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如何踏上改革快车道?
医院学科建设所涉及的管理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临床医疗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药物成本核算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学科建设是各种资源高效整合的一项工作。随着DRGs应用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对医院学科建设、医疗质量和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及人才培养、减少老百姓看病负担等也逐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月9日,由海南博鳌创新研究院特别策划,安进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特别支持,主题为“DRG改革下的药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线上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敏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学部主任方红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郭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潘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马雅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饶跃峰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达1.4万人次。
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敏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对医院药师、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疫情逐渐向好,各个医院系统也恢复了正常运行,这个阶段我们要总结医疗机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
随着疫情的过去以及疫情长时间存在的胶着状态下,药师要加强与临床专家的合作沟通,对于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药品的筛选与评估、药品的采购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到合理用药原则下的药品支付方式改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学部主任方红梅
药师职能转变的要求,是要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中心。从政策层面和医改形势方面都对要是只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药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事前决策层要在药物管理政策制定上做好参谋;事中要有处方前置审核、药物治疗MDT的参与;事后要有点评和用药的评价,包括意外事件等,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交流;还要利用大数据做好临床的研究,比如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药物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最终实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潘杰
DRGS改革下,对于医院来讲要追求药学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药品,还要用专业的药学知识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新的形势下,肯定需要一定的人才建设,科室的自动化信息化需要更多地投入,目标是推进医疗成本的下降。
药学部的阶段性任务,实施前要初步形成药品知识库,药物治疗费用测算;实施中要有医嘱审核,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实施后做相应的医嘱点评,更新药品知识库。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马雅斌
DRGs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在药学人才梯队建设时建议做到HIS系统和临床的配合,临床药师能够配合优势学科发展。
面临新的医改,新的政策,管理者要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让每一个成员的特色优势发挥到极致,让适合做临床药师的人更多地参与培训,临床等工作。优势病种或慢病管理做的好会整体节约医保资源,全民健康的愿望也会更早实现,药物团队也能更好的转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饶跃峰
DRGs可能是影响医疗机构日常运行和绩效考核最深远的一项改革工作,是一个非常是重要的同质化工作。药师不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最终药物都是用于临床,用在病人的身上,医院药师都是一个不同分工的临床药师。
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影响力不同。浙大一院临床药学科在全国也名列前茅,饶主任表示,在现阶段形式下是药师临床积累,自证价值,提升学科的一个好时机。
直播时间:
6月9日(周二)19:00-20:30
观看渠道
1、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2、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观看
http://study.cn-healthcare.com/collegewap/694
本期嘉宾简介
张晓敏,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方红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学部主任、INRUD中国中心组/PIVAS合理用药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PIVAS专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药学协作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MKM)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PIVAS学组/质控组组长 、浙江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等级医院评审药事管理组评审专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中国药房杂志编委。
郭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药事管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药事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药业》杂志执行主编、《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潘杰,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药房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疗保险研究会医疗保障与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静脉药物调配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卫健委PIVAS验收专家组成员。
马雅斌,现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科分会呼吸专业学组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近3年主持国家级、上海市课题3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SCI论文4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
饶跃峰,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药学部副主任,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骨干成员,省医学创新学科-药物治疗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杂志副主编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6篇,参编著作11部,授权专利6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浙江省优秀医院药师奖、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