嘛,总额还是在那里摆着的,可以用时间来堆嘛,格列卫不是花了50年吗?那我们就花100年,行不行?
不行!
不要说100年,10年都不行!
就连读书的研究生、博士生,都要求在3年内发表足够的科研论文,更不要说教授们需要完成的指标。
一句话:短、平、快才是关键。
追名逐利是一回事,生存是另一回事。如果一个屌炸天的教授,研究一个屌炸天的项目,但是研究10年都没有成果(可能第11年会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成果),他应该在第2年的时候就被取消教授资格了,还研究个屁啊?
现代科研,特别是生命科学相关的科研,再也不是孟德尔观察几朵花、巴普洛夫养几条狗就可以出成果的了(当然,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量也是惊人的),是需要平台、需要巨额的投入、需要很多人的协作,才可能有一些发现。
你想构建一个好的平台、吸引资助、有很多人(很多聪明人)来一起搞科研,光靠情怀和正义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宏观问题、社会问题,只浅浅说到这里。
四、既然药品价格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平价,那医疗服务总应该平价吧?
这应该感谢政府。事实上我国老百姓享受着全球最廉价、最高效、性价比最高的医疗服务,这全是政府强势统筹的结果。
关于“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是个伪命题”的文章有很多,这里不再啰嗦,我在《您的孩子该不该报考医学院?这是一位医学博士给您的参考意见》文章中也有描述。
中国的医疗服务价格显著低于国外就不说了,中国医生的工资水平显著低于他们付出的劳动。(当然,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人默默地付出着超出回报的劳动,伟大复兴嘛,不是哪一个人完成的)以至于很多美国医生建议病人打飞机到中国治病,不但效果差不多,还省下一笔钱。
你们老是喊累哭穷,能不能有点奉献精神?
嗯,说起奉献,中国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奉献了几十年,并且正在奉献,而且将继续奉献下去。
如果换一种说法,正是对数百万医务工作者无情的压榨,才成就了今日我国高效、廉价、性价比高的医疗市场。
为了民族复兴,奉献一下又何妨?但是违背规律的事,总归不能长久。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那些痛心疾首指出问题的人,才是国家的脊梁,而那些“中国必胜”的吹捧者,只适合搞宣传。
医务人员已经奉献了,那些免费医疗的老干部们,什么时候奉献呢?明明这部分人不缺钱,为啥还要公费医疗呢?是的,他们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这是国家对他们的褒奖和承诺。但是有多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花了进去?
五、你以为是医学问题,其实是经济学问题。
医生救死扶伤,病人抉择生死,医学,应该是属于生命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
非也非也。
在国家层面,医疗就是一个经济问题。 诸位可以搜索一下历任卫生部、卫计委的领导成员,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济学背景。
这么几十年来备受争议的医改,改来改去还是围绕着“钱”的问题。
最近一则“因尘肺病误诊3名医生以“失职罪”被羁押7个月”的新闻刷遍了医疗行业的朋友圈。案件大概是说一个煤矿报案,然后公安机关抽查被鉴定为尘肺的病人的片子,重新找专家读片,最后认定由于医生过失,造成社保3000万资金流失。
肯定是跟病人勾结,收受红包一类,谋取私利。挖社会主义墙角,真是罪大恶极!!
公安机关以“经济诈骗罪”对医生进行调查。但是查来查去,硬是没有查出这三位医生收受尘肺病人的钱(这些病人都穷得可怜,哪里来的钱孝敬?),最后只能以“失职罪”进行调查。
其中法律细节我们不讨论,单说国家对此事件的态度。公安机关以雷霆之势,直接拘留涉事医生达7个月之久,即便没有查出利益勾结,仍然坚持以“失职罪”调查,可谓雷厉风行、坚韧不拔。想必也是为了发挥一种震慑作用,不要惦记社保的钱!
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红毛药酒的跨省抓捕,貌似也跟“钱”有关,也是如此这般雷厉风行。
在这里没有任何指责,警察的态度代表国家的态度。也证明了我的观点:在国家层面,医疗问题就是经济学问题。
那怎么办?那我们穷人怎么办?就只有等死吗?你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
哎!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治病需要真金白银。
作为收入低下的医务工作者,如果我生病了或者我的亲人生病了,我一样是看不起病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尽量多挣钱,该买保险就买保险,如果不行,就养好身体,不要那么拼,拼的结果还是穷,而且还要得病。
而对于医务工作者,也不要幻想“涨工资”、“增加收入”这种美梦,老实上班,注意身体,要想增加收入,只能多打几份工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