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纷纷发力药品集采,个性化举措引争议,对各类药企影响有多大?
4月15日,湖南省发布了本省抗菌类药物带量采购的中选结果通知。根据通知,本次湖南省154个抗菌药中标,其中93个药品的单支/袋/片价格在10元以下,25个药品的单价在1元以下。
从中选企业看,基本都是本土药企,其中不乏国药集团、上海上药、广州白云山、哈药集团、华北制药、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华海药业、浙江海正等龙头企业,而跨国药企只有拜耳的莫西沙星中标。
民生药业产品战略总监、风云药谈撰稿人张廷杰对健康界表示,不止湖南省,全国其他地方的集采皆降幅颇大,这也是各省对于本地区招标采购施行的个性化举措。
除湖南省外,武汉市政府组织的胰岛素带量采购的中选结果和山西省的首批药品组团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也在近期公布或启动。引人关注的是,武汉本次胰岛素等带量采购前期采取了分组按降价幅度分配市场份额的方式,开始允许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参与本次的带量采购。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在地方性的集采方式上,武汉先走一步。他据此认为,今年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对于未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采购扩围,将会加速。
外资药企缺席地方集采
从湖南省所公布的中选结果来看,与国采所不同的是,外资药企只有拜尔一家中选。实际上,不只是湖南省,在之前河北省、武汉市和山西省等地所公布的中选结果名单中,外资药企同样处于缺席状态。
对此,张廷杰对健康界表示,湖南省仅拜耳一家外企中选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外资药企在进行招标采购时需要维护自己的价格体系,外资药企每一个品质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联动作用,一旦谋求中选就需要大幅降价,打破全国的价格体系。
“地方性的省级带量采购相比于国家集采,规模和采购量都小的多,对于外企的吸引力会更小,从全国范围看,地方集采仍然处于试水和摸索阶段, 外企可能仍然有观望情绪。”张廷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药企缺席地方集采,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例如3月进行的福建省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中,14个未过评大品种,除亮丙瑞林流标以外,其余13个品种皆由一家本土仿制药企业独家中选。
而同一家企业多个品种中标,对于官方来说亦是重要之事。一位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向健康界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医保资金压力大。多一些品种进入带量采购,把价格降下来,可以缓解医保支付压力。
而史立臣亦对健康界指出,疫情为医保支付带来一定压力,带量采购是医保控费的重要举措,预计2020年带量采购中选的品种数量以及过评品种的数量都会有所上升,同时带量采购相关工作也会加速进行。
非过评药品进入集采引争议
从目前武汉市、湖南省和山西省三地的中选结果来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史立臣举例说,在武汉市的带量采购方案中,将非过评药品及竞争激烈品种胰岛素纳入采购范围,从而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带量采购的意义是真正降低药价,因此在药品质量一致,也就是技术标层面一致的情况下,取价格最低者才能保证医保费用也支付最低价格,但武汉本次胰岛素等带量采购前期采取了分组按降价幅度分配市场份额的方式。”史立臣在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如今武汉带量采购即将推行,他并不看好其前景。不过,武汉首将非过评药品进行集采,该模式或将被其他地区借鉴。
借鉴最快的是山西省。根据山西省发布的文件规定,鼓励原研药品、参比制剂的企业参与申报,不区分质量层次。这也就意味着,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在带量采购竞标中将进行平等竞争。
这一中选规则引发担忧。“药品最重要的是药效,有些药品虽然价格较高,但是治疗效果确实好。如果只追求最低价格,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互联网上已有患者担忧追求低价会影响药品质量。
史立臣同样对此不认同。他认为,“不分质量层次意味着未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有资格参与竞标,而这将大大打击企业申请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仿制药品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本土药企发力重点转向地方集采
如今各地组织的本地区药品集采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药企本身也从之前重点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转向了重视各地方的战略发展。
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由国家专门组织的药品集采,企业之间竞争甚是激烈,不光有国内的大型药企,更有默沙东、赛诺菲等知名跨国药企。于是行业内有声音认为,因为自身实力限制,一些本土药企把发力重点转向地方集采,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此,张廷杰则有不同看法。他告诉健康界,未来企业应对地方上的集采,还需要看企业本身的战略方向。不管是专注于国家集采竞标还是转向各个地方,皆需要做好自身的层次规划,企业不要一股脑什么都想要,要在各个集采竞标中做好取舍。“每家企业的情况皆不相同,企业参与竞标的时候要考虑竞标品种的销量和将会产生的预期利润,以及自家品种推广团队的组建等,综合各种因素做好自己的战略规划。”张廷杰如是说。
史立臣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告诉健康界,企业自身亦要考虑竞标品种数量能否的保障,毕竟一旦药价下降,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量,那么销售总额也会不如预期,企业自身业绩也会承压。
医药代表线下拜访潮或将涌现
地方集采的常态化,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医药代表和相关的品种代理商。健康界特意采访了一位目前尚在职的医药代表,他表示:“带量采购是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政策,目前由于疫情尚未结束,新的工作机会也不明朗,这个时候不被公司裁员反而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目前受疫情的影响,医药代表线下拜访的机会减少,很多药企包括辉瑞等制药巨头暂停医药代表线下业务。在此背景下,有关医药代表未来的发展空间成了目前行业内关注的热点。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由于国家集采和地方集采的常态化,医药代表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步变得狭窄,从事这一份工作的人员皆需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史立臣并不认为医药代表的数量会减少。“带量采购涉及的只是医院市场,还有大量的院外市场需要开拓和发展。医药代表这个群体的结构性调整是必然的,很多厂商有多条产品线,带量采购目录的产品线之外,仍然需要推广人员。”
事实上,就国内情况来看,随着药企陆续复工复产,很多药企都相对迫切希望医药代表帮助自己弥补一季度的利润损失。虽然目前医药代表快速进行线下拜访还存在难度,暂时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互动,但从中也可以看到,药企对于医药代表的需求依然比较强烈。未来疫情逐渐得到遏制,医药代表的线下拜访潮或将涌现。
而专业型的医药代表,也将更能获得机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段继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医药代表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医学、药学专业背景。过去,医药代表向医生介绍诊疗、用药新知识,很受医生欢迎,这个功能现在也不能淡化,专业型的医药代表依然有需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