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院内合理用药,打通集采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高质量发展”新语境下,公立医院迎来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集采已然是国家的大趋势。自2018年启动至今,集采已经进行了6批234种药品,就目前来看,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从取得的成效来看,总体呈现“价降、量升、质优”态势。
2022年8月11日,《医管精英汇——论道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云端沙龙举办“集采常态化 医管创高质”主题专场。多位医院管理者联袂直播,更有临床专家案例解析,带来他们对“集采”“用药”“医保”下的多维探讨与前瞻观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哲林作为主持嘉宾,开启本场会议的精彩内容。
药品集采的关键需各方协同执行
过度医疗、药价虚高导致人民看病贵、医保基金捉襟见肘,可见“药”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而“看病贵”难题要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孙明辉认为,开展国家药品集采需要预备的两大条件,一是药品质量的提升,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二是强有力的主导部门,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作为国家集采的有效补充,省市集采和区域联盟集采已成为燎原之势。药品集采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药厂供得上、医生乐意开、患者愿意用”,构成了成功实施国家集采药品配备使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关键的关键还是相关执行人的思想层面,需要各方进行落地执行。
PC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
STEMI起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实行再灌注,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相关指南指出,早期、快速和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的关键。对于PCI患者全程抗血小板治疗,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昕认为,ACS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围手术期、术后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合用安全性更高,单用氯吡格雷较单用阿司匹林让患者更获益。
新形势下合理用药体系的建设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看门诊量、出院人数、平均住院日、三四级手术率、患者满意度等,DRG后可能发生的绩效考核改变为收治患者总权重数、时间消耗指数、消费消耗指数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质控处处长李峰认为,DRGs付费是向“价值医疗”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降费提效”。DRGs/DIP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包括加强医院成本管控、保障医院质量安全、提升医院运行效率、加强医院绩效管理。新形势下合理用药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合理用药的需求包括行风建设要求、医院及医保管理要求、患者安全要求等。药品耗材是目前国内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应根据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益评价,选择最优的临床路径。医疗护理要发挥各级医师、护士的价值,通过医师团队的绩效考核,鼓励医师、护士发挥潜力。
专家共议“集采下用药”新思路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医疗机构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带来深刻影响。医疗机构作为采购结算的主体,是集采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在目前常态化、制度化的集采改革阶段,医院如何平衡集采药品落地政策要求和院内实际需要?从合理用药角度又该如何加强药品管理流程?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内蒙古包钢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刘岱带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主任吴东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岳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杨颖达、渭南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雷平山4位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主任吴东方:合理用药不仅要考虑安全、有效,还要考虑经济,集采对于医保、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都有益处,集采药品在保证永用量的情况下,应该多维度保证患者的需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岳文:药品集采是药品制度的重大改革,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随着集采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集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在执行集采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要进行科学化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满足群众的需求。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杨颖达:合理用药包括药品的安全,药品的安全对患者至关重要,国家也发布了相关文件,所以要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人民健康的权益。
南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雷平山:药品集采政策是医改背景下的重要创新,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报量,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上报合理范围的药品用量,同时鼓励引导医生优先使用国家集采药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感谢赛诺菲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