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小感冒,可能是令全球疾控专家头疼的“大麻烦”
距离2009年流感大暴发已有十年,对于经历过那次大暴发的人来说,当时的恐惧或许早已淡忘,时至今日,流感依然被很多人视为普通的“着凉感冒”,一时恐慌过后,留下的只有用不完的口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导致全球每年300万~500万例重症病例,25万~50万例死亡。
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亚太流感控制联盟共同主办的2019年“世界流感日”科普活动暨学术会议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道出流感病毒棘手的原因,“现在世界上除了季节性流感还有五次大流感,流感病毒变化太快,导致防控困难。”
第一个实现全球监测的传染病
曾经在网上被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将流感的杀伤力重新拉入视野。文中病逝的老人最后是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据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介绍,老人在转到中日友好医院前周转过三家医院,其中任何一家医院如果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病人有可能就不会发生重症肺炎,感染中毒休克,最后死亡。这几个环节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包括临床医生在认识流感上也存在误区。
流感特指由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告诉健康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丁(D)4个亚型,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甲型会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及鸟类,广为分布,能造成世界大流行;乙型会感染人类及海豹,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不会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丙型会感染人或猪,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丁型不感染人,只感染牛和猪。
盛吉芳指出,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是国际公认的流感高发地。流感在温带地区呈现每年冬春季节高发的季节性,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亚洲,流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流感全年发病,分为流感暴发季和流感散发季。
高福介绍,中国的疾病防控是政府主导,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根据我国最新的流感样病例占门诊量百分比(ILI%),今年夏天南方省份整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夏季峰值,这和往年不太一样,并且流行趋势在下降;而北方省份的流感病毒活动还比较低,有个别省份开始在最近两周有上升趋势,不过不能放松放松警惕。从去年的峰值来看,一旦流感季来临,基本上几星期之内就会到达顶峰。
王大燕还指出,流感大流行必然会来,只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出现的问题。正是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必须通过加强监测才能知道目前的流感病毒情况如何,疫苗和药物是否有效,流感成为第一个实现全球监测的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流感处处长张文庆介绍,WHO通过全球流感监测与应对系统(GISRS)进行监测,整个监测体系已经从67个国家发展到了170多个国家。传染性疾病没有国界,会进行跨国界的传播。全球应对流感需要广泛收集和分享资料,打破技术瓶颈的手段,不断强化现在的应对机制。并且建立更多的全球合作,需要动员社会所有的部门共同努力。
流感不仅仅感染人,还感染动物,包括哺乳类和其他种系的动物,因此防控流感不是医疗卫生一个部门的责任。对此,香港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裴伟士提出 “一个健康”策略,要把卫生部门、农业部、工业生产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不仅是针对流感,SARS、埃博拉等疾病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措施。
早在1997年,中国香港就开始制定相应政策控制禽流感,比如说从养殖场到屠宰业,再到市场建立追溯系统,确保监控可能存在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表示,中国内地的农业相关部门同样重视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禽流感的监测、流行病学研究、免疫、生活安全管理等方面已有一系列防控措施。
中国内地疫苗接种率不到2%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流感最有效的经济手段,然而中国内地的疫苗接种率远远低于国际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据高福介绍,美国流感疫苗接种率接近60%,在中国香港地区可达到40%,老年人群更高,但在中国内地地区接种率不到2%。
同样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裴伟士表示,在中国香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疫苗接种覆盖到40%。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指出,在中国内地,尚无强有力的政策来鼓励养老院和敬老院中生活的老人接种流感疫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