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一轮回,高解春“用排行榜撬动学科建设”有了新目标

2021
11/21

+
分享
评论
樂颂伊 / 健康界
A-
A+

医院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学科建设,未来的关键是临床创新。

仿佛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启这场对谈,高解春对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熟稔,来自于过往12年的每一次规划与修正。

作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于2010年创立了国内首个医院声誉排行榜,它的不断更新与升级,从另一个角度沉淀出中国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史。

聊聊今年的变化,讲讲当年的初衷,未来又将聚焦何处?

思考与实践的方向不曾更变,高解春的一段话明确而坚定:“我为什么要做医院排行榜,关键原因就是提醒医院管理者,千万不能以运营为主要目标,千万不能以规模为主要目标,医院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学科建设。”

新增学科为了鼓励什么

源于专科实力决定医院得分乃至排名的评价体系,排行榜新增了学科,就意味着一些医院有了新的提名、上榜甚至高排名的“机会”。

这算不算走捷径?

发榜之际在上海的对谈,笔者的这个疑问似乎正中高解春的下怀。

如果用这个方法能树立这些学科的标杆,吸引更多的医院关注、投入这些学科,那它当然就可以被称为“捷径”。这不是提升排名的捷径,而是刺激学科发展的捷径。

“新增学科所发掘的,就是那些已经在默默前行的、有了一定成绩和实践成果的学科先行者,评分、排名只是对他们实践的肯定。”高解春如此阐述。

那么,新增学科的依据是什么?

一是学科发展的导向性,二是普及性。

以今年新增的全科医学和结核病学为例。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依举措之一。但全科医生的培养与专科医生并不相同,全科的临床思维方法如何培养?

早在2018年初,国务院相关文件就明确提出,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医院要加强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增加全科医疗诊疗科目,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全科医生。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发布了设科标准。

但在三甲医院之中,全科医学科的建设仍有待加强。“并不是希望三甲开更多的全科门诊。但全科医生如果没有经受过三甲医院病人的洗礼,就达不到培养的目标。”高解春表示,排行榜对全科医学的纳入,就是为了引导它在未来的医院学科中占据更重要的位次。

此次结核病学进入榜单则是另一番考量。

“结核病在国际上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学科,近几年在很多国家都有复发,国内的一些地区也时有一些散发。实际上,国内也有很多医院长期以来默默地进行结核病学研究。”高解春认为,这些实际的需求,意味着一个区域内应该有一两家结核病专科的定点医院,相应的学科发展自然需要得到重视。

两个新学科的纳入,相应带来了一些医院今年排名的提升。如上海肺科医院在全国医院综合榜达到了历史最高排位41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也首次冲入TOP100。而在全科医学领域动手较早也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首次跻身于学科综合榜的单项TOP10。

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2017年也曾出现,当时被纳入排行榜的变态反应科,在国际上已是一个较为经典的学科,而在我国常常与呼吸、五官、皮肤和儿科等几个学科交叉,临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变态反应”有了自己明确的“范围”,就具备了被纳入的基础。

最新一期的年度榜单,覆盖学科已达42个。对于未来新增学科的标准,高解春认为,增加的原则是“有学术影响力,且代表一定的专科发展方向”。

十二年一轮回,变与不变

从今年回望,走过十二年一轮回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又能看到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在高解春看来,不管是从17个学科逐步扩展到如今的42个学科,还是引入20%比重的科研评价,其内核始终未变,鼓励医院打造学科建设的标杆,“不过过于关注医院的排名,那都是专科排名累加出来的一个结果”。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让医院进入快行道的例子,远有三组:武汉同济与武汉协和、浙大一院与浙大二院、湘雅与湘雅二,他们都是通过坚定而持续的发展学科,最终带动了区域的医疗水平,改变了国内的医疗资源格局,其中三家已位列全国前十;近的也有郑大一附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它们曾是当年上榜医院中的“黑马”。高解春则更正说,这应该叫学科的“黑马”。

另一个改变,就是通过学科标杆的树立,让同行去自发地对标,去关注自己的床位设备、医生素质、科研产出,继而进一步完善激励办法和管理制度。

这样的改变有多不同呢?

在高解春的回忆里,在创办中国医院排行榜前,他发现同一个学科的“国际一流”挺多,大家说的还都是收入、规模,各有各的理由。却没有量化的指标,没有可参考的标杆。

在借鉴了“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特点之后,高解春设计了中国版的医院&学科声誉排行榜。

“这个声誉,既是同行的认可,也体现了患者心中的口碑。换句话说,我要找到并且展示出大家心中那杆秤。”高解春还形容道,“比如,于外科而言,学科声誉的主要表达途径,都在手术台上”。

学科声誉的打分者,来自于中华医学会各委员会的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各委员会的常委。其评价的参考依据包括:1.重大临床创新写进指南;2.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被同行认可成为主流学协会的主委副主委等。

人工打分有其“主观”的一面,高解春对此十分坦然,声誉的评价当然离不开人,多年来的行业和社会认可证明了这个榜单与认知的吻合度。吻合度越高,可信度越强。

“但任何排行榜都不会是完美的。也希望有更多不同维度的榜单出现,放在一起参考。维度越多,看事物的角度就更完善。”他说。

实际上,笔者注意到,以2020年先后公布的2018年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和2019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为例,两榜TOP5的重合度颇高。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后者的客观性。

(注,部队医院不参与当年国考绩效考核)

改变格局的新变量:临床创新

科研以占20%的比重,从2017年起纳入排行榜的评价体系,其逻辑在于,没有科研能力、没有论文产出,怎么体现学科、医院的影响力?

细数近几年排行榜上的“标杆”,其发展关键也正是在科研和人才上的发力。

2010年排名第18位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构建了一套“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与之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及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湘雅医院临床医学首次进入了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在JAMA和Science上也首次取得突破,同时获得了多个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项。

2019年,湘雅医院跻身排行榜第13位,10年间排名上升5位的进步幅度不是最大,但在始终全力奔跑的顶尖医院队列中实现超越,难度可想而知。

类似的,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新一年的榜单中一举上升四位,冲入前十。

仅2020年这一年,浙大一院就多次面向全球顶级人才抛出橄榄枝,成功引育高层次人才近40人,给医院大器官移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等高峰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2021年10月,该院共有973、86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29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19人。

诚如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曾在排行榜发布现场参与讨论时所言,排名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评价方法之一,而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浙大一院的经验是,要将临床与科研充分融合,临床研究创新来源于临床难点与问题,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们解决的都是面向患者的实际问题。创新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病患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而他的观点也与排行榜引入科研维度,推动临床创新的思路不谋而合。在高解春看来,医院的规模并不能决定一切,人才梯队建设、青年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作用至关重要,临床创新也很重要。

他回忆,20年前中国的临床科研,都是医生自己抽了血液样本送到院外实验室进行试验,再自己拿回数据写文章。

而现在世界级的研究型医院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也有专科PI。在高解春的构想中,国内的综合医院要有4~8万平方米的科研平台供全院使用,采取医院中心实验室的研究模式,有五到六个专科PI为学科服务;一个学科又有多个PI负责不同的具体内容。IIT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模式,取代之前由药企发起的GCP模式。

以这个话题结束对谈,高解春向笔者描述他畅想中临床创新“未来的样子”时,眼中充满期待。

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全榜单由健康界、腾讯医典、腾讯云医联合发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排行榜,高解春,中国医院,复旦版,学科,临床科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