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看十年药改的得与失
《我不是药神》上映了,意料之中的,好评一片。与此同时,我国“天价”抗癌药再一次成为舆论的中心。
十年医改,有过患者个人承担费用比例下降的昙花一现,也有过基本药物价格的普遍下调,但更多的是“天价”抗癌药的市场垄断,以及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费用;十年医改,政府一直想让药价便宜一点,然而我们离药品买得起、用得上、治得好,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印度的药这么便宜?”
同样的成分、同样的疗效,为什么印度的价格仅为我国的十分之一?
以电影中治疗白血病的靶向药格列卫为例,120片的原研药在中国内地每盒的售价约为23000-25800元,同样按人民币算,美国的售价约13600元;澳大利亚的售价约10616元,而印度的仿制药品只在2000-3000左右。
造成这巨大价格落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对仿制药品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也就是说,在印度仿制药厂可直接绕过研发阶段,在原研药新药上市3个月内就能制成仿制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卖的便宜也是自然。
但对于原研药来说,2000元的价格完全是天方夜谭。要知道,格列卫的研发公司诺华,10年来投入了八百多亿资金研发新药,最终能研发成功的只有21种,能够大卖的也只有格列卫几款,巨大的成本投入直接导致了格列卫的“天价”。利益面前,医药公司也不过是个商人,逐利在所难免。再加之我国高额的关税,以及对仿制药的严格把控,同类仿制药品种少,完全不能与“格列卫”进行市场竞争,这也就是世界这么多国家中,我国格列卫价格偏高的原因。
再观印度,其实本身印度的做法就是在打擦边球,专利强制许可本身就极具争议,并不符合WTO相关规定,但印度政府面临着数亿底层民众生活在异常恶劣的物质条件下,如果连基本的看病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国家一定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动荡。同时,印度政府也抛出了另外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这些药大多是救命药,难道要让穷人因药太贵买不起而等死吗?
在利益面前,专利是尊严;
在生命面前,专利不过是互相为难。
但国家政府在制定一项规定时,往往要兼顾多个方面,就好比是钢丝上求平衡,我们不能轻易叫好,也不能随意攻击。如果像印度开放仿制药,那么我国自主药品研发企业一定会遭受重创,我们的药品研发能力势必会持续下降,今天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研发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药价高的原因。
对于我们也是一样,患者买不起药就会死,所以他希望药价越便宜越好,这当然是合理的诉求,而同时药企也希望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研发更好的药品,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个痛苦的大问题,一方面要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治得好,一方面又要扶持本土的药品创新。既要考虑当代的利益,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哪个更重要?钢丝上如何求平衡?这真的是个痛苦的抉择。
“赫赛汀等17种抗癌药进医保”
《我不是药神》的最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被告,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今后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欣慰的是,这一天似乎已经到来。
格列卫已经于2月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目录,支付范围为“跟有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并有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检验证据”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报销比例在80%左右(各地不同);
而且,不只格列卫。而且,不只是纳入医保。
2016年以来,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第一、二批谈判目录共有39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50%以上,并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39个谈判品种中,有17个抗癌药。
同时,今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抗癌药采取零关税措施,同时以国家的层面去和药企谈判,以降低将要。其中乳腺癌的救命药“赫赛汀”就是其中一种。原价在2.2-2.4万左右,国家谈完之后价格降到了7600元,医保支付70%-90%之后,患者大概只需要掏2000-3000元即可。
另一面,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国产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产创新药的审批速度也大为提高。
6月15日,中国首款PD-1抗癌药仅用9个月的时间(从提交到审批)成功上市!这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的上市申请,开启肺癌免疫肿瘤治疗时代。
7月4日,千红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CDK9抑制剂QHRD107胶囊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一类新药临床批件。该产品的首个适应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这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类型,占所有白血病发病人数的40%以上。
“两票制、零加成,药价真的降了吗?”
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药改一直是医改的核心。十年来,政府一直想让药价便宜、再便宜一点,于是有了省集采平台,有了跨省联合采购、有了两票制、有了零加成……
但种种措施之下,药价真的降了吗?只能说,降幅有限。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总是将药品价格的虚高认为是流通环节过多。但其实无论是医改、还是药改,关键还是在“人”。过去9年,我们的药品供应体系、医生不能自由执业及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化都是非正常状态的。现行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仅仅是确定药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的资格和价格,省政府从不采购药品,也不付款,既不是采购行为,也不是招标行为,而是行政审批行为,何谈降低药价?
所以想要深化医改,首先要简政放权,实施政府只管医保支付价格的政策,其次以医生自由执业和基层医疗机构改制为突破口,第三,允许医院二次议价,将采购权下放至医院,提升医院的砍价动力。
不过好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改善着。我们的医保局结束了九龙治水的局面,我们医保支付方式正在逐步推进,想来,药价下降只是时间的问题吧。
这个世界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令人期待吧。
我想,每一个从事儿医疗行业相关的人,也都迫切的希望:
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活的更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