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药品国采结束后,医药价值要靠医疗来传递
我们期待在国内支持发展经济内循环的大背景下,中选药企为代表的进步企业能进一步拓宽市场,特别是一部分医保以外的、院外的市场。
第三批药品国采来了,单靠医保战略购买远远不够,还需要依赖医疗行业贯彻落实、用实用好这些惠民成果。三医联动牵连着四方利益:即医保、医疗、医药、患者。此外,药品国采,暂时最受伤的是一些让利、让量的医药企业。
本文,我们结合医疗行业应负的改革角色,先谈谈医疗接下来应如何适应带量采购,再探讨下医药企业未来继续转型的问题。
一、中选药企在看医疗行业响应程度
最近,笔者看到一个标题:考公,考研又考证,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结合第三批药品国采中各路药企的降价表现,我们想引申提问:过评,降价又推广,中标的医药企业在想什么?
回顾一下第三批药品国采的报价现场:大多数原研产品打出高价或10%的象征性降价,而仿制药企则厮杀空前,90%的降幅充斥市场,56个品种中至少出现了14个“一毛钱”品种。
对患者的影响,我们分析:
第一,不管是作为研究者还是潜在的用药患者,担心药企别伤了元气,期待做社会责任、响应药价改革的企业们一定收获大于损失,哪怕收获来得迟一点。
第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的脚步近了,比如齐鲁制药中标的大品种肠胃癌药卡培他滨单片、哮喘药孟鲁斯特纳、骨关节炎药依托考昔、肺动脉高压药西地那非都成为低价药。
对医疗的影响,我们分析:
第一,低价或超低价中标的药企、产品还需要做学术推广么?毕竟很多产品只有几分、一毛、几毛钱的最小单位货值。既然做不起推广,做不了2C,那只能2B,希望医疗行业能体谅。
第二,中选药企降价以后,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综合医改的责任必须继续向后传递。医院医生能做的包括但不限于:调整一线用药,提高经济可及性;反思推行基药的得与失。
第三,盘点医和药之间的竞争比较,目前处在医疗用药总量增长,但单位药品价格总体下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同期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未来势必出现医疗服务的标准服务购买。
第四,思考医疗服务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分化趋势,医疗行业应预判到只有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分化形成高附加值,才能赢得未来激烈、重复的竞争,仿制药的今天未必不是危险。
第五,我们一直担心在医疗和医药竞争中,相当一部分的医疗会落伍,甚至被医药边缘化。现在看来,医疗因供应者的碎片化等因素而显得强大,这使医疗服务改革成为最大难点。
第六,医疗服务改革和分化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有希望生存、有机会得到超额利润的医院医生必须努力争得主动,在带金补偿式微的新环境里,找到与新医改匹配的自我价值。
二、中选药企与什么力量结合做产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