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奔走三十多年,终于救下了别人家的孩子(上)

2020
02/26

+
分享
评论
黄子江(编译) / 健康界
A-
A+
1岁前就会夭折的罕见病男孩,是如何被新生儿筛查挽救的?

编者按: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是国际罕见病日设立的第13个年头。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至1‰之间的疾病。目前全球确定的罕见病有近7000种,只有不到5%可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罕见病患者中,80%由基因缺陷致病,50%在儿童时期发病,30%会在5岁之前去世。本文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幸运地通过新生儿筛查检测出了罕见病,并且得到了妥善的诊治。由于篇幅较长,健康界国际将分为上、下两篇发布,以飨读者。


下面这张照片上的男孩名叫道森·博恩海默(Dawson Bornheimer),这是他11岁的样子。他酷爱运动,几乎每天都踢足球,还喜欢玩射击僵尸的电子游戏。乍看上去他和别的孩子并无二致,但现在生龙活虎的他曾经饱受罕见病折磨——出生12天时,就被确诊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SCID,但如果提起“泡泡男孩病”,想必你一定有所耳闻。电影《塑料泡沫中的男孩》(The Boy in the Plastic Bubble)中,由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扮演的男孩大卫·维特(David Vetter)就患有这种罕见的致命疾病。这种病严重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使其极易受外界感染,因此SCID患者不得不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沫”中。

直到现在,道森的母亲梅丽莎·博恩海默还清楚记得医生告诉她儿子患SCID时的惊慌失措。放下话筒她立即开始搜索SCID,看到的答案是:患者寿命通常不会超过1岁。

然而,道森并没有在1岁前夭折,而是健康地长到了12岁。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1970年的另一个孩子说起。

努力推动新生儿罕见病筛查

杰弗里·莫特尔(Jeffrey Modell)出生于1970年9月25日。在他10个月大时,一场高烧让医生检查出他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他的身体无法像常人一样制造白细胞,免疫系统极其脆弱,不能抵御病毒、细菌和其他外来入侵者,一场常见病就可能致他于死地。用医生的话说,杰弗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天就引爆了。

他的父母,维基和弗雷德·莫特尔是远近闻名的钻石珠宝批发商,多年来满世界寻医问药,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1986年1月7日,杰弗里因肺炎不治去世,年仅15岁。

在他死后,莫特尔夫妇以儿子的名字成立了杰弗里·莫特尔基金会,以促进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的研究和认识,这其中就包括SCID。基金会制作海报,展示10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警告信号;夫妇俩还发起了一场运动,希望SCID能纳入美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中。

在莫特尔夫妇看来,将SCID纳入新生儿筛查似乎理所当然,因为越早筛查确诊,就能争取到更多时间,通过骨髓移植为受体提供一个全新的免疫系统。但莫特尔夫妇低估了这件事情的难度。

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不足10万分之一,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从2001年到2007年,他们四处游说卫生官员,但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失败。2006年,在一次和州和联邦卫生官员的会晤中,夫妇俩听到了明确的表态——这种疾病太过于罕见,纳入新生儿筛查无异于玩“分子分母的游戏”。

弗雷德被激怒了:“分子分母的游戏?我该给你多少死去婴儿的案例才能让你改变主意?一个,两个,还是五个,十个?给我一个数。”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早在2004年1月,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一篇论文就已经指出,SCID是纳入新生儿筛查的有力候补者。事实上,由于没有人去追踪SCID的死亡人数,卫生当局也不知道筛查SCID能挽救多少人的性命。

只有一种办法能找到答案,那就是,必须开始给婴儿进行筛查。

重新定义职业的机会

2005年2月,杰克·罗特斯(Jack Routes)在美国国家犹太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工作时读到了一篇论文,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

这篇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文章,讨论了一种可用于诊断SCID儿童的测试思路:健康的免疫系统取决于胸腺产生的T细胞。当这些细胞成熟后,它们将包含一小段DNA环。DNA环的缺失就是SCID的标志。

2006年,罗特斯被调到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and the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刚到那儿没多久,他就向医院儿科系主任罗伯特·克里格曼(Robert Kliegman)提出了为新生儿筛查SCID的想法。

威斯康星州是做新生儿筛查的先行者。1985年,该州成为继科罗拉多州之后第二个给新生儿筛查囊性纤维化的州,这是一种会损害肺、消化系统和其他器官的疾病。

既然有此先例,那么为新生儿筛查SCID,为什么不能从威斯康星州开始呢?

25万美元准备就绪

2007年,莫特尔夫妇前往亚特兰大参加一个会议,会上,弗雷德注意到了他从未见过的两位医生。在讨论了2005年那篇论文中描述的诊断SCID的方法后,有位医生站了起来。

这位医生叫罗纳德·拉西格(Ronald Laessig),他曾领导威斯康星州国家卫生实验室(Wisconsin’s State Laboratory of Hygiene)超过25年。拉西格表示,他相信这项测试能奏效,但要求“必须进行试点研究”。

杰克·罗特斯也站起来说:“我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做这项筛查,但我们有信心在威斯康星州落实。”并表示会想尽办法筹钱。

弗雷德深受鼓舞,当即表示:“我们基金会愿意出一半的钱。”

试点研究的费用约为50万美元,这意味着罗特斯还要再筹集25万美元。

儿童医院伸出援手

筹钱是当务之急。罗特斯找到了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辛迪·克里斯滕森(Cindy Christensen)。克里斯滕森是个平易近人的领导,素来主张下属有事推门直入。2007年,罗特斯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希望她能支持自己,凑齐试点研究所需的金额。

克里斯滕森说:“那段时间我们手头确实不宽裕。”不过,当罗特斯阐述了自己想启动新生儿筛查SCID的想法后,她还是听进去了。

为了说服克里斯滕森,几周后,罗特斯让莫特尔夫妇现身说法,讲述了他们儿子的故事。罗特斯补充说,进行新生儿筛查有可能使其他家庭免于罗特斯夫妇的痛苦遭遇。这让克里斯滕森决定,医院将执行这个项目。

话分两头,这边罗特斯筹到了50万美元,那边拉西格就去找了州政府官员,获得了进行试点研究的许可。在进行了一些微调之后,威斯康星州的新生儿筛查从2008年1月正式启动。而2008年6月12日出生的道森·博恩海默,也就成为威斯康星州首例SCID检测呈阳性的婴儿。


想继续阅读下半篇?请点击:《一对夫妇奔走三十多年,终于救下了别人家的孩子(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夫妇,孩子,奔走,SCID,新生儿筛查,罗特斯,罕见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